APP下载

沁州三弦书盲人曲艺宣传队的现状调查

2011-08-15刘婷婷李大鹏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宣传队三弦曲艺

刘婷婷,李大鹏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沁州三弦书盲人曲艺宣传队的现状调查

刘婷婷,李大鹏

(长治学院 音乐舞蹈系,山西 长治 046011)

盲艺人作为弱势群体一直不被社会所关注,然而作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者,他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将沁州三弦书盲人曲艺宣传队的成立与发展进行简要梳理,主要针对盲艺人这一群体作深入了解,通过实地调查,将盲人曲艺宣传队的现状得以呈现,同时分析了他们受到冷遇的原因。希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作为三弦书曲艺传承者的盲艺人,他们的生活处境同样能够得到改善。

山西;沁州;三弦书;盲人曲艺宣传

沁州三弦书是山西晋东南地区流传于沁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的保存、传承和发展都与盲艺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最初自发组织的“三皇会”到政府组建的“曲艺宣传队”,盲艺人为沁州三弦书的稳定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当笔者深入到这些盲艺人中间时才发现,作为传承群体,他们如今的生活窘迫、贫困,并且人数在逐年减少,这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阻碍。笔者通过对盲人曲艺宣传队的实地调查,将沁州三弦书盲人曲艺宣传队的现状生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进一步思考,作为弱势群体的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过程中如何获得尊重与关注。

一、从“三皇会”的出现到盲人曲艺宣传队的成立

沁州盲艺人代代相传的一个三弦书小段《妙庄访贤》中这样唱道:

“庄王曰:有目之人是农工商,

无目之人该务哪一行?

孔子曰:虽然瞽者目不明,

他也能怀抱三弦走四方

一架三弦赐于他,四圪垯快板磨个光。

一来兼顾身和口,

二来讲述古今劝善良。”

沁州三弦书的来源已无据可考,但是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得知两点:第一,盲人由于无法从事“农商工”之类的职业,没有其他的技能得以谋生,只能够怀抱三弦、走街串巷、兼顾身口,从而成为沁州三弦书重要的演出群体。第二,最初沁州三弦书的内容多为宣传仁义礼智信、三纲并五常,将许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进行改编,这些演出不仅带给人们娱乐,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盲艺人眼睛的残疾让他们具备了超越常人的记忆力,依靠他们非凡的记忆,沁州三弦书在口传心授的年代,才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流传。

然而,在演出沁州三弦书的过程中,盲人的行动不便,使他们遭遇了许多困难,于是他们开始壮大自己的队伍,招收学徒、扩大阵容,使三弦书摆脱了以前一个人背着一把三弦演出的局面,参加演出的人数逐渐增加。为了将盲艺人进行统一的组织与管理,民间自发成立了“三皇会”,设立了会规,从而使盲艺人之间既相互依靠,又相互制约。沁州当时由于盲艺人的数量大,同时居住地比较分散,于是分成了三个会:南会、北会和新成会。在三皇会的管理下,盲艺人的演出也相对规范与系统。在规范与系统的管理之下,盲艺人的生活较之前更加稳定。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局势的紧张导致沁州盲艺人组建的南会、北会、新成会等三个皇会组织先后解体,盲艺人重新开始了流浪、艰难的生活。随着抗战的展开与规模的扩大,沁县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更好地展开抗日宣传活动,抗日政府组织少数盲艺人成立了曲艺宣传队,让他们通过说唱形式团结民众、一致抗日。这时沁州三弦书的主要内容则与抗日紧密结合,为教育民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共同抗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国解放后,沁县盲人曲艺宣传队成立,它将原先分散的活动小组合并在一起,统一管理,使盲艺人又一次结束了流浪的生活,开始了为政府宣传各项政策的工作。

二、盲人曲艺宣传队的现状调查

笔者于2010年11月9日上午,在沁县新店镇东庄村的大队干部的院子里,看了一场盲人曲艺宣传队演出的沁州三弦书。

演出人员:崔国胜(盲人曲艺宣传队队长)、骈忠堂、杨庆娥、郑明明、李成义、郭秀清。

伴奏乐器:三弦、小铙、摔板、醒木、二胡两把、二把、反二把、中胡

演出曲目:《韩信算卦》、《王贵与李香香》

通过了解,笔者对于盲人曲艺宣传队的现状有了深入地了解:

(一)人员情况

现在盲人曲艺宣传队中能够演出的共有23人。其中有三个70岁以上的老人,因为没有办法跟着宣传队去各个村里参加演出,已经在家休息了。之前还有4个年轻人离开了宣传队,改学盲人按摩。

年龄结构:曲艺宣传队现有的23人中,60岁以上有8人,50岁以上5人,40岁以上有6人,30岁以上有1人,20岁以上有2人,17岁1人。从目前的年龄结构看,老龄化问题非常显著。

受教育情况:曲艺宣传队中的这些盲人都是家境贫寒,因此多数没有上过学,是文盲。

婚姻状况:他们当中已婚者有11人,其中两个人离异,还有一对老人都是宣传队成员。剩下的盲艺人都是未婚,生活上没有任何依靠。

(二)演出情况

盲人曲艺宣传队如今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组有5-6个人,轮流下乡去到各个乡镇进行演出。演出的时间是从开春开始,一直到农历十一月入冬结束。期间农民播种、收割等农忙时间,他们也在家休息十几天。

