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路径分析

2011-08-15

关键词:办学院校职业

张 芳

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路径分析

张 芳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创新;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短期职业大学兴起的产物,从总体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一般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个部分,本文中所涉及到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主要界定在学历教育范围内。

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调查广东省职业教育时的讲话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2010年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职业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着民族的素质。”2010年7月29日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六章着重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已具有相当的基础和规模,然而,要从根本上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还必须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取得的成就

(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其中部分学校进行合并办学,使教学资源等达到共享状态,逐步形成了规模。近年来,全国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生与日俱增,并兴起了民办职业教育的热潮。

(二)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有所改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促使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进,直接带来的效益就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生均占地面积、宿舍面积、绿化面积、实训室和实验室、电教设备和教学仪器等都有所增长。此外,学校的电子图书以及文本图书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应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逐步提升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办学规模和条件都有所提升,也都相应接受了各级教育厅的评估和验收,其中大多院校都通过了评估和验收,成为国家或者省级重点高等职业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完善,加强了国家对职业院校的管理,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逐步提升。

(四)高职院校办学效益逐步凸现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新增劳动力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增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这不仅仅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受教育程度,也促进了一个地区的就业和再就业水平,为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带来了丰厚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职业教育的经费补偿机制非常不科学,导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国务院明确规定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比例不低于20%,用于职业学校专业设备投入的比例不低于50%。但是,很少有地方能按规定比例投入相应的经费到职业教育体系中,专业设备经费就更成为纸上谈兵,造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生均占地、生均图书、师生比和仪器设备等方面与普通教育相差甚远。

(二)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

首先,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够。企业不能从长远眼光真正认识到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大部分企业只想用人不想培养人,一方面缺乏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热情,另一方面缺乏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相应机制;其次,企业对技术工人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很多企业一方面想要充分享受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他们带来的效益,另一方面又吝啬于建设技术工人队伍,不重视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三)没有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量众多,然而特色学校比例却很小。部分特色学校的强势专业所占比重也偏小,而且一些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学校竟没有特色的强势专业。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开设数控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大众化专业,虽然都集中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但是各个学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都不能产生规模效益。此外,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优势产业发展不对称,部分优势产业没有开设相关专业,或者是在小范围内重复建设项目过多,一些热门专业和易办专业重复率过高,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培养人才的雷同性过高。

(四)没有类似工作现场的实训条件

将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相比较,我们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实训条件还很薄弱。各省市只有个别学校有大型企业和部门提供的较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其余学校基本上没有与所开专业相契合的实习实训条件。特别是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相对热门的模具制造与数控维修等专业,但由于缺乏实习和实训条件,所培养的学生真正实习的机会很少,难以得到锻炼,因此,这些学生一般很难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

(五)管理和教学缺乏创新性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虽多,但是能够紧跟市场经济发展,主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对抗市场压力的学校还是少数,大多存在“等、靠、要”的想法,不能积极主动地创新办学路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率偏低。特别是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缺少“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校内管理制度存在多方面的障碍。

三、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

(一)科学定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要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对其进行科学定位,只有科学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和地位,才能更好地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特色专业的建设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首先,宏观统筹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及结构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集约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形成竞争有序、专业合理布局的格局,逐步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调整。其次,重点实施部署。一要按照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专业调整,把过散过杂的小专业集中进行调整,尽量使每所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都有所不同。二要根据地区产业的特点及优势进行统一布局和调整。三要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形成既错位又互补的专业布局。

(二)逐步实行“政校合作、校企合一”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改变单一的学校办学模式为“政校合作、校企合一”的三维运行模式,使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有效协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建设,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职能,认真做好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引导实施,通过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扩大公共服务,建立有益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并在引导和宏观调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次,各高等职业院校要切实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大力推进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研究,下大力气创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新模式;再次,要充分发挥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与政府和学校合作,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把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改革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做。

(三)加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2010年7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大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首先,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终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其次,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是一个课程体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清晰与科学化的职业分类,会“与时俱进”地进行专业设置,促进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建立并运行正常的、制度化的协作机制。再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也就是要根据各地企业的需求改革教学内容,满足以下三个方面:必须是企业需要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喜欢的内容、必须是教师擅长的内容。最后,要使教学改革做实做深,还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采取新型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逐步推进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与职业标准相互衔接。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必须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重点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其次,依托相关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进企业跟班工作及专业技术进修等方式,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再次,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师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五)转变高等职业教育考试评价方法

首先要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在教育考试评价方法上进行改革:逐步从重视逻辑思维考核转变到注重形象思维考核,即从侧重理论科目的考核向侧重实际操作的考察;从重视结果的考核向重视过程的考核转变;从单一的考核方法向全方位全方面的考核转变。只有转变了考试评价方法,才能不断地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自信心,逐步形成善于推销自己的行为倾向,这一方面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加强自己与人才市场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能够促进他们投身于岗位后,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最终服务社会,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构建高等职业学校自主性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校内职务岗位评聘制度并完善相应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各种考核、分配及奖惩制度的实施办法,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逐步建立校内聘用和分配激励机制,全面实施全员聘任制与岗位聘任制。其次,要实行差异化的分配激励机制,即通过实施结构工资制和奖金分配制,向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及管理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逐步拉开收入差距以起到激励作用。再次,要逐步扩大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和就业部门,使教学部门相对紧凑,把部分教学任务转移到企业,增加学生在企业中实习的比例,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最后,要建立跨区域招生统筹机制。市级特色专业学校的骨干专业实行全市招生,并建立跨区域招生的教育经费代付结算制度。

G642.0

A

1673-1999(2011)09-0202-03

张芳(1986-),女,山东单县人,硕士,湖南科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207)党政办行政秘书。

2011-03-04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职业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