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部与中东部企业技术创新差距及对策探讨

2011-11-12甘国勇

创新 2011年3期
关键词:差距创新能力科技

甘国勇

我国西部与中东部企业技术创新差距及对策探讨

甘国勇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缩短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当前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通过对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差距;对策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1]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然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企业还没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的理解由于研究角度不同而有所分歧。尽管他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所揭示的内容实质上大致类似,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系统,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行为的诸种内在条件的总和。[2]由于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理解和分析角度的不同而导致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也有着不同的构成和模型。从创新过程的角度,郑春东、和金生(1999)等人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管理、创新倾向、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6个要素及其进一步分解指标体系。[3]从技术创新活动投入产出的角度,曲国禹、刘学铭(1999)等人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为技术创新投入(资源)、技术创新产出(效率)、技术创新实现(效益)等3个指标类、17个指标。[4]从创新能力要素的角度,曹崇延、王淮学(1998)将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成了R&D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和产出能力等7个方面、40个指标。[5]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从研究开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新产品销售收入4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还有些学者从创新的具体类型(产品、工艺、科研等)、市场化(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产值等)来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都有其合理性,都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定量的综合评价。

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东中部的差距分析

本文采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要指标对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中东部的差距进行分析,但不设定权重值,也不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分值,只对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一)研究开发投入

1.企业研究开发人员

企业R&D人员是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人力投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从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看,西部地区不到东部地区的1/6,为中部地区的53.6%。从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看,西部地区也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表1 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比较

2.企业R&D经费投入

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科技经费投入的重要指标。从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看,西部地区约为东部地区的1/8,为中部地区的52.0%。从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看,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也有明显差距。

表2 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比较

(二)设计能力

企业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的数量可以反映企业设计能力的强弱。从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的数量来看,西部地区约为东部地区的1/10,为中部地区的55.5%。从每万从业人员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申请数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也有较大差距,与中部地区差距不明显。

表3 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比较

(三)制造和生产能力

企业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和企业技术改造费用支出可以反映企业制造和生产能力。从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用设备原价看,西部地区约为东部地区的1/4,与中部地区差距不大。从技术改造费用支出看,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45.5%,与中部地区差距并不明显。

表4 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造经费比较

(四)新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可以反映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制、生产新产品的效果和反映新产品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作用。从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看,西部地区不到东部地区的1/70,为中部地区的57.3%。从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差5个百分点,与中部地区相差约3个百分点。

表5 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较

综上所述,从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新产品销售收入等4个综合指标来看,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指标存在4~10倍的差距,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差距更大。与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略高于中部地区的1/2。

三、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落后的原因

(一)创新主体意识不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主体观念的落后是导致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距的首要原因。一是政府部门发展经济过多依赖国家优惠政策、资源、地理等比较优势,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没有真正重视科技发展。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可以说明当地政府对科技投入的重视程度。2008年,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比例为1.07%,远低于东部地区的3.08%和全国平均水平的2.09%。①数据根据2008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统计分析(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整理。二是企业还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研发,重模仿、轻创新”的思想,投到修炼内功的技术创新活动上的资源不足。据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2009年我国90%以上的企业没有R&D活动,94%以上的企业没有研发机构。②数据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整理。三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活动以获得科技成果为导向,科技成果市场应用前景不容乐观。

(二)外部创新环境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一是创新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区域布局失衡,过度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不利于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仅北京、上海两地,布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有99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93个,分别约占全国总数的50%和40%。[6]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拥有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寥寥无几,缺乏凝聚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势。二是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机制还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政府对企业发展干预过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资源获得和政府的支持待遇不平等,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单一。西部地区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风险投资公司少,投融资退出渠道不畅,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很难获得足够资金支持。四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完善。企业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缺乏,盗版和假冒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还屡禁不止,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决定了科技创新活动的绩效,科技创新活动的绩效反过来又推动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受创新环境、产业结构、劳动者素质等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创新主体意识不强、企业外部创新环境和企业内部创新机制不完善、劳动者素质较低,影响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技术扩散机制还不完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生产能力不强,技术服务中介服务能力较弱,导致技术扩散中间费用过高,也导致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配置效率远低于东部地区。

(四)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等。西部地区大部分企业还没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度落后于东部地区,企业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很少有企业制定技术创新规划,缺少对技术创新、信息、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企业没有形成创新文化和创新激励机制。

四、提升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增强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政府部门要从实际行动上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条件和环境。高校、科研院所要加强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科技攻关,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源。企业需要重视创新文化的培育,使创新文化深入企业员工的思想深处,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二是完善内部创新激励机制。从人才使用、产权、薪酬等方面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重视对技术创新人员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可以考虑让技术创新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以知识、技能人股,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三是加大科技投入。企业要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建设研发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二)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政府应加快转变职能,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和落实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政策在创新中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应多从企业的立场出发,简化手续和增强可操作性,加快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费用税前150%抵扣、政府首购、采购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等政策,促进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发挥技术创新基金等各类基金的作用,扩大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规范对投融资机构的管理,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应从市场准入、税收、土地使用、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营造有利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公平环境。此外,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营造保护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四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设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和基地。推动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促进科技管理人员、技术创新骨干人员的交流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当前,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源分散、重复建设、面向企业创新需求提供支撑服务的能力薄弱的问题,应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整合和共享,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的建设,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并把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为企业技术创新中提供支撑。

(四)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是技术源到企业应用和转化的桥梁和中介,能有效降低技术扩散的费用,使企业技术创新保持明显优势。应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市场等技术服务机构,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科技服务队伍,培育一批合理分工、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科技中介服务品牌,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服务。

(五)促进与发达地区的创新合作

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引进也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应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利用国家各部委向西部倾斜的优惠政策和举措,借助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大力培育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各个层面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实施引资与引智并举,吸引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和研发机构到西部设立研发中心或进行合作研发。鼓励企业加强对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

[1]廖文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呼唤创新型企业[N].人民日报,2005-12-19.

[2]杨忠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

[3]郑春东,和金生.一种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0,(3).

[4]曲国禹,刘学铭.对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9,1(1).

[5]曹崇延,王淮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预测,1998,(2).

[6]陈华.全国人大代表侯建国:科教平台建设向中西部倾斜[N].工人日报,2009-03-12.

F273.1

A

1673-8616(2011)03-0061-04

2011-02-25

甘国勇,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22)。

[责任编辑:李君安]

猜你喜欢

差距创新能力科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