演出时间:曲艺宣传队具体的演出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农历2月初-3月中旬;农历4月初-5月中旬;农历6月中下旬-8月初;农历9月中下旬-11月初。

每一个小组的演出时间从半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不等,时间的长短根据观众人数的多少来定。

演出内容:演出的剧目多数以古书为主,有长篇的如《清烈传》、《丝鸾带》、《金镯记》、《困龙记》等;有一些小段子,如《洞宾买药》、《孟姜女认夫》、《韩信算卦》、《姜太公卖面》、《斩白蛇》等。除此之外,盲艺人也会根据党和政府不同阶段的政策方针,自己编一些相关的内容进行说唱,如人口普查、反腐倡廉、建设新农村等。

(三)收入情况

盲人曲艺宣传队的成员均是低保户,享有每个月185元的低保待遇,这是他们唯一稳定的经济收入。除此以外,他们的经济来源就是下乡时在各个乡镇演出所挣得的演出费用。

盲艺人下乡演出的费用为每人20元,但是实际发在盲人手里的钱数并不是平均的,他们的分配原则遵循的是打分制。在学习和演出的过程中,盲艺人掌握的技能、唱本都不同,那些既会弹又会唱,掌握的曲牌与唱本数量多的盲艺人,打的分就高,拿到的钱就相对多一些;而那些学得不好、唱得不好的盲艺人,打的分低,拿到的钱自然就少。

(四)生活情况

选择学习沁州三弦书的盲人本身就出生于非常贫困的家庭,因为没有更多的钱让他们上盲人学校,所以为糊口只能学习说书,掌握一门技能。然而盲艺人并没有因为掌握了一项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形式,生活上得到任何改善。

除了经济上得不到稳定的保障,盲艺人也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理解,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我们下乡有一多半的时间是不用演出的,因为村里事情多,村干部没有太多时间招待我们,如果让我们演出,还得准备饭。村里也没有太多人喜欢看。所以我们到一个地方,村干部就直接把钱给了我们,打发我们走,感觉我们就像要饭的一样。”

三、盲人曲艺宣传队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现今盲人曲艺宣传队的情况深入的调查,笔者发现盲人曲艺宣传队的窘迫境遇与沁州三弦书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沁州三弦书虽然相继获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誉,然而现状却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变化,其原因大致有两点。

(一)资金匮乏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盲艺人认为,沁州三弦书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自己马上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以前由于盲艺人生活艰苦,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更不用说让他们买一样好一点的乐器了。所以他们演出使用的乐器都是自己制作或找人制作的,形制简陋、音色干瘪,这些自然会影响整体演奏的效果。盲艺人乐观地认定,沁州三弦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他们连一件好乐器都买不到这样潦倒、凄惨的生活状况将很快结束。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用以保护与发展沁州三弦书的相关经费至今没有到位,计划书中提出的活态保护,即开办沁州三弦书培训班、成立曲艺团,都因为缺乏经费至今没有得到实现。

如果以上提到的培训班与曲艺团成立后,盲艺人将被聘为专业教师,这样既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提高了盲艺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人们对盲艺人的尊重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对沁州三弦书新鲜力量的培养,对于传承与发展沁州三弦书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然而这些始终因为资金的匮乏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缺乏创新

在笔者深入了解沁州三弦书的发展与现状后,发现沁州三弦书在整个延续发展的过程中,曲调、剧目、板式、配器等方面都缺乏改良与创新,所有的演出基本上都只是唱词稍作变化,其他内容一直依照古曲的模式,没有新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专业创作团队力量的加入。

盲艺人的学习模式一直都是口传心授,因此盲艺人传承了比较完整、比较纯正的老唱腔和老唱本,能得到原汁原味的保存也正是沁州三弦书的艺术价值之一。然而,为了让沁州三弦书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得到更持续的传承,一定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得到更多观众群体的青睐。

由于盲艺人自身缺乏理论知识,无法将沁州三弦书的音乐形式和音乐特征等做理论上的提升,因此专业的、新鲜的血液和力量的加入则显得尤为重要。运用专业音乐人士的知识与经验将三弦书中呈现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的唱腔、板式等,在保持原有风貌的情况下进行润色、丰富,再创编一些与现实生活接近的精彩剧目,逐渐吸引年轻人,使之喜欢听、喜欢看,进而喜欢学,形成良好的循环机制,才能够使沁州三弦书在今天的发展更平稳、更有力。

2010年12月底,沁县文化馆馆长领到了第一笔发给沁州三弦书传承人的补助,要求传承人必须有继承人,继续学习和传承沁州三弦书的表演。然而传承人只是盲艺人曲艺宣传队的成员之一,其他的盲艺人们应该怎样改变他们的处境,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笔者将继续对盲艺人进行更加全面和细致的调查,梳理他们自己的历史,总结盲艺人在上党曲艺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J632.34

A

1673-2014(2011)03-0036-03

2011—01—12

长治学院2008年校级课题科研项目。

刘婷婷(1981— ),女,山西长治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李大鹏(1977— ),男,山西长治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声乐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 柴广育)

猜你喜欢

宣传队三弦曲艺
爷爷的三弦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短暂生命在战地宣传中闪光——缅怀宁化籍的红军宣传队长孙益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宣传队的跳舞骨干当年风韵今朝不减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