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教学理论视野中的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反思与重构*

2011-08-15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留学生语法汉语

董 玮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2)

模块教学理论视野中的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反思与重构*

董 玮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2)

汉语综合是对外汉语最重要的课程,对外汉语教学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决定了目标性、综合性、开放性在汉语综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凭借,将汉语综合教材放在模块教学理论的视野下来研究,在反思“汉语综合”教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知识学习、能力训练、课文形式等三个方面对汉语综合教材重构提出构想。

模块教学;教材;综合课,重构

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汉语综合”课程又以教学容量大、涉及内容广而著称。要使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学好汉语,对汉语综合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十分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模块教学理论能够给我们帮助。模块理论的基本含义:将一门学科中或各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所谓模块,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综合性、相对独立性、开放性与灵活性是模块的三个基本特征。模块教学的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该模块后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应具备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模块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突出“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效益。

教材是教学之本,也是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因此,教材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在反思 “汉语综合”教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知识学习、能力训练、课文形式等三个方面探讨汉语综合教材建设,从模块教学理论视角对对外汉语教材重构提出构想。

一、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泛化

目前大多数对外汉语综合教材每一课由多个栏目组成:课文与生字、注释、练习与运用、阅读和复述、语法、字与词。显然,对这种多栏目组合的编排方式而言,课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提示学习目标。我们也注意到,按此体例编排的不同版本的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编者力图通过栏目组合实现课文题目所规定的目标,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在相当一部分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课文与各栏目的知识或内容未能紧紧围绕课文的题目所提示的目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留学生汉语学习目标泛化。例如,某教材第 3册共 12篇课文,其中部分课文与 “阅读与复述”的内容联系松散或毫无相关。例如:第 28课的课文为“礼轻情意重”,课文题目指向是中国人对送礼的理解,内容围绕中秋送礼。而“阅读与复述”为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一个故事,与中秋节相关但与中国人送礼的习俗关系不大。第 29课的课文为“请多提意见”,课文 (一)谈养花,课文(二)谈书法,其间用到“请多提意见”这句话。“阅读与复述”为 “老舍养花”,其内容是谈老舍对养花的兴趣。几个栏目的内容指向不集中,与课文题目 “请多提意见”联系不紧密。第 34课的课文题目是“神女峰的传说”,课文 (一)的内容是在驶向三峡的游船上两个人的对话,与 “神女峰”无关;课文 (二)人物对话涉及三峡和神女峰。“阅读与复述”的题目为 “张学良的鼻烟壶”,与课文题目和内容完全无关。第 32课的课文为 “这样的问题现在也不能问了”,内容涉及交谈的礼节;“阅读与复述”为“经理上学”,其内容涉及一位经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主动深造,与课文题目和内容完全无关。以上例子表明,栏目组合式的教材编排在“学习目标明确、集中”方面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二)知识呈现零散

汉语综合教材内容大多涉及汉语知识、交际习俗、艺术、社会状况、科技、自然景观、环境问题等类别。同类别知识相当一部分散见在多册教材中,尤其是关于中国交际习俗和汉语语法知识。这种分散呈现的方式,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之间缺乏联系,难以联想和迁移,对学习有效性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以汉语语法学习为例——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材呈现的语法点多,教师在语法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但不少留学生对汉语语法依然很难掌握,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出现较多语法错误。原因何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材上语法点多而散。例如,某教材第 1册涉及的语法点:第 9课 “年、月、日和星期”、“表时间的词语作状语”;第 11课 “钟点”。第 2册涉及的语法点包括:第 16课 “时量补语(1)”;第 19课 “时量补语 (2)”。汉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方式横跨两册教材,加之复现不够,学生很难记住。

(三)窄化能力训练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目前公开出版并广泛使用的对外汉语综合教材或把对话作为主要的课文形式、甚至是唯一的形式,或课文和文章,之后配有专门的“对话”栏目。就以上两种常见的编排方式,现作如下分析:

