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1-08-15陈正权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课程体系

陈正权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陈正权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构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高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高校对外开放程度的根本途径。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为基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是科学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根本措施。

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它实际上就是要回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这样的人。[1]

人才培养模式是由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对人才多种属性的要求所决定的,中外合作办学 “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否定而凭空建造的,也不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简单调整,而是按照一定方式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合理内核和有利于人才培养活动的要求进行优化和统合,[2]以便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出更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更能体现“双校园”模式对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的多种需求,最终培养出社会满意具有较强国际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一、“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双校园”模式主要是从办学空间及主要教学点的角度来划分的,是指学生必须分两部分来完成学业,一部分在中国境内的合作院校完成,另一部分在国外的合作院校内完成。[3]合作双方高校共同制定和实施与国内外课程教学接轨的同一个教学计划。在该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指导下,分国内和国外两个教学阶段实施教学,课程设置相互承认,所修学分和课程彼此认可,学生在国内和国外修满规定的学分,学业成绩合格者,即可获得国外合作院校授予的与该国全日制学生相同的学位。

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教学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进行,此模式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不仅能接受到完整的知识教学,还能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体验,关键是如果学习顺利的话,能得到国内和国外都认可的毕业资质证书。外方合作院校对这种项目往往兴趣较高,主动性较强,因为他们可以从合作中获得境外的生源。对中方合作院校而言,比较容易寻找到合作伙伴,中方也能学习到外方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管理经验,同时对提升办学院校教育国际化程度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由于项目与出国留学直接挂钩,对社会吸引力较大,往往有较充足的生源,除了能给学校带来经济利益外,还能给学校带来其它方面好处,如扩大知名度,树立品牌等。[4]

二、“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

(一)国际化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要始终以 “国际化”为核心,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师资来源和构成的国际化;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确保教材图书和教学资料引进体现国际化;努力实现学生活动、国际学生交换和学术交流国际化,确保 “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质量。

(二)引进、吸收、本土化原则

在明确培养目标并分析自身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要坚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师管理和聘任、原版教材引进和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外方优质资源的引进作为办学关键的第一步;在引进消化获得成功后,要努力寻找引进资源与国内适当的结合点,进行有机地嫁接并转化吸收,最后将引进的合作办学成果完全转化为由我方拥有和支配的资源,真正实现本土化的国际办学目标。

(三)确保教育主权原则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中外合作办学始终是为了培养我国的人才,始终是为了提升我国的教育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必须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遵守我国的法律,维护我国的教育主权。要克服政治观念薄弱,只注重经济利益的倾向。这样,既对我国的合作办学的大局负责,也对学生负责。

(四)遵循现代教育理念原则

要使“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生命力又能够发展与延续、能够再生、重建和体现国际办学特色,就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指导。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总体要求来构建“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在确定人才培养特色、设计知识能力结构、制定培养计划时体现对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三、“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定位不清晰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为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和追求经济效益,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在办学过程中,部分高校对合作办学及引进资源没有明确目的,对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认识,有的只是为了引进而引进,出现了不分层次、不考虑自身特色和需要,只为增加收入,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开展联合办学,培养 “国际化人才”,失去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

(二)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

国际化培养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制定 “双校园”人才培养方案时,只把目光放在本校现有资源上,仅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当成是为学生出国留学的桥梁,甚至沦为出国外语培训学校。在培养方案中对如何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力、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国际化人才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也没有体现 “引进、融合、提高”的原则,甚至看不出培养方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的核心,在合作办学过程中,一些高校直接照搬国外合作院校的现有课程体系,不顾本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有的只是简单地将合作双方的课程体系生硬地拼凑在一起,没有体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双校园”特色,也没有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优化,更多的学校是过分强调语言课程的比重,忽略了专业知识的讲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外语人才,而不是国际化专业人才。同时,国内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易出现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5]这使得国际性应用人才成为了语言学习和书本知识的“奴才”,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终极目标。

(四)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中外合作办学 “双校园”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理应由外方教师和中方教师两部分组成,但现实情况是外方教师参与教学的比例严重不足,即便有外教参与课程教学,也是讲授语言类课程的外教居多,基本不涉及专业类课程,而且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对中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但实际情况是,中方能够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比例较低,同时还存在本校专职教师过少,兼职和外聘教师过多,高学历教师比例较低等问题。[5]

