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教育与高职的可持续发展

2011-08-15

关键词:教书人文院校

崔 春

人文教育与高职的可持续发展

崔 春

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需要面对生源歧视和观念及待遇歧视等问题。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均缺乏人文教育,但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只靠资金保证和政策扶持是不够的。必须在促进“现实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人文教育”,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生源;传统观念;人文教育;高职教育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也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相对于非职业高等院校而言,它们显得 “缺少了些什么”,有些人对其抱有歧视态度,并指责其缺乏“人文教育”。笔者却有不同的认识。

一、高职教育面对的现实

(一)高职教育的生源

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生源来自职业高中或中专,谈到他们接受“高职教育”的动机,我们有必要从他们的初中说起。一部分学生确实由于家庭条件太差,或者是经济的原因,或者是父母离异,他们对于读书这个事情甚至于将来的生活方式和途径都显得概念甚为模糊,虽然其中有些学生有读书的意愿但其成绩实在太差,可以读完初中已属不易。另一部分学生由于疾病或遗传等因素,本身存在学习困难甚至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等实际问题,一般来说,他们基本是与普高或重点高中无缘了。还有一部分学生确实有升学的意愿,但屡次投考不中,高不成低也不愿就,最终在家庭和同龄人的压力下只好勉强选择个不太差的去处了。众所周知,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是升学的主要标准或唯一的标准,他们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获得升学所需的好成绩,进入普高或重点高中的希望也就渺茫了。据实际调查也印证了笔者的分析,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高中或中专在校学生的90%以上就是由以上三部分学生构成的,而且经过两年或三年的学习,接受“高职教育”的主要群体将从他们当中诞生。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上大学”是他们根深蒂固且影响深远的梦想,这种愿望成为了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主要形式且被投射到了子女们身上,即便是属于以上三部分学生的其中一分子,很多家长也不愿放弃“大学梦”。长期以来,很多职业高中或中专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而是采取职业教育和升学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去办学的,学生可以选择只学技术也可通过统招或对口等渠道进入大学阶段,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大学梦”。另一部分学生的家长从家庭的实际情况考虑,觉得孩子既然通过单纯的文化知识学习升学希望不大,还不如努力进入高职院校学一项技术同时拿个文凭,这样对其就业是有帮助的。再有,一部分家长无论家庭条件如何,他们并不看重教育本身或者希望子女可以学到什么,只是不愿让子女年纪尚小就进入社会或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甚至沾染恶习,进入高职院校是体面而安全的选择。还有些家长所看重的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就读职业中学的学生不仅每年可以享受不同程度减免学费的优惠,而且可以领到一定数额的助学金,况且从明年开始,一些地区学生就读职业中学是免费的。对于高职院校,近些年来国家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政策倾斜的力度之大都是空前的,所以职业教育还是取得了一些家长的认可。

(二)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职业高中与普高或重点高中相比,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职业中学的学生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就读于某某职业学校。从就业的现实角度看,就读于某个非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有相对宽广的职业选择,就业之后的岗位也相对体面,待遇和保障也较为充裕。而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则不然,从初中踏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就开始饱受歧视,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后他们也被认为是“非正宗”,择业的范围狭窄不说,而且往往是在又苦又累的生产环节中工作,保障缺乏、待遇微薄是他们常常要面对的现实。因此,家长们的“大学梦”完全可以理解,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抵触情绪也可以谅解。社会现实造就了如此观念。换句话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公正,来自于社会现实的不公平。

当前学校教育大多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状况,普高或重点高中绝大部分精力是放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其他方面的学习要求甚为放松或者干脆置之不理。职业教育也存在类似的倾向,其主要精力是放在技术方面,而对于技术以外的东西不甚关心。到底“教书”重要,还是“育人”重要?笔者认为,“教书”只是一种途径或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的目的,至于“教书”的主要途径或手段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专业技术的实践,并不是最终判断“育人”效果的唯一的和主要的标准。换句话说,既然普高或重点高中与职业中学,各类大学与高职院校都是单纯“教书”,其学生都不是所谓“全面发展”的人,那么为什么在社会大环境下,无论是中等还是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却要受到歧视,被指责素质低下呢?

二、关于学生的人文素质

“全面发展的人”或“完整的人”不仅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包括具备正确而合理的道德伦理、情感意志、审美情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还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法制观念、处理自身所扮演的多种角色之间的协调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等。显然,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无论大学相关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只教书,不育人”,那就肯定不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能体现现代“人文教育”的理念。

我们总有一些想当然的认识,如认为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是在实践技能方面显得略高些而已。事实当然未必如此。前面已经介绍了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构成。人们指责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本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也不见得丰富到哪里。指责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低,那么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实践技能差是否也应该感到羞耻呢?指责高职院校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陷入歧途,而实际上陷入歧途的不只有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本科院校学生陷入歧途的比例也不在少数。指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脆弱,每遇挫折常会走向极端,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其心理就坚强吗?他们当中失信违法甚至自杀者也并非绝无仅有。指责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公德意识,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严重践踏公德的事件却层出不穷。指责高职院校的学生走出校门后社会适应能力低或生活能力低,事实却恰恰相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早在初中年龄段就已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了,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那时还是“乖孩子”。当一般本科院校的部分学生还在家长怀里撒娇时,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已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存在的人文教育缺失问题被相对地夸大了,而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缺失问题却被粉饰或隐蔽了起来。

高职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文教育都是严重缺失的,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一般本科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现实保障方面又确实优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所谓“人文素质”便演变成了一些社会群体对于另一些社会群体的歧视,并且通过社会保障和现实出路的强化,将这种歧视进一步投射到了包括道德伦理、情感意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

三、人文教育与高职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高职人文教育的起点不在 “人文教育”本身。社会现实出路和保障体系从根本上就排斥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不管教师还是学生很大一部分觉得“抬不起头”。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优越感,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现实待遇问题常被有意无意地烙上了“低贱”二字。如此恶性循环,“能完任务”就不错了,还谈什么“人文教育”,谈什么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最有利的“软件”之一,但首先必须确实保证高职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平等的“择业就业”、“工作待遇”和“相关的社会保障”,让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觉得高职教育并不“低人一等”,而且开展“人文教育”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是有其现实意义和价值的。

第二,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特征,说到底,就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做培养人的工作。”[1]现代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从众多的具体事例也可看到只有高超的技能并不能称其为“人才”,利用其技能进行犯罪的人只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灾难,某些“高素质人才”的欺诈违法和奢靡生活只会为更多家庭带来不良影响。“教书”和“育人”应该被同样看重,而且“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

第三,高职人文教育的手段应该多种多样。选择适当的科目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审美情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正确引导和塑造是必需的,但道德和舆论的底线不被突破并不代表“人文教育”的成功。必要时应该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强化对“人文教育”的奖励和惩罚。

总之,大部分高等院校(不只是职业院校)整体均缺乏人文教育,而面对高职教育的现状,只靠资金保证和政策扶持是不行的,必须在“现实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并且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人文教育,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黄济.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6.

G711

A

1673-1999(2011)11-0193-02

崔春(1978-),女,吉林梨树人,硕士,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思政部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3-21

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EJA100438);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规划课题(2011JY01)。

猜你喜欢

教书人文院校
我的教书生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在山里教书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秀才教书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