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资源优势 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2011-08-15朱勋春周海燕

关键词:理论课红色政治

朱勋春,周海燕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400047)

发挥资源优势 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朱勋春,周海燕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40004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应积极利用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势。在此通过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及社会力量等方面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有效形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实践教学作一个科学的定位。

一、科学定位社会实践教学

科学认识和定位社会实践教学,探索其中的发展规律,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前提。传统理论认为社会实践教学是一种方法,因而只局限在寒暑假期进行调研和开学后写论文。笔者认为,社会实践教学应从战略高度对其必要性、内涵、目标、形式、机制、途径等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定位。对社会实践教学的科学定位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实践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战略高度对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内涵、目标、形式、机制、途径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定位。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因此,为了更加生动具体地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应力求达到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效果。比如:既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教学又有直面改革开放实际的课外实践教学;既有假期实践活动又有日常讲座调研;既进行教学基地的建设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与专业课实习的结盟;既有网上课堂的“教”人,又有网上谈心的“化”人等。通过以上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大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然而,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在保障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缺失的现象。社会实践教学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缺失哪一个方面都不足以保证社会实践教学得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而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和重要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教育界、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比如充分利用学校党、政、团、教各方力量,并把这些力量聚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应舍得投入经费,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提供经济保障。

(二)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充当学生这一演员的导演。首先,教师是主导,是实践中的“导演”。教师自身应先实践过,并在此基础上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确定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内容、目标等,并在社会实践动员大会上要明确地向学生讲述清楚,在实践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组织和正确引导。学生作为主体,是实践过程中的“演员”,并重点突出学生实践的主人翁地位,注重学生的亲历亲为与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新性思维。因此,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教学

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但很多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用。

(一)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社会实践教学

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革命斗争年代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包括物质的文化资源与非物质的文化资源两部分。物质的文化资源是指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武器、衣物、书籍、图片、活动场所等文物和后来为纪念革命英烈而建立的烈士陵园、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故居等纪念馆所;非物质的文化资源主要指革命事迹、革命文学以及蕴涵其中的革命精神,具体指可歌可泣的革命奋斗史实,革命歌谣、小戏、美术作品、革命口号、宣传标语以及革命理论、革命信仰、革命价值与革命精神等。由于革命斗争这段特殊的历史和对大学生的特殊作用,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在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和平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与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优势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与感染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首先,“走出去”,让大学生走进红色文化现场,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让红色文化走进大学生的心灵,要把红色文化转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就必须让两者“亲密接触”,让红色文化去“亲吻”大学生的心。为了让两者“亲密接触”,就必须让大学生走进红色文化现场。比如组织大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故居等“红色基地”;举行大学生入团宣誓、入党宣誓等活动让学生在革命先烈的事迹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民间社团举办的红色文化活动,如参与红色文艺汇演,参加红色文化座谈会,参加红色文化共建活动等。

其次,“引进来”,将红色文化资源引进课堂、引进校园,形成红色文化环境。良好的内部校园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力保障,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氛,能给大学生带来深入持久的熏陶。第一,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成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中,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实施。[1]第二,聘请红色文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也可邀请老红军、老干部、老党员到学校作革命传统报告,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感染力。第三,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以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艺术、娱乐活动;在校园网开设“红色网站”或相关专栏、专题,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的网络阵地;利用学校的校报、学报、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等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团会,并开辟红色文化讲坛、红色歌会、红色演讲、红色论坛、红色文化征文大赛等,从而使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1]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既能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又能培养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情怀,激发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应该积极地挖掘和利用高校校园文化教育资源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其一,校园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大量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信手拈来的教学资源,这部分教学资源主要涉及到校园中进行的各项学生活动、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等,把这些教学资源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课堂实践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其二,充分利用学校相关学科和专业的资源优势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借助于哲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现有资源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学习沙龙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则可以借助社会学、法学等专业的资源优势,指导学生开展“义工”活动、模拟法庭和法律咨询等活动。开发与整合相关学科专业资源,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形式,而且可以使已有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充分利用。[2]

其三,利用和整合高校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来构建大实践观的教学模式。人力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从事学生事务工作的广大政工干部,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聘任的校内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如一些知名校友、知名企业家、知名社会文化人士等。通过利用和整合以上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用,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由阶段性学习环节拓展成全程性经常性工作。

其四,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尤其是理论型社团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大学生理论型社团活动作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德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因此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大学理论型社团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大学理论型社团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研究会等。为了更好地开展理论型社团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进来”即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到学校举行各类专题报告会、讲座、欣赏会等,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面;“走出去”即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三下乡”活动,“走出去”下到基层、厂矿、农村开展理论宣讲,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强化社团的实践性,有效地解决理论研究相对枯燥和乏味的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可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提高。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可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其六,充分利用校园媒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媒体包括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园媒体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宣传时事政治,尤其是在“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关注两会”等重大节日、事件开展专题报道,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并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如校园媒体内开设“社会主义荣辱观论坛”等栏目提高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宣传学校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目的。

(三)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创建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教学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定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鼓励社会各方面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3]遵循这一文件精神,政府、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应该积极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提供各种支持帮助,而高校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这些单位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基地体验社会生活,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其政治社会化。

然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一直都存在建设难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而且高校的资金毕竟有限。因此,一定要动员各种力量加大对社会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积极寻求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支持,扩大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另外,高校要善于把握机会,认真组织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可以利用每年的毕业分配时机,及时宣传学校有关情况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使更多的地方或部门自愿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

[1] 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2007(6).

[2] 符惠明.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3]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A].2004-08-26.

G642

A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2009JY27)

朱勋春(1964-),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红色政治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追忆红色浪漫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