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道内涵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启迪

2011-08-15张宪林

关键词:茶道辅导员育人

张宪林

中国茶道内涵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启迪

张宪林

分析中国茶道的内涵,阐述了“清,寂,怡,真,和”精神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启迪。指出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追求,将育人和自我价值实现相结合,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茶道;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

中国茶道内涵丰富,其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有“清,寂,怡,真,和”五个方面(王祖远《茶道中的和敬怡真》),包含了人们在艺、德、礼、理、情等方面的感悟,体现了在人格培养、道德修养、陶冶情操、精神洗涤、自我认知、行为处事、身心和谐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来说,要在新形势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建设和谐稳定的大学校园,务必要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精神,而中国茶道中的“清,寂,怡,真,和”则在这方面给予了很好的启迪。

一、“清”: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

“清”首先要求辅导员对职责有清楚的认识。辅导员既不同于专业教师又有别于其他思政工作者,在老师中处在最基层,在学生中位在最前列,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多、最直接的人,其工作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就业考研等方面都应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所以,辅导员身份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明确责任和肩负的重担。

其次,辅导员应对学校发展思路和育人理念有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去,把学校荣誉和利益与自我发展相结合,贯彻学校的育人理念,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再次,辅导员应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成长规律有正确的把握,利用好各种资源教育培养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关键环节,及时纠正不利于学生成长的错误倾向;辅导员应该对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正确价值导向有明晰的判断,能在不同阶段指导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和实践,引领学生正确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和进行价值判断;对个体学生的成长特性有入微的关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和锻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辅导员应保持政治敏锐性和清醒的头脑。大学生正值年轻气盛,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企图者引诱煽动利用制造不利于社会安定的因素;在当今外源文化盛行,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时刻保持警惕的头脑,防患未然,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好校园的安全稳定是必要的,大学只有在稳定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职能。

“清”还意味着辅导员要保持“清廉”的处事态度。在班级事务上做到有章有序,思路清晰;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毫无偏见,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在奖学金、助学金等评定上,尊重事实,在班级学风建设上有明确的导向,不盲从;维护好,保持好老师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德高为范”的作用。

二、“寂”:辅导员做好工作的有效途径

“寂”可分为“静、敬、精”三个层次。高校辅导员是一份工作对象特殊、工作内容复杂、工作时间无界、工作价值无限的岗位[1],即使专职思政辅导员也或多或少的承担着其他的行政事务。所以,工作特点要求辅导员在面对繁杂的事务时必须有一颗“静”心。

静能生慧。在中国茶道修习中“静”是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佛教将“静”作为修行的不二法门,禅从梵语译为汉语即是“静虑”,即指专心一意,排除一切干扰,静是由戒达慧的桥梁。儒家也有自己的见解,陶渊明称:“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苏东坡:“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这既是写诗之道,也与茶道相通。同时静中还有审美的体验。孔子云:“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谓之天乐[2]。 ”可见“静”在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凝聚智慧中的作用。

辅导员保持一颗“静心”可以在繁杂的事务前明确重点,保持清晰的思路,在紧急事务或者突发事件前能不乱阵脚,冷静有序稳妥地处理;能在忙中明确工作的需要,保持高效率状态和不断学习强化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同时,“静”可使人虚怀若谷,内敛涵藏,领悟工作之道,有助于洞察明澈学生情况,体贴入微,静还可致良知,止于至善。所以说:“静”在做好工作上起到源头的保障作用。

茶道精神内涵中“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有礼有节,合诚处世、敬爱为人(王祖远《茶道中的和敬怡真》)。对高校辅导员来说,“敬”是对工作的态度。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就要提倡敬业精神,这也是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工作方法上辅导员要坚持三个代表,代表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的教育理念,代表先进的管理理念;做一名“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相结合的新型辅导员;政治上,做旗帜;学业上,做导师;品行上,做典范;情感上,做朋友[1]。

