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疗效观察
2011-08-15张万海张海军
张万海 张海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作者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理疗和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48例,女32例;
20-30岁24例,31-40例36例,41-50岁14例,51岁以上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平均32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50天,平均1.8年。全部病例均有临床症状,体征、及腰椎X线片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X线征象,8例行腰椎管造影,48例行CT检查。
二、方疗方法
1.中药治疗:自腰痛康1号汤;制川芎6g(先煎)、生麻黄 3 g、炙黄芪 15 g、赤芍药 9 g、桂枝 9 g、川杜仲15 g、桑寄生15 g、酒熟地18 g、怀牛膝9 g、宣木瓜9 g、全当归9 g、乳香10 g、没药10 g、薏苡仁20 g、甘草6 g、每天1剂;水煎服。10天为一疗程。
2.理疗(1)颈腰椎病治疗仪叠加干扰电腰部治疗,1 次/d ,20min/次,频率5-20,强度35-60,1 个疗程14 d,一般用2-3个疗程;超短波1次/d,10 min d/次,14 d为1个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2)腰部蜡疗1 次/d,25-40 min/次,1 个疗程14 d,一般用2-3个疗程。
3.手法治疗
3.1 推拿按摩 患者俯卧在按摩床上,医者站在病人的患侧进行手法操作,具体手法如下:(1)补肾壮腰法:医者的手掌在患者腰部的肾区,上下搓擦和顺逆搓摩,以补肾气、强筋壮骨。(2)疏通经络法:采用单手掌揉法、双手掌揉法、肘揉法等,沿脊柱的两侧、腿部外侧和后侧向下揉按至踝部,使脉络疏通、气血运行达到正常。(3)点穴镇痛法:采用拇指点按患者肾俞、大肠俞、三焦俞、气海俞、关元俞、膀胱俞;用肘部点按环跳穴;用拇指或肘部的按殷门、委中、绝骨等穴。以上主要是按摩患侧。(4)还纳:采用牵引下"双手人字复位法"使突出物还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5)腰腿放松法:用双手握空拳击打腰腿部。
3.2 正骨:患者骑在复位椅上,术者坐在患者背后,充分暴露患处腰部,嘱患者挺胸腰伸直,术者用右手的中指指腹沿胸椎的下段,脊柱正中从头侧向尾侧滑行触摸,检查棘突是否有偏歪,然后在用拇指的指端检查确认偏歪的棘突,我以L5棘突向右偏歪为例,术者左手拇指指端扪在偏歪的棘突上,嘱患者右手放于自己的头枕部,左手前屈放于胸肋部,嘱其前屈向右后侧旋转至最大角度,术者的右手掌扳住患者的左肩部,同时用力可听到一声轻的咔嚓声,表示手法成功,此手法一周2次。
4.治疗结果
(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工作生活恢复正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工作生活基础恢复,过重劳动或负重稍有腰腿不适。有效:自觉症状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试验30°以上,劳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减轻,可坚持轻体力劳动和生活自理。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治疗结果:本组80例,临床痊愈48例,占60%;显效20例,占25%;有效8例,占10%;无效4例,占5%;总有效率95%。
三、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球中国传统医学"腰痛"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与外伤损伤有关外,与肝肾亏损、筋脉失养亦有密切关系,此外风寒邪的侵袭也是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故治疗中应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补肝肾、利水消肿之法,而自拟腰痛康1号汤正应本症,方中乳香、没药、当归有活血祛瘀之功;川乌、木瓜、牛膝有通经活络止痛之力,炙黄芪、杜仲、桑寄生、酒熟地,白芍有滋养肝肾之效;薏苡仁、桂枝有利水消肿之功,临床可随症加减。现代医学认为突出之髓核可直接压迫或牵拉局部窦椎神经或坐骨神经,致使神经出现水肿等炎症反应,表现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应用理疗及推拿按摩正可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突出物变位回纳,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正骨能纠正患椎移位,解除对局部神经血管的压迫和刺激。蜡疗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解除肌肉的痉挛。从而达到发送症状之目的。综上所述,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并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具有痛苦少,费用低,疗效高的优点,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