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2011-08-15王岩,高鹤
王 岩,高 鹤
(1.长春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22;2.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王 岩1,高 鹤2
(1.长春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22;2.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是其必然选择。中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既有生产专业化,具有产品特色、经营灵活、决策高效和宏观环境支持等优势,也存在人才缺乏、管理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短缺、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市场信息不畅等诸多不足,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经营战略,最终实现国际化经营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问题;战略选择
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中国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是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众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2010年5月14日表示,截至2009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国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据统计,国有企业下岗人员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农民工相当大一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也开始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就业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研究开发投入不断加大,研究开发机构不断完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目前,经认定的省区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近70%是中小企业建立的。中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在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80%以上是民营科技企业,其科技成果也占80%以上。中小企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初级加工、建筑、运输、传统商贸等领域,向基础设施、机电制造、新兴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中小企业增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在广东、浙江等一些沿海省市,中小企业已成为境外投资的重要力量。一批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已走出国门,成为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生力量。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渐向纵深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就是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它们完全有可能凭借自身竞争力进行国际化经营。目前总体情况是,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点还集中在轻工产品的出口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的生产制造环节上,这是中国劳动力要素丰富等特点决定的。由此,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主要采用对外贸易、贴牌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
1.具有生产专业化优势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相对有限,很难进行多种经营或者对某种商品形成规模经济。它们往往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大企业所忽略或所不屑的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生产经营,寻求“小而专”和“小而精”,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中小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专业化生产优势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协作关系,这不仅对大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活动给予了客观上有力的支持,而且对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美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就是大企业的供应商或分销商,签订单和生意伙伴都比较稳定。
2.具有产品特色及市场优势
中小企业一般在生产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这些产品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可为中小企业广泛享用。如一些中药材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都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欢迎。赤峰市敖汉旗誉有“中国沙棘之都”的美称,坐落于此的内蒙古沙漠之花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就依托当地沙棘、杏仁资源优势,成长为一家专门从事沙棘系列产品、无糖杏仁产品开发的新型企业,这些产品很难被其他产品替代,具有很鲜明的地方特色。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走出国门的华人也遍布世界各地,除了依托大企业,中小企业还可以依靠民族纽带关系寻求海外市场。
3.具有经营灵活、决策高效等优势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最典型的特点是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快捷,信息反馈速度快且较准确,比较容易形成领导核心力,因此在经营决策和人员考核等方面有较大的弹性。它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地投产或转产,尤其在遭遇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相比一些大企业,中小企业可以快速地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销售地点生产相应的急需产品。如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赛场上,那些吸引全世界球迷眼球、让南非当地人引以为豪的喇叭叫Vuvuzela(呜呜祖拉),其中90%就是来自中国的浙江和广东的乡镇企业。在世界杯举办期间,呜呜祖拉的销量飞涨,这些中小企业就抓住了时机,大量生产、销售并获取了利润。
4.具有宏观环境和政府层面支持的优势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为中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创造了便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中国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也给予了大力支持。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确立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法律地位,将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2009年9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方面有很多突破,操作性强,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层面举办了如中法、中意、中日中小企业博览会以及一年春秋两度的广交会,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通过举办文化节、经贸节、洽谈会等形式,为推动中小企业对外合作提供重要渠道。
(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普遍缺乏具备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人才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想成功实现国际化经营,需要精通外语,通晓国际贸易惯例,善于把握国际市场行情和动向,熟悉经济往来对象国家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由家族式企业起步,在选拔、培养、使用人才方面的观念严重滞后,如果后期人才储备不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就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另外,中小企业主自身的素质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企业主还不具备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承担风险、勇于创新的精神。从目前看,人才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2.管理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任人唯亲”,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管理能力比较差。在管理制度方面,中小企业可能会因为经常变换经营产品或经营目标而无法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欠缺国际经营涉及的跨文化管理和品牌管理意识。整体上看,管理体制粗糙,需要不断完善。
3.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能力低
