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研究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2011-08-15张群芳
张群芳
基于行动研究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张群芳
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广泛开展行动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学与研究的双促进,推动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但行动研究具有“平民化”特性,教师在研究中应避免走入误区。
任务型教学;对外汉语;行动研究
作为一种西方文化下的方法论,行动研究直到1980年代末,才引入我国教育科研领域。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行动研究迅速找到了其生长繁荣的土壤,在教育领域里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反思行动研究的成果与结论发现,教育领域中,有些学科教学行动研究开展较好,如外语教学领域。而有些学科教学少有人提及,如对外汉语教学。在汉语热的今天,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行动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分析与研究,以期唤起对外汉语教学同仁对行动研究的关注。
一、行动研究概述
由于研究视角与立场的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对什么是行动研究,有着自己的看法。Kemmis&McTag gart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工作过程、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正确评价。凯米斯(Kemmis,1998)则认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我国学者王蔷教授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行动研究进行了归纳整合,认为,行动研究是教师以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等反思性的探究活动,实现改进教学,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种系统性活动。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行动研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从总体上看,行动研究仍可以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具体性。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所面临的课题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具体而形成的,课题的解决伴随着教师自始至终的教学行为。二是随机性。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课题主体是教师本人的学生和本人正在从事的活动,它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进行的,不需要专门挑选实验班级或参照对象。三是反思性:行动研究采用的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进行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四是实验性:行动研究主要的研究手段是认真观察、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再进行反思,调整计划,评价效果,直到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以自己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实验过程。
上述只是对行动研究在宏观层面上的描述和分析,具体到教育领域中,教师的行动研究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行动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日益上升的声誉才逐渐得到发展的。因而,与其他专业相比,目前对外汉语的师资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一是教师总量严重不足。二是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次不齐;三是由于前面两个原因,导致对外汉语教师工作压力过重。以广西某高校的对外教学单位为例,该校共有200多留学生,但专任教师才有3名。为了减少教学开支,规定教师每周要上16节课,才能达到额定的课时数(而且,这16节课不算课时费,只有超过了16节课才能有课时费。)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教师的实际工作量都在每周20节课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忙于教学任务,根本无法考虑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更无暇顾及科研,自然很难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行动研究是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研究,授课过程也是研究过程,无需另找实验时间与实验对象,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解决了科研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它的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行动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实现教学与研究的双促进
教学与研究往往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进行研究往往需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即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往往能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而实现研究对教学的服务。行动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行动研究可以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同步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已有的科研成果或理论往往不能直接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所用。正如杨东平先生所言,我国已有756种教育理论,但实际能真正很好的运用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却没有几种。因此,要想真正直接有效地解决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靠我们自己根据对本人教学过程的了解,对学生的熟悉,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来思考、探索、归纳、总结出自己的办法。行动研究的课题都是来源于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而且最后的研究结果也必将回到教学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再经过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因此,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定然是有利于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
(三)行动研究更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至今仍有人认为,只要会说中国话,就可以教留学生汉语。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认识,也是对对外汉语教学极不理解的表现。特别是随着WTO协议中有关教育国际开放规定以及教育发展国际化的趋势,对外汉语教学已不仅仅具有教育教学上的意义,从很大程度上说,对外汉语教学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种象征,具有政治上的意义。因此,这几年,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已引起业内外诸多人士的重视。因此,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既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又能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且比较容易掌握和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定能更好的促进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成为吸引来华留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终于实现开拓国外教育市场。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行动研究的选题
尽管从理论上说,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上所有的现象或事件都可以成为行动研究的选题,但教师在实际行动研究过程中,行动研究的选题应该要有选择或取舍。从笔者这几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行动研究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反应倾向。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学习的每一种形式发展一种有实质性的态度系列,这种副产品常常比正式教给这个人的初步技能更有调节的意义”。事实上,当学生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时,他们往往能迸发更为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感知敏锐、观察细致、思维活跃、效率高涨。因此,在平时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达到教学目标、掌握学习内容的影响。如在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上,学生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来源于学生内部的归因,还是外部的归因,它们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什么影响?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消极被动的,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才有望消解等等。
(二)学生的背景知识问题
现代心理学业已证明:背景知识对于个体的学习有较强的影响。来华的留学生都有一定的汉语交流能力,有些学生的汉语背景知识强一些,有些学生相对来说较差一些。那么,有关学生背景知识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是值得老师进行研究的。如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语言文化背景很不相同,这些对他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班上学生水平非常不一致,这对教师组织教学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更有效呢?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偏低,阅读速度很慢,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进行行动研究的切入点。
当然,上述行动研究的视角只是仅仅着眼于学生而开展的。事实上,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互动以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因而,从教师的视野,如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也是可以成为行动研究的主题的。
四、行动研究中应该避免的误区
由于行动研究操作性强,而且简单易学,所以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可以上手,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话题开展研究,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话题开展相应的研究。但是,也许正是行动研究这种看起来“平民化”的特性,使许多教师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常常走入某些本可以避免的误区。
误区一:没有“问题”的研究
“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础,行动研究的终极目标也在于解决实践问题,并使教师在研究中获得发展,而不是为了增添新的教育理论。因此行动研究提倡研究者关注并发现自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自己的问题,并在行动中改善甚至解决问题。但在实践中却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号称自己在做行动研究,但进行的却都是些常规工作,最后的研究结果其实只是一份工作总结。这种做法只有“行动研究”的形式,没有“行动研究”的结果。
误区二:没有“行动”的研究
“行动”是指研究者在“问题”的基础上,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事实上,有些所谓的行动研究者没有开展任何实质性的研究行动,最后却拿出一份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论文。这种情况往往是“功利性”心理刺激下的结果,如职称评定、晋级、评先进,甚至是学校的行政命令等等。行动研究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持续性工作,它需要教师不断地设计、反思、总结,更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热情。否则,行动研究只能是无意义的东拼西凑,是一种伪研究。
误区三:没有“成果”的研究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确实认识到了行动研究能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帮助自己解决一些实践问题,同时也希望在研究中提高自我,因而实实在在地开展了研究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但在最后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中,却感觉迷茫,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或者即使写出来了,也是自己都不愿意看的干瘪瘪的几条命题。那些在研究过程中曾经激动过自己的、充满诗意的东西,全没了踪影。事实上,尽管行动研究被认为“行动的效果即是研究成果”,但没有形成文字的研究,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是一项完整的研究,而且,没有进行文字整理与理论提炼的研究也不利于后续的研究。
尽管行动研究的方法不复杂、直观,但是还是需要研究者敏锐的眼光发现和分析问题;需要研究者有一定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基础,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比如学会设计和实施研究方案;需要研究者持之以恒地收集材料、分析材料,以及记录实施的过程、具体效果、学生的反应、自己的感受等。正如许多研究者所说的那样:行动研究的方法只有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因此,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也必须首先付诸行动。当然,任何研究都需要下工夫才能取得成果,行动研究也不例外。
[1]崔永华.教师行动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3).
[2]丁安琪.论行动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3]翁燕珩.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4,(1).
[4][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章志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G526.9
A
1673-8616(2011)03-0118-03
2011-01-25
广西高等教育“十一五”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09C022)的阶段性成果
张群芳,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6)。
[责任编辑:覃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