“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不仅容易造成课文中的对话与留学生需要脱节,还由于对话的可读性弱而造成课堂教学中很难组织有效、有趣的朗读。此外,课文单一的对话形式容易造成留学生学习兴趣下滑,更给对外汉语教师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更值得关注的是:课文为直接、单纯的对话,其间隐含着一种认识,直接学习、练习对话能够使留学生就尽快学会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常识告诉我们,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听和读是留学生积累知识、获得语感、了解文化、熟悉汉民族习惯的重要一环。但是,课文以对话为主的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导致部分对外汉语教学片面侧重于口语训练,而对口语训练的重要基础 “听和读”关注不够。例如,课文是对话,课后练习多为对话和看图说话,缺乏听的训练和读的要求。课文后的“阅读和复述”栏目本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但我们注意到,“阅读和复述”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更没有明确的朗读要求。这样的编排,可能导致复述随意、朗读缺失,不利于留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有的对外汉语综合教材课文几乎全为对话,整套教材的对话涉及了问路、自我介绍、鼓励、询问事物性状、拒绝、解释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际情境。此外,近 90%的课文后配有 “阅读和复述”,通过短文扩大学生的汉语及汉文化知识面。教材既有语言交际训练,又有有趣的短文,编者对留学生汉语学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然而,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背景,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特定的生活情境密切相关。任何一套教材,无论课文的编写者考虑得如何周全,都不可能使课文中呈现的对话适应所有学生的经验和其面临的生活情境。现成的对话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制约了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使用语言的应变能力,生活的灵动性和丰富多彩以及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可能在固定的体例和现成的对话中淡化。部分对外汉语综合教材过分偏重语言训练,甚至语言研究,忽视汉文化对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忽视口语交际能力与阅读能力密切相关的重要性。有效、有趣、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留学生汉语语感,这是留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在阅读的过程中,背诵一些语言材料,从中感悟汉语表达习惯、感受中国文化、熟悉中国人的生活,这对留学生汉语言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淡化阅读量、忽视必要的文化知识学习而直接训练口语,这种训练方式和内容窄化了留学生汉语能力,有可能延缓留学生口语能力的形成。

“课文”加“对话”的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汉语综合课程过分偏重口语对话训练的弱点,作为课文呈现的文章可读性比对话强,也有利于组织有效的朗读,使学生获得汉语语感,便于教师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另外,课文内容的丰富性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也有助于汉语和汉文化背景知识的加强。但是,此类教材 “对话”栏目编排的出发点不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交际需要,而是过分重视对话与课文的联系。出于“强化”所学词汇的目的,课文之后的对话既要考虑与课文内容相关、又要尽量顾及本课生字,造成 “对话”生硬,与留学生日常交际及学习需要脱节。这样的口语训练是“窄化能力训练”另一种表现。因为,留学生汉语起点不一致,是最重要的学情,围绕课文和生字编写的现成对话使留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很难有发挥空间,也几乎用不上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对外汉语综合教材“模块化”构想

(一)学习目标模块化,体现综合性

针对现行使用的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存在的 “学习目标泛化“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在同一套教材内,每一册教材为一个一级模块,每一个模块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和知识体系。每一个一级模块统领若干相对独立的子模块,由若干子模块构成一册教材。每一个子模块从不同侧面支撑一级模块目标。模块教学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综合性”。在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综合性首先表现为 “听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每一子模块都应体现口语训练的特点,关注口语训练的有效性,学习要求涉及听、说、读、写,兼顾语言、文化、文学、对话,有效提升留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一子模块的练习设计应有 “说中有听,听中有说、读听结合,读与说联系”的练习,通过多样化的语言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模块教学各个模块又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形成一个独立的训练系列,按照一定要求将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模块可以小一些,内容单纯一些,使得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有效降低每一模块的生字词数量。每一个子模块就是整套教材的一个横断面,精炼的小模块有望使每一册教材内容丰富而集中,难度降低,更便于学生学习。在多样化的语言训练中,有效克服“学习目标泛化”的问题。在体现汉语学习的综合性的同时,为整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留下空间。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有效的建构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

