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员由训练型转化为比赛型的理论探讨
2011-08-15李睿
李 睿
(太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21)
篮球运动员由训练型转化为比赛型的理论探讨
李 睿
(太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21)
文章首先界定了“训练型运动员”与“比赛型运动员”的定义,然后从心理训练、技术训练等角度阐述了实现从“训练型”到“运动型”运动员转移的有效途径。
运动国;比赛型;训练型;篮球
1 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的界定
1.1 训练型运动员
训练型运动员是指在训练中能够保持很好的状态,而在比赛中会出现一些发挥失常现象的运动员。“训练型”运动员一般主要指自身理解和适应比赛的能力不够,在比赛中常常因为各种心理及外部条件的因素,引起技术动作变形,失误增多,失去对比赛本身的投入和对比赛过程的追求,导致竞技水平下降,不能正常发挥。由于在训练中因为没有压力,训练型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比较突出,但是一旦面对比赛,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特别像篮球这样的集体项目,如没有正确对待比赛的态度,很难打出高水品和好的成绩。
1.2 比赛型运动员
比赛型运动员指在比赛中能有效地适应情境,以至稳定甚至超常的发挥训练水平,并且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委以重任的运动员。(1)“比赛型”运动员,由于他们的技术动作要很成熟,能把外界给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产生好的结果。(2)“比赛型”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强,在比赛中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很快体现出来,比如:观众的热情,个人的激情、场地的效果等让他们的个性发挥的淋漓尽致。(3)“比赛型”运动员独立性很强,积极,自信,不服输,能勇敢的克服困难。
2 怎样引导篮球运动员由训练型转化为比赛型
2.1 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的、直接对抗的运动。它具有复杂性、连续性和胜负间的转换等特征。由于高强度的比赛,队员的心理负荷及场内外的各种干扰,导致整个比赛队伍不能形成整体结构的最佳状态。这样运动员心理就会产生大的变化,变得心烦意乱,情绪躁动,精神上感到极大的压抑,导致比赛最终失败。现在竞技体育竞争愈来愈激烈,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运动员的心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能有效地激发运动员克服各种障碍和干扰进行比赛。
2.2 改善心理质量的训练
(1)篮球运动员男女性别有差异,男运动员独立性强,女运动员依赖性强。长时间的训练极易产生自制力衰弱的现象、感觉枯燥乏味、体力疲劳等现象。所以要加强意志品质的训练,提高承受能力、增强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及对训练的渴望度。
(2)运动员文化素养的提高是智力的保证,没有一定的知识,运动员很难理解教练的战略战术意图。对每一节训练课不能如期完成,这样长期下去运动员不能行成比赛的主体,从而处于被动地位,我国现在很重视对运动员的知识培养。大学生篮球赛就是很好的开端。而美国篮球所以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除了其它因素外,与美国篮球运动员、教练员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极为广泛和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智力水平是分不开的。
(3)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行动来训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毅力、果断、自信、积极的精神。在篮球比赛中,一场完美的比赛双方除比技术、战术以外还要比勇敢顽强。两军对垒强者胜,落后时不气馁,失败时不泄气,意志品质在比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1)很多篮球队在赛前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战训练,这样的实战训练不但检测队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负担。这样就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提高队员的心理适应性和配合及调节能力。
(2)心理的放松训练。在赛前有很多队员在教练的帮助下进行各种各样的释放性训练,比如听音乐,玩电脑游戏、进行谈话、散步享受大自然的风景、气功疗法等。针对不同的队员进行不同的心理障碍训练,让他们学会自我放松的调节能力,为赛前做好心理基础。
2.4 比赛中的心理训练。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临场的心理稳定非常重要。由于制约比赛的因素很多,比如高强度的对抗、时间的限制、裁判员的判罚、观众的噪音、及队员之间的配合,都能影响全队的技术发挥乃至最终的结果,这就要求教练员随时掌握了解队员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
(1)篮球比赛是一种高强度的比赛。它不仅是技术的对抗,也是身体的对抗。双方队员在比赛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身体的接触,有的甚至会使用一些不正当的动作或故意制造麻烦,这些都可以引起队员的情绪波动,引起不良后果,所以要加强情绪控制训练。
(2)篮球现在采用四节制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双方要不断地有针对性的改变战术,不断的更换队员,难免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练员结合战略战术,人员的调配等进行个性心理状态的训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克服困难的训练。比赛中困难难免,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如:适当安排与本队实力相当或略高的对进行比赛,在比赛中要求队员增强信心,争取战胜对方或缩小比分差距。
2.5 强化集体主义素质训练。
篮球运动不是个体运动,是个人技术与集体配合完美高度统一的项目。如果在比赛中不能抛开个人英雄主义,没有集体配合,最终结果是伤害到全队的利益。
2.6 促进技术掌握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的情绪随比赛的起伏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运动员的比赛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他的动作变形,技术及战略战术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运动员心理状态,有针对的进行近拟正式比赛的环境训练,从中提高队员在激烈对抗下的技术动作,战术水平的稳定发挥。比如,比赛中的罚篮训练、攻防训练、控制球的训练等。
2.7 赛场身心恢复训练。
比赛是对运动员力量和脑力的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极大,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利用比赛间隙进行体力和脑力恢复,这是坚持比赛并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2.8 赛后的心里调整训练。
一场比赛之后,队员的心理恢复训练是全面的、必须的训练。比赛虽然结束,但情绪并没有消失。如果失败,要防止队员之间相互指责,推卸责任,更不能有出轨的动作。如果比赛胜利也不能忘乎所以,沾沾自喜,限于自我陶醉之中,要让队员尽快回归自我,专注训练,总比迎接下一场比赛。
2.9 赛后总结。
比赛结束以后,组织队员自我总结。要客观地,真实地评价自己和队友在比赛中的相互配合作用,认真找出在比赛中的不足,积累经验,承认自己的赛后形象永远是赛前的自己。
3 结论
篮球“训练型”与“比赛型”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心理状态是极不稳定的。作为教练员,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根据队员心理活动现象、探索、掌握他们心理运动的本质、规律,利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他们的心理动力,调动心理的积极因素,促进运动员技术、战术、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才能保证把自己的运动员培养成敢拼能拼拥有较高智力水平的高素质运动员。
[1]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2]李伟.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10.
[3]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4]赵文辉.篮球运动员的心理[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6):62-63.
[5]张凌.浅析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泉州师专学报,1999,17(4):43-45.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Trans formation of Basketballers from Training Type to Com petition Type
LIRui
(Taiyuan Electric Power Occup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Taiyuan Shanxi 030021)
The paper,first of all,gave a definition training type and competition type.Then,it stated how to help convert training type basketball players to competition type players from the anple of psy chological fraling and technical training.
athletes;competition type;training type;basketball
G841
A
1673-2014(2011)02-0084-03
2011—01—12
李 睿(1981— ),山西襄垣人,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体育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单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