只有敬业才能做到专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代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系统的学习,逐步实现专业化建设,指引学生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某些同学命运的改变,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应静心、净心、专业化、系统化,起到切实育人的作用。所有这些只有在敬业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敬”还表现在尊重学生,能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进而为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引导和帮扶,减少“好心办坏事”的失误;尊敬自己的职业,遵守职业道德,遵循高校教育工作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规律,以严谨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育人;在艺、德、礼、理、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完善品格修养,以实现合格人才培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

“精”是“敬”的最高要求。高校辅导员应精心、细心、用心研究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新的方法途径,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同时,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做到“精致”、“创新”、“实效”有机的融合,让学生乐于接受;要求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用“创先争优”的精气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保持辅导员队伍的青春活力。

三、“怡”和悦愉快之意:辅导员工作的精神境界

在中国茶道内涵中,“怡”代表的是悦意的审美领悟。怡神悦志的精神升华是茶道的最高层次。它是指茶人在活动时,在审美观照过程中经过感知、理解、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品出了茶的物外高意。悟出了妙理,不仅达到身心的享受,而且产生了精神升华,既可明心养性,又可达“物我两忘”。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才能使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所以,做为辅导员必须具备乐于付出,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才能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感到欣慰和愉悦。用“责任心,热心,爱心,耐心,恒心,关心和平常心[3]”浸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成长成才,这其中感悟和茶道中的“怡”是相通的。

四、“真”是心之真: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

中国茶道内涵的“真”,主要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有追求道之真,追求情之真,追求性之真三重含义。体现了自我修养和处事上的一种态度。

以学生为先,以育人为主,以学校和谐发展为重是“真”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体现。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在培养合格人才、创建校园文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应把职业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才能真正服务好学生,才能把自我价值实现与学生的成长及学校的发展融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只有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品味到收获的甘醇。

五、“和”:辅导员工作的终极追求

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王祖远《茶道中的和敬怡真》)。辅导员工作更应追求“和”的境界。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对象是特殊的群体——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尝试新的事物,接受能力强,但对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经验少,对个人的行为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应掌握恰当的沟通、批评、教育方式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地去处理问题;把握各个方面的度,给学生思考、探索、发挥、领悟的空间,依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针对性的引导,锻炼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和”还体现“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辅导员在高校的地位较低,待遇差,大多数工作琐碎,难以以具体的成果展现出来。但正是因为辅导员的默默奉献,校园文明得以创建,安全稳定的环境得以保障,学校育人成才、服务社会的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具有良好和谐的心态。

“和”还要求辅导员应有心灵之美,有内心而发,知行合一,以身示范的作用。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规范自身日常行为,符合老师的角色。总之,辅导员应做到自身的言行是令学生欢迎的,引导方式是学生接受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是符合岗位需求的,与学生相处是和谐的。

“和”亦指应,顺应自然,顺应天性,这正是中和的哲学思想,可以意指和睦、平等地相处,也可以演绎出美学之和——中庸之美,和谐为美。高校辅导员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引领者,是“树人”伟大工程的一线建筑师,只有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倾注感情于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和谐,才能“致清导和”使身心愉悦,在“蜡炬成灰”中感悟工作的乐趣和价值所在。

总之,辅导员应该把“清”、“寂”、“怡”、“真”、“和”作为职业精神的灵魂,作为一种要求,一种境界,一种襟怀,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修习、去体悟,不懈地按照其中奥义去追寻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人格,实现育人与自我提升的和谐发展。

[1]胡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认知与思考[J].高教研究,2010(8).

[2]王业强.再论“道”与“茶道”[J].蚕桑茶叶通讯,2009(4).

[3]燕敏.“七心”到位,做学生的知心朋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G641

A

1673-1999(2011)09-0163-03

张宪林(1982-),男,河南濮阳人,硕士,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职业规划。

2011-03-21

猜你喜欢

茶道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体验茶道魅力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茶道人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茶道六百年》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