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2011-08-15邱琳
邱琳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邱琳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的好坏。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社区建设;社区文化;社会管理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这是社区文化首次以精神文明建设的诸多文化建设之首出现在国人视野中。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发展步伐的迈进,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增加城市整体综合实力成为各基层社区的工作重点。其中,社区文化是各项文化事业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在取得不匪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机制不善、资金短缺、层次不高、队伍不强等问题。究其根本,在于社区文化建设实践缺乏实效性,因而从实践层面分析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紧随时代主题,创新建设形式
社区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在我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尚不成熟,这对于社区文化功能的定位和作用的发挥都有所限制。以改革开放为开端的中国社会在经历巨大变迁的同时,随着城市化步伐不断向前推进,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着社区文化的内容,在建设不同层次社区文化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的整体部署和方针,紧随时代主题,结合不同社会群体精神文化状态和切实需要,创新建设形式。
紧随时代主题,首先要以国家发展目标为方向。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符合中华民族发展实际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共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在报告中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社区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比较集中的服务和管理对象,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具体资源,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国家政策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具体工作,既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又能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
其次,还要创新社区文化建设形式。衡量社区文化建设优劣的重要指标是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社区文化建设普遍乏力。原因并非社区群众无此需要,而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适应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中国社会的变迁使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文化层次不断提高,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社区群众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和评价标准等都不同以往地得到极大丰富和提高。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准确把握社区文化生活特点和社区群众需求,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根据年龄阶段、学历层次、爱好领域等不同标准,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适宜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在内容上,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要注重宣传,广泛动员,搭建平台,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同时结合社区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着力发挥文化建设对增进社区凝聚力的功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优化管理制度,规范评价机制
社会转型期的巨大人口压力和城市化建设的艰巨形势都给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挑战。优化社区管理体制,在为社区文化建设奠定基础的同时,更有利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首先,调整社区管理模式,明确社区文化定位。我国幅员辽阔,省市县层次分明。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最小单位,也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我国社区管理的现行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着凝聚力不足、管理不科学、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等问题,不仅有碍于日常管理和服务,同时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因而,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适当调整社区的管理模式,明确社区文化的定位,在管理和服务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着力在营建社区群众归属感上做文章,这样才能为社区文化建设扫清障碍。在调整社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社区文化建设还要明确定位、确定重点,才会突破瓶颈。
其次,完善社区管理制度,按章办事,公开透明。社区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需要严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辅助管理和服务,对社区管理部门、物业管理和服务部门、社区群众的日常行为等予以规范和引导,同时规范评价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章办事、公开透明,既能使社区管理有条不紊,更能激励社区群众民主参与社区管理和民主监督社区服务,增强社区群众对社区的了解和关注,无形中提高社区群众的公民政治觉悟、民主管理能力、公民道德水平,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增强社区群众文明程度,强化社区群众的集体意识,为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再次,建设社区网络文化,扩大社区文化外延空间。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无处不在,社区文化建设更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扩大社区文化的外延空间,真正使社区文化建设融入社区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在网上加大社区文化活动宣传、公布活动通知、展现文化建设成果外,还可以建立社区群众的网络交往平台,巩固社区管理和服务成果。社区网络文化不能闭门造车,这就要求社区文化建设不断突破创新、拓展网络平台,促进各社区间文化的交流,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动力和拓展途径。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文化建设队伍和文化建设人才的素质优劣是社区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关键。由于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是基层的服务工作,并且工作内容琐碎,一直很难吸引和留住文化人才。因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便是“任人唯贤,招贤纳士”。
首先,设立专门的社区文化管理岗位。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一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要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设立专门的社区文化管理岗位,任用专门的文化管理人员,并从指导、组织、协调、创作等能力及专业知识等方面对文化管理人员进行各种专业培训、轮训,考核评定,确保社区文化工作管理人员成为专业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奉献精神强的合格管理者和服务者。同时,专门文化管理人员可以对已经开展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和常规的社区文化活动给予规范、创新和评估,确保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循序开展,有章可循,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局面,确保社区文化建设有方向、有组织、有特色。
其次,加强社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不能束之高阁,要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因而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提高社区群众的参与度,调动社区群众参与热情。社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首先要建立社区文艺人才库,吸纳有专业特长的文艺骨干参与社区文艺团队,丰富社区文化团队的构成,在社区群众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在组建的社区群众团队中,要不断加强专业技术指导,提高社区文化建设质量和层次。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根据群众参与程度、文化活动效果和组织活动场次等,给予优秀者以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社区文化建设氛围。
再次,加强社区间文化建设团队的合作、交流和学习。社区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群众生活区域,有相对独立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进步,社区间的交流不可避免,而且也十分必要。尤其是社区文化建设,更需要相互间的合作、交流和学习,才能不断取得突破。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团队之间的切磋、考察、座谈等方式,广泛交流学习社区文化建设的理念、形式、内容、途径等,还可以通过合作共建、联合举办等方式活跃社区文化建设氛围。
四、完善基础设施,保障资金投入
社区文化建设不只包括社区文化活动这一个方面,还包括社区文化的硬件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社区文化的基础平台,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可忽视这种基础平台建设。近年来,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大城市社区建设力度的同时,都十分注重社区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面积、服务功能和设施保障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总体来看,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仍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资金投入。
首先,根据社区群众的具体需求,要继续加大社区文化的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为社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条件。由于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较大,尤其是老社区和城乡结合社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需求缺口较为明显,需要切实推出有效的建设方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其次,要完善基础设施的监督和维护机制。在居民小区未交付社区管理之前,督促建设施工部门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在新建居民小区预留文体设施用地,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要给予充分的监督和有力的维护,确保其使用周期和服务效果,有效节约维护成本。依据社区群众的需求,及时维护和增设相应文体设施、生活保障设施等,提高社区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社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营造适宜氛围。
再次,要充分整合相关文化资源。社区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单位,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周边文化的影响。例如,社区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次较高、设施齐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可以有效缓解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压力。社区应该整合相关文化资源,主动与社区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促成社区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内的场、馆、站、室对社区群众开放,合理优化配置社区已有资源,并依据合作共建协议承担相应维护和管理责任,为社区群众充分享受相应基础文化设施创造条件。
五、引入市场竞争,维护群众利益
丰富活跃的社区文化建设不仅要依靠社区管理服务的支撑、文化管理队伍的引导和群众文艺骨干的参与,同时还有赖于良好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氛围。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促使文化经营从不自觉走向自觉。引入市场经济后,有偿服务部分会相互竞争,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也向社区群众收取合理费用。多种经营可以拓宽社区文化的工作范围,改善社区文化工作环境,增强社区文化后劲,逐渐形成社区文化产业体系,繁荣社区文化,带动社区其他工作的开展。
首先,引入市场经济理念,配合社区管理服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区文化建设要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相配合、相适应。城市经济发展也为社区文化建设重点的确立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文化发展为城市文化发展服务,更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区文化活动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通过冠名、赞助等方式,既帮助部分企业单位扩大宣传效果,又有效缓解社区文化建设经费压力,同时活跃社区整体文化氛围,让城市文明与社区文化紧密结合。
其次,通过竞争优化服务,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市场竞争机制进社区,可以改变僵化死板的管理和服务局面,通过良性竞争促进社区文化向多样性、多档次、高质量、重服务的方向发展,为社区群众提供周到细致的文化服务。与此同时,既能够开放社区文化建设视野和途径,又能够节省社区管理经费。
C96.2
A
1008-8466(2011)06-0026-03
2011-08-25
邱琳(1958— ),男,湖南衡阳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张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