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的职校教师群体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1-08-15张传刚刘爱武赵炎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红花职校职业技能

张传刚,刘爱武,赵炎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沭阳 223600)

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的职校教师群体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张传刚,刘爱武,赵炎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沭阳 223600)

职校教师群体在相关技能大赛政策的导引下,逐渐分化为红花群体、绿叶群体、黄叶群体和落叶群体等四个基本群体。这四群体板结僵化,影响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职校当从组团辅导参赛、实施轮流参赛、开展基础项目竞赛、重视人文素养培养等几方面入手,为全校教师营造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推动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技能大赛;教师群体;分化;专业发展

在强调重视职业技能竞赛的背景下,各职校为了能在各级职业技能比赛中夺金拿银,通过大赛获奖的方式来提高学校名气、提升办学影响力,相继出台了鼓励教师个人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和鼓励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政策和措施,力度非常大。[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政策和经济奖励的聚合力作用下,职校教师群体围绕着技能大赛开始逐渐分层、分圈,形成了另样的职校教师结构群。这个群以技能大赛为核心,由里向外散射出去,可以较为形象概括为红花群体、绿叶群体、黄叶群体和落叶群体等,这四个群体统一在职校教师的大群体内,但又各有特点,因为地位等方面差异,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交流,这四块逐渐板结僵化。

一、职校教师群体分析

职校教师群体结构的异变,缘于学校鼓励政策措施的诱导。在技能大赛相关鼓励政策的吸引分化下,职校教师分化具体如下。

(一)红花群体

红花群体是指获得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头奖的专业教师。鉴于参加技能大赛的人员有名额限制,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能直接参加技能大赛的教师只能是少数人,能获奖的更是少数,能参加国家级、省级大赛并获一二等奖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2]一旦有所斩获,就给教师带来了莫大的荣誉,也给学校带来非凡的影响力,学校的招牌就增色七分。地方政府对学校也刮目相看,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因此,某些地区职校惟国家级大赛一等奖和省赛一等奖马首是瞻,给予重奖。一旦折桂,无论是教师个人还是辅导老师,获奖教师也就成了学校的功臣,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就如期而至。获奖教师就成了耀眼的红花群体。各职校中的红花不多,当然,也正是不多,所以珍贵。他们是在职业技能大赛的沃土下滋养出来的,处在职校教师群体的核心。他们是职校的骄子教师,是学校的招牌人物,处在职校教师的第一等群体。他们有成就感,当然也有干劲,有追求。由于备战技能竞赛的需要,为保障他们的训练和辅导时间,其日常课务基本由其他老师代班,其教学任务退居其次,他们的工作职责就变成了参赛获奖,即职业技能大赛的“职业赛手”。在频繁的参赛中,他们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专业能力获得大发展,也拉开了与其他教师的距离。他们可以说是职校教师中专业发展最好的群体,如此也就形成了红花独秀的局面。

(二)绿叶群体

绿叶群体是指省赛二等奖以下的获奖专业教师群体,包括市县竞赛获奖者和校级竞赛获奖教师,也包括辅导学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的教师。他们或是亲自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显露身手;或是指导学生参赛,以生获贵。由于他们获奖级别不高,没有耀眼夺目的光环,与红花群体的教师相比,他们没有红花群体突出优秀。不过也小有成就,他们中的某些人在下一次的竞赛中就有可能升级进入红花群体。从这点来说,他们是红花群体的支撑,也是红花产生的基础。他们也能享受到技能大赛鼓励政策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从工作状态上来说,因是相关政策的受益者,也是技能竞赛鼓励政策的拥护者。尤其是那些辅导老师,他们虽然自己不能在大赛的舞台上显露身手,但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学生将其专业能力和水平发挥出来,拥有工作上的成就感。同样,由于参赛和辅导的需要,他们的日常课务也可以进行调配,专心进行竞赛准备。不过,相对前者来说,优越性降低,因而与其有着一定的疏离。虽然他们离红花群体教师较近,也有一定的交流合作。

(三)黄叶群体

黄叶群体指的是专业基础课教师。他们虽然也是属于专业教师,但离专业核心的距离又远了些,没有他们可参加的竞赛项目。他们执教的课程属于专业课,同时也是部分参赛项目的基础课程,奠定着学生的专业基础,他们默默地为专业教学服务着。但他们无法走上前台,或者亲自参赛,或者辅导学生参赛,徘徊在技能大赛的门外。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上没有他们可以参赛的项目,他们想通过技能大赛崭露头角的梦想无法实现。他们工作,他们辛苦,在技能大赛与他们咫尺天涯的煎熬中逐渐褪去绿色,成为黄叶。因为享受不到技能竞赛鼓励的政策,工作积极性渐趋懈怠,专业发展目标追求渐趋淡化。在红花绿叶面前,他们自惭形愧,与二者的疏离感更强烈。

(四)落叶群体

落叶群体指的是职校文化课教师群体。他们可以说是技能大赛的围观者,更多的时候甚至有时连观众都算不上。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上没有这些学科和专业,他们享受不到职业技能大赛鼓励政策的阳光雨露。在文化基础课本身就是职校的边缘学科情况下,这一教师群体一直处在受冷落位置。在凸显技能大赛的背景下,他们更加落寞,更趋边缘化,如同脱离了茎蔓的落叶,随风飘摇。他们之于职业技能大赛,就如同朱自清先生所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在学科受冷落的前提下,谈专业发展基本属于奢想。他们是职校中教师最缺乏发展希望的群体。相关的技能竞赛鼓励政策加剧了他们的处境劣化,他们和红花群体教师相比如同一个在地一个在天。他们可能与落叶群体同病相怜,但境况比之更差。又由于专业课与文化课历来的隔膜,他们与前三者更缺乏有效的合作交流。

