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中小学课外作业设计及启示

2011-08-15郑国珍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作业设计

王 莉,郑国珍,刘 超

(1.河西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张掖市第二中学 甘肃 张掖 734000;3.甘州区龙渠镇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教育教学

美国中小学课外作业设计及启示

王 莉1,郑国珍2,刘 超3

(1.河西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张掖市第二中学 甘肃 张掖 734000;3.甘州区龙渠镇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 734000)

有关课外作业的争论在美国一直不断。时至今日,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课外作业的设计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选取了三例课外作业来说明美国中小学课外作业设计所体现出的一些特点,以期对我国中小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启示。

课外作业设计;中小学;美国;启示

一 美国中小学课外作业的是非争论

在美国,有关课外作业价值的质疑可谓是由来已久。从19世纪至今的100多年间,经历了19 世纪的轻视——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的批判——20世纪50至60年代的改革——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探索。在这些不同的时期,对家庭作业的批评和赞同态度始终同时存在,并影响着当时的实践[1]。

19世纪末,美国著名的儿童医学专家J.M.赖斯在儿童的拼写认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结论:在通常情况下,儿童在家所做的拼写练习与他们拼写能力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对当时旨在巩固在校知识的课外作业布置产生了极大冲击。1930年美国儿童健康学会指出,课外作业加重了儿童的负担,剥夺了他们自由发展的天性,引发了儿童近视、脊柱变形等多方面的问题。自此,儿童的课外作业基本上被视为是不合时宜的。但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教育观念,也使学生无课外作业的情况宣告结束。1983年,美国出台了《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明确提出应该给高中生“更多的课外作业”。1986年,美国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指出:“有效的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此外,课外作业还可以在做出决断和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培养责任心和加强自我修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难得的经验。”[2]至此,人们对课外作业的价值已经不存怀疑。美国作业专家Harris Cooper在1989年通过考察50多万个学生的调查结果,对课外作业的功效进行研究,发现课外作业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可以增强记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及信息的加工;丰富课程;改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有助于家长对教育的更多参与等。消极影响:使学生对知识性材料失去兴趣;造成学生身心疲惫;使学生不能参加一些课余活动或社区活动;造成父母与教师的指导相冲突;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与高收入家庭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3]。

但随后在美国,抱怨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声音又开始出现,有时对课外作业的批评和抨击还很尖锐。很多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此期间,出版了较有影响的三本书。2000年,Kralovec和Buell出版了《家庭作业的终结:家庭作业破坏家庭,使学生负担过重,限制学生学习》,号召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家庭作业。2006年,出版了两本新书,即《课外作业之谜》和《状告课外作业》,建议取消小学生的课外作业。两本书的作者都认为,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和与家人共处的时间,现在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做课外作业的学生比不做课外作业的学生更聪明,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强,或者更有创造力。

由上可见,关于课外作业是徒劳无益的负担,还是校内教育不可或缺的有益的补充的争论,在美国延续了100多年的时间。即便反对声不断涌现,但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反对者,他们也并不一概主张取消课外作业,而是对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外作业提出了建议,尤其是课外作业设计如何能够科学合理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课外作业的设计。

二 美国中小学课外作业的设计

大多数美国教育研究者和一线的教师对课外作业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在美国形成了与其文化背景相适应的课外作业特色,即贴近生活(Real Life)的课外作业。这种课外作业与学生个人情况紧密相连,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生活背景;这种课外作业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对学校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这种课外作业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能力[4]。它所依据的原理是,当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同时,课外作业的设计注重多个认知维度(注:认知过程维度主要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目标的实现。本文用列举的方法加以说明。

例1:《记忆中的妈妈》——母亲节纪念品(四年级)[5]

母亲节就要来临了,请依照下列题目,每天写一段文字。

1.和妈妈一起度过的一个节日。

2.和妈妈一起的开心一刻。

3.妈妈给我的最好的建议。

4.我跟妈妈撒小谎的时刻。

5.妈妈让我最钦佩的事情。

6.跟妈妈一起的难忘旅行。

7.妈妈给我的一次教训。

8.我的妈妈很特别,因为……

9.我的妈妈最开心,当……

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自己的东西,之后将所写的文字汇总,制成《记忆中的妈妈》一书,送给母亲作为节日礼物(家中没有母亲的,可以写一位你生活中特别的亲人)。历时一周。

在“妇女节”和“母亲节”的时候,让孩子们向母亲表达爱意。这种设计,让学生们自己制作一本书,从各个角度写妈妈,还可以画插图、贴照片等。这样灵活多样和富有弹性的课外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作业不再是被老师强迫完成的任务,而是可以结合自己对亲人的爱进行每日写作,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内在动机,使得学生更愿意付出努力;在每天的写作过程中重温自己与母亲在一起的快乐和难忘的时光,制成《记忆中的妈妈》一书,送给母亲作为节日礼物,这样的过程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因此,这类课外作业是增加学生元认知知识和技能的好方式。通过这一过程,既有知识被唤醒,学习热情被强化,自己的学习成就感被增强,学生更多、更主动地担负起自己做作业的责任。

例2:关于人类的行为[6]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每个小组根据下列这些问题写一份2-3页的分析报告。

1.本小组所期望的研究结果是什么?2.它们与最初的研究结果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3.你们认为,最初的研究方式符合伦理道德吗?