(二)学习内容模块化,体现独立性

鉴于汉语综合课程内容多而杂的现实,基于汉语知识强化的需要,汉语综合教材可以尝试将学习内容归类并按模块编排——把同类型知识和能力分为相对集中的几个模块,体现对外汉语教学集中、强化的特点。仍以汉语语法为例。虽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否系统、全面学习汉语语法”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对外汉语教材必须涉及语法却是共识,留学生必须掌握汉语基本语法也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经验。无论汉语语法学习的“度”如何把握,“语法”都是对外汉语教材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如前所述,部分对外汉语综合教材汉语语法知识呈现分散,不利于留学生很好掌握汉语语法。我们可以尝试将目前汉语综合教材中出现的 “汉语语法”知识当作一个整体,组成一个大模块,大模块统领几个子模块,如:简单句与句子成分、复句、时态与语态、非谓语动词与省略、情态动词、倒装与强调、构词法与词类的主要用法等 7个子模块,首先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汉语语法有 “7大模块”这个简单而又带整体性的概念。在 7个模块中,每一个大的子模块又包含有若干个小模块,小模块中还有微型模块,教材编写既注意小模块在知识上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又注意小模块与大模块之间的衔接,使留学生汉语语法的学习与训练始终处于 “汉语语法”这个大的系统之中集中加以强化,而不支离破碎。将语法知识进行模块化编排有助于知识复现,有利于留学生所学知识的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对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积极意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高度重视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性,甚至将其视为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之一。

将复杂的汉语知识和能力训练归为几个模块,一册教材作为一个模块,必然使一套汉语综合教材册数增加。这就涉及到我们关于教材运用思维定势的突破。以往,我们习惯了一学期或一学年使用一册教材,教材册数增加,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 “时间不够”。关于这一点,可以借鉴我国高中母语教材的编排和使用改革,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按模块编排,共 5册,按规定 1.5个学年完成。这说明,“一学期学一册教材”的习惯并非不可更改。

(三)课文形式多样化,体现开放性

模块教学开放性与灵活性的特点决定了基于模块教学理论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必然利于模块间、课文间的组合,这种组合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水平、兴趣等,将不同模块、单元、课文进行重组。显然,不同模块之间的组合对课文形式多样化提出较高要求。但是,现行使用的汉语综合教材,或课文大多为对话,或课文之后设置“对话”栏目。但是,无论对话如何呈现,同部教材中对话主体 (对话者)固定,他们围绕一个简单的话题进行对话,每一组对话都十分完整,几乎不可能与其他课文或单元组合,这就使得每一篇课文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单位,加之大多数对话的主题十分简单,课文后的内容又未能涉及更为广阔的相关知识或背景,课文的封闭更为突出。鉴于此,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应实现课文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可尝试同册教材的课文有对话、有时文、有文学作品、有笑话及幽默、有影视评介、有流行歌词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起点及经验,教师对课文进行灵活处理。例如,非对话课文可以与相关对话课文组合,既可以用于加大教学容量,又可以作为不同课文知识复现的形式,使课文教学充满趣味和生机,给对话留下组合的空间,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思考问题,留下进一步对话的可能,也为对话式课文设置相关背景或情境,让学生在 “做中学”,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如,围绕同一主题,同一个模块中的课文有对话,有相关文化介绍,有相关文学作品,有相关趣谈,有相关传说或习俗,有相关对话活动设计等,依据教材设计教学,可以使教学丰富多彩,尤其是课文内容的相关性所导致的生词的相关性,使词汇教学成为一个语义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是,由于课文相关性明显,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和学情灵活地组合不同课文,加大教学的容量,各课学习的汉语知识自然复现,体现对外汉语“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现有的汉语综合教材的内容在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等方面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是,依据模块教学理论改进教材,肯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有必要以模块教学理论为支点,在汉语综合教材建设与改进的过程中,将汉语综合教材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和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背景,使教材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促进留学生汉语能力的有效培养。基于模块教学理论编写汉语综合教材,将使对外汉语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Integrative Textbook as a Foreign Language Based on the Module Teaching Theory

DONG Wei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092,China)

Integrative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program.The clear aims,language integration and material selection of the textbook are of significanc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The textbook is the vital teaching aid,and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odule teaching theory.After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the present paper argues the language knowledge learning,language skill practice and text types,in the hope of a better re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tegrative textbook.

module-based teaching;textbook;integrative course;reconstruction

H195

A

1671-7406(2011)05-0019-04

2011-03-16

董 玮 (1984—),女,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责任编辑 陈 兰)

猜你喜欢

留学生语法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跟踪导练(二)4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