资金不足是束缚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另外一个主要瓶颈。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规模也较小,然而进行国际化经营所需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便是资金的重要来源。主要表现在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很少能够采用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募集资金,能够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企业也为数不多。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总量中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融资方式的占到了50%以上。但是由于多数中小企业拥有的资产较少,经营状况不稳定,面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承受力较差,财务管理不够完善,资信程度不够高等原因,国内商业银行从降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意向它们提供贷款。资金不足会严重阻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
4.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处于价值链低端
中小企业的资金有限,用于更新装备和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就更加不足,有些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调查显示,即使在中国中小企业最发达的浙江和广东两省,大量中小企业依然在使用30年前的生产设备,基本不具备研发的能力。根据对中国制造业的抽样调查,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水平分别为0.34%和0.37%。国际上一般认为,研究和开发资金占销售收入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可以维持,占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以想象,中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十分低下,大多数还集中在加工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价值链附加价值较低的环节,只能分得较少的利益。
5.市场信息不畅,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须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分析和预测。由于中小企业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所限,它们普遍缺乏对国际市场全面、动态的了解,很难准确把握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从而阻碍自身的国际化经营。从企业信息化进程来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的单机应用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资源不能共享,外加工商、银行、海关、外汇等需要相互配合的部门的信息系统还都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尚需时日。
三、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拓展国外业务、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中小企业必然的选择和趋势。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培养和引进国际经营人才
中小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作为企业主和管理者,他们首先要培养自身乐于开拓新领域,敢于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家精神,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营水平。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一方面,要重视对各类工作人员的培训。企业应该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聘请国内外经贸、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名人士对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可选派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技术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或到国外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吸纳高校毕业生是中小企业输入人才的重要途径,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才华的空间。如广东惠州天缘公司每年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6%,并逐年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等各大知名高校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高素质人才引进基地。正因为搭建了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天缘公司自2002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年均10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实现产值3.84亿元。
(二)加大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没有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就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成为别人的“组装车间”、“加工基地”,从而获取微薄的加工收入,因此,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经之路。从索尼和三星等日韩电子企业的崛起都能看到研发、创新的巨大生命力。中国广东省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之一,拥有20多项专利,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广泛合作,每年都开发60多种新产品。公司成立以来已向市场推出了1万种产品,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达到2500种,其中50%属于自主设计的,自主创新让该企业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做了详细的部署。其中包含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继续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地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2010年云南加快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四川省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湖北省各金融机构近日联合承诺今年内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放贷182亿元;辽宁省启动中小企业千亿融资计划等等。
(四)走集群化和合作发展的道路
单个中小企业没有内部规模经济效应,如果在某一地区由众多企业组成集群,就容易形成行业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有助于降低成本、聚集人才、加速商品流通,提高其国际化经营的竞争能力。如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形成以蚕茧丝绸加工及相关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全区乃至全国独具特色。浙江省有宁波的服装业聚集区、绍兴的轻纺工业聚集区、温州的鞋业聚集区、海宁的皮制品、诸暨的弹簧制造和苍南县的徽章生产、嵊州的领带生产—以永康市为中心的小五金加工业等成功的经验。2009年以来,各地在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方面,出台了不少规划,如大连2010年准备推进10个500亿产业集群;广西打造“14+4”千亿元产业集群等等。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依托于国内大企业,与之建立战略联盟。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约有1200多家中小企业与它协作,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互联网飞速发展,经济生活中的信息化、网络化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也必须重视自身的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设,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借助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它可以节约交易时间,节省营销成本和交易费用,减少出口贸易环节,有利于中小企业及时地以较小的代价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外经贸主管部门、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应通力合作、积极配合,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便利。
[1] 孙明华.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J].对外经贸实务,2009(6):8-10.
[2] 夏国风.中小企业国际化机遇与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3):76-78.
[3] 郭赞伟.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策略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16):104-105.
[4] 刘德学,范兆斌.天生全球化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活动[J].世界经济研究,2009(9):15-22.
[5] 王昭.国际化进程理论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7(9):49-51.
[6]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EB/OL].http://www.sme.gov.cn/index.htm.
F276.3
A
王岩(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