4.在下节课上,进行小组之间的方法论的交流,递交小组的分析资料。如果需要的话,让小组实施他们的实验。

例2的课外作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这项合作作业为学生创造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与人交流和合作的社交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众所周知,“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凸显的今天,世界普遍关注家庭、社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人与人的合作及和谐相处”[7]。以小组合作完成,首先要有组员所认同的一个或若干个目标,把小组内部成员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例2中的目标就是根据一系列的问题写出相应的分析报告。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确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愉悦的体验,使他们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他们才会愿意学习。在进行小组内成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使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也养成了学生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学生通过分享成果获得提高,并在共同讨论下修正自己的研究方向。一方面提高了课外作业质量,另一方面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例3:你了解天气吗?[8]

要求:让学生探究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然后自己制定一个天气预报。

课外作业:

1.在学生们完成研究之后,每一组准备一个5分钟的天气预报。每一个报告应该包括导言、预报内容等。

2.创建一个柱形图,表明不同天气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包括在什么地点和怎样的气候环境中,某一种天气经常发生?通常持续多久?对地面和人们有什么影响?

3.对最近的一次自然灾害(洪水、飓风、水灾、龙卷风等)展开调查研究。根据你找到的信息,创建一个小册子来描述天气条件的影响力,并阐释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做(著名资料查找的网站和其他来源)。

例3的课外作业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天气预报是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通过作业要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自己制定天气预报,根据所罗列的这些情况及自己的兴趣可以任意选择一项或几项,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样的作业过程中,学生需要更多的思考、创造、设计、假设、检验,还需要借助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去查找相关资料,最终完成任务。此类课外作业的设计,可以使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层次的认知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在深度加工的过程中习得了许多知识,解决了自己的困惑,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经验。同时,这种探究性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或条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发展学生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探究性的课外作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上述三例课外作业,分别体现了美国中小学课外作业设计方面的特点:一是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外作业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而且有些课外作业还体现出很强的原创性和思考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这种作业也最能够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发展各项能力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无论例1的《记忆中的妈妈》一书,还是例2的分析报告,甚或是例3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分析报告和图表,无不提供给学生展示其作业成果的机会;二是贴近生活。类似上述3例课外作业设计的内容都源于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学生能够在对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学会许多课本内外的有益知识,因此也增强了他们做作业的兴趣;三是课外作业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大多是以一个独立项目的形式将诸多不同类型的作业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在紧密关联的作业体系,上述三例课外作业均能体现此点。总之,这些特点使得美国中小学课外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和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制力、责任心以及学习兴趣等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的形成,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成功,通过作业促进其发展。

三 美国中小学课外作业设计给我们的启示

当我们反思美国中小学课外作业,不难体验到它反映了美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思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应该是殊途同归,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课外作业对我国中小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设计回归生活的课外作业

杜威曾说,“当我们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并组织儿童的生活时,我们就看到他首先不是一个静听着的人,而是完全相反。”[9]因此,设计课外作业要坚持课外作业回归生活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要减少学生知识性课外作业的数量,优化其质量,增加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课外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课外作业回归生活世界。因为,学生的生活世界是那样的生动、那样的鲜活,课外作业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这样的作业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能够激发起学生的作业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到做作业的乐趣。所以,教师要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设计课外作业,努力挖掘各种可供利用的作业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资源设计课外作业,采用各种形式的作业,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彰显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设计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课外作业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对学生课外作业的设计应做到因材设计,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风格、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真正让作业对每个学生都适合并且发挥最大的效益。另外,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特长,赋予课外作业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多角度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用多种表现手段来展示其学习、思考的结果,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10]。

(三)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外作业

单调乏味的课外作业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厌倦心理。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也应讲求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

(四)设计体现开放性的课外作业

作业的开放性是作业优质化的一个时代特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多元发展。我们在设计学生作业时,一要考虑到课外作业的空间的开放。社会生活是学生进行实践、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教师可通过课外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与社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全面提升课外作业的价值。二要自觉实现作业在内容、形式、时间、数量、难度等方面的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学生的课外作业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类的讲故事、唱歌,也可以是操作类的实验、小制作等,还可以是书面形式的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有些课外作业可以独立完成,有些则须小组合作完成;课外作业完成的时间有一定的弹性,根据作业的难度适当放宽课外作业的时间。教师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课外作业。

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之间加强合作,所以作业不再以独立完成为标准,而是强调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会合作,让他们学会共同解决问题。因此,课外作业由独立走向合作,是其改革的必然趋势。一些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的研究性主题或项目比较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来完成,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除了小组成员外,还可以寻求其他同伴、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与支持。在做作业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和其他组员间是密切相关的,要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和其他组员在一个小组内共同工作,分享资料,提供支持和鼓励,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使组员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总之,美国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让我们有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保障,更加自信地走下去。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业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到课外作业的快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胡 苇.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52-55.

[2]William J.Bennett.What works[M].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of Education.1986.18.

[3]胡 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册)[C].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41.

[4][5][6][8]胡庆芳,杨翠蓉等.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22、298、263.

[7]王利清.“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学研究,2008,(3):164.

[9][美]杜 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2.

[10]刘春生.作业革命[J].人民教育,2002,(5).

G622.3

A

1674-3652(2011)04-0061-04

2011-05-03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GS(2010)G1317)。

王 莉(1975- ),女,甘肃山丹人,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何 来]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作业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作业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优化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