在职校中,红花群体教师是佼佼者,处在核心地位,但他们人数非常少;绿叶群体教师人数多于红花群体,他们是专业教学的行家里手;黄叶群体教师则占有很大的数量,他们与专业联系在一起,依然依附于茎蔓,黄而未落;落叶群体教师数量也较多,他们基本属于与技能竞赛无关的人。这四个圈,圈圈几乎不相连。本来教育是一项合力育人的工程,在这种情况,“分崩离析”,各做各的。在各群体缺乏沟通交流的情况下,红花虽然耀眼,但缺乏团队的支持,终会凋落;因缺乏营养也会导致绿叶发黄;在红花缺绿叶不和谐的同时,黄叶自甘飘零,落叶自愿随风由水;由此造成全校师资队伍涣散,人员不稳定,给学校带来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困境。

二、应对策略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以教师为本,才能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首先要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首位。但由于技能竞赛鼓励政策的失衡,形成了职业技能大赛的马太效应,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全校教师工作合力的形成。[3]要改变当前的分化状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聚合全校师资力量谋得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组团辅导参赛

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职业技能大赛中去。技能竞赛相关鼓励政策的制定要从全局考虑,着眼公平。既要考虑到教育的复杂性,又要兼顾技能竞赛的导向性,认识到教育教学是需要多方合作的;在彰显先进的同时,也要考虑校内教师的平衡,发挥全体教师的合力。就技能竞赛的结果来说,红花和绿叶教师群体的付出是显性可见的,黄叶和落叶群体的付出则是隐性不易见的,但他们同样也付出了,不能就此忽略不见。可以考虑从团队合作的角度来组织参赛辅导,让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都参与到技能竞赛中去。对获奖的团队进行奖励,团队内部再根据个人贡献的大小进行奖励的再分配,以激发相关各方的工作积极性。

(二)实施轮流参赛

把参加技能大赛变成教师专业培训的一部分。学校应着眼全校发展,着眼教师专业群体的发展,选派专业教师参赛。[4]轮流参赛的办法就是同一项目每年派出不同的教师参加,利用几年的时间将该专业的教师都送出参加竞赛,使教师在竞赛中得以历练,也利于在本专业内形成竞争的氛围,避免参赛专业户的出现,充分发挥出每位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当然,对参赛老师给予政策鼓励的同时,也可加一点参赛压力,让其认真准备比赛,督促其在比赛中获取好成绩。

(三)开展基础项目竞赛

为专业基础教师营造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为激励黄叶教师群体,学校在内部可开展相关专业基础科目的竞赛项目,让这一部分教师也能享受到竞赛的阳光,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平衡其不能外出参赛的失落。通过校内竞赛激励的方式,让其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及意义。这种分层级的竞赛能给不同的教师增加专业发展的动力,促进专业基础学科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落叶群体营造变绿的舞台。某校一学生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与一等奖失之交臂,恰恰不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过关,而是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该生参加的是餐饮项目比赛,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将盛着包子的蒸笼直接放到了地上,就这一人文细节,导致一等奖旁落他人。无独有偶,近年来不少用工企业反映招不到人文素养较高的职校毕业生,不少同学缺乏责任心,没有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不能适应工作需求。有些企业甚至直接提出,不需要学生有什么专业技能,只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就行。因为技能短期培训就能掌握,而人文素养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因此,职校要切实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切实提高文化课教师的地位,重视文化课教学,充分发挥文化课的人文育人功能。这样以来就为文化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舞台和机会,减少了技能竞赛相关对文化课教师的负效应,也促动了文化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结束语

技能大赛的出现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在其落实过程中难免出现了一些偏差,因此要及时发现并加以调整。当职校教师群体出现上述如此结构群体时,应当审视相关政策的制定,从更深远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全体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发展。[5]对于个体职校来说,当着眼长远,制定合理的技能竞赛鼓励政策,营造全校教师和谐共进的氛围,在保障红花更红的同时,让绿叶更绿,让黄叶变绿,让落叶复生,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教育价值,形成教育育人合力,打造赛场能手,培养职场新人。

[1]陆素菊,张倩.培养职业能力: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11,(5):14-17.

[2]忻叶.技能大赛热点透视——来自2009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教师组赛场的感受与思考[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09,(6):4-9.

[3]屈建龙.技能大赛的“马太效应”及对策分析[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1,(3):56-57.

[4]李东江.2008、2009年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教师组比较分析[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09,(Z3):56-58.

[5]于海洋.职业技能大赛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8):52-53.

[编校:杨虹]

Analysis and Strategies of Teacher Groups in Vocational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ocational Skill Com petitions

ZHANG Chuangang,LIU Aiwu,ZHAO Yan
(Suqian Economic and Trad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uyang Jiangsu 223600)

Guided by relevant policy,teacher groups in vocational school gradually differentiate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basic groups:the red flower group,green leaves group,yellow leaves group and deciduous groups.All the four groups are compacted and rigid,holding back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The vocational school should create opportunities such as group counseling for competition,competition in turn,carrying out competition in basic projects,putting emphasis on training teachers'humanities,so as to create the opportunies to participate in skill competitions for thewhole teachers and thereby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ach teacher.

skill competition;teacher groups;differentiation;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451.2

A

1671-9654(2011)04-005-04

2011-12-01

张传刚(1977-),男,江苏徐州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及唐宋文学。

刘爱武(1971-),男,江苏沭阳人,副教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

本文为江苏省职教学会2010-2011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校技能大赛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编号:201009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红花职校职业技能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红花榜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