四、“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模式

“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其宗旨就是培养具有 “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为全球服务,向全球开放的观点;具有国际交往能力,能与外国人和谐相处,尊重外国的风俗和宗教信仰,维护中国的民族尊严和法律权威;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地理、风土人情等高素质人才。”[6]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在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注重体现和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化活动能力和国际化的知识、国际观念的国际化人才,努力提高培养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二)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基本途径,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充分将我国的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先进的教学模式完全融合在一起,如通过引进对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聘请部分课程教师来学校讲学,派遣学校教师到合作高校进修;引入对方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等;采取双语教学授课,通过全面和部分的引进国外的教学模式,[7]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师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所使用语言和教材的国际化,教师在展示课程内容的交往方式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教师的道德、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国际化,不断提升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立生存的能力,努力培养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以创新教育管理为手段,努力营造国际化人才成长的氛围

在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努力搭建起体现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体制优势的管理架构,充分融合中外双方教育管理的优点;在教师管理方面,注重兼顾和尊重中外籍教师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整合调动二者最大的综合实力,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籍教师的整体协同力量,又尊重了各自特性的差异;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需秉持宽进严出的现代教育理念,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融入严格、有序的管理工作;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需积极调动外部监控的督导和启发作用,严格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内部监控标准和机制,从而实现以质量取胜并实现可持续发展。[8]真正从制度的保障来实现学生培养过程和管理的国际化,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校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形成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局面。

(四)以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为核心,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设置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关键,为使学生接受到关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的国际教育,需要把国外高校的培养标准与中国教育现行政策、方向等要求相结合,以国际化的视野制定、整合、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拓宽公共学科平台;以二级学科口径为主,凝练专业主干课程;减少必修课和课内学时,增加选修课,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强化外语能力的学习,扩大双语课的比例。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不断加大引进 “植入课程”的力度。“植入课程”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考核等完全来自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采取聘请国外大学教师讲授、校内教师以双语教学形式讲授、校内外籍教师讲授和聘请国内知名大学教师讲授四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真正体现 “国际化”,同时借鉴并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方法,构建起尽可能先进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效知识体系。[9]同时,在实施教学时尽可能多的推行双语教学,使学生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国际化的教育和培养目标。

(五)以学分制为中心,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学分制是世界高等教育通行的教学管理体制,我国高校要与国际接轨,首先要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果我国高等教育不能适应这一国际高等教育惯例,必然会给中外合作办学形成阻碍。所以,在构建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时,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进、完善学分制改革的重要性,积极、主动与国际接轨,迎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10]“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通过学分的互认才能实现,如双方合作期间课程成绩的互认、学位互认,需要学分转换或学分的相互承认,这在客观上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加快进行学分制改革,遵循国际高等教育惯例,采取国际通行的教学运行制度,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发展,不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六)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化的师资是中外合作办学 “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实施 “双校园”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学校学科与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公派留学、访问学者等形式扩大本校师资的国际化培养范围;另外要加大以 “请进来”的方式吸引国际化师资,即通过引进留学人员以及通过联合办学,吸纳合作方教师参与国内教学等方式实现师资国际化;还可以通过实施“教师国际化背景资助计划”,建立高层次人才终身学习的机制。通过各种渠道,选派学术骨干到国外一流学术机构,真正按照需要、掌握方法、追踪前沿、培养一批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人才。通过自主培养和引进并重,使一部分教师具备与国际同行独立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

[1]柴红敏,李秀芹 .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的理论分析 [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9,(6).

[2]梁金印 .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几点思考 [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3).

[3]曹艳 .中外合作办学 “双校园”模式分析与思考 [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杨辉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初探[J].教育评论,2004,(4).

[5]国际联合办学教学运行体系的实践与探索,http://press.idoican.com.cn/detail/articles/20091221049124/2011-3-20.

[6]王革,申纪云 .经济全球化与高等教育——200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胡亮才 .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创新[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张卓群,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特点探讨,http://www.pep.com.cn/xgjy/gdjy/gjyj/200709/t20070905_ 409343.htm,2010-3-19.

[9]蒋学华 .构建应用型国际化工科专业教学体系的探讨 .http://fzghc.lytu.edu.cn:8180/viewArticle.action?id=482,2010-3-18.

[10]刘正良 .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 [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A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Two Campus”Talent Cultivation M ode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CHEN Zheng-quan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Qujing,Yunnan 655011,China)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novation is the main means for China’s universitie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strength as well as the key approach to widen their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running schools.On the basis of accelerating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measures must be taken in positioning talent cultivation aims accurately,innovating teaching models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as well as improving ranks of teachers,so as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two campus”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two-campus”;talent cultivation mode;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G647.3

A

1671-7406(2011)05-0089-04

2011-01-24

陈正权 (1975—),男,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旅游经济学。

(责任编辑 刘祖鑫)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课程体系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