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大学生“毕婚族”现象

2011-08-15

关键词:婚恋观毕业婚姻

张 建

略论大学生“毕婚族”现象

张 建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毕婚”现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毕婚族”是在爱情、工作、家庭和观念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群体。分析了“毕婚族”现象的原因,提出要理性看待“毕婚族”,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帮助“毕婚族”找到工作和爱情的平衡点,取得事业和婚姻的双丰收。

毕婚族;原因;影响 ;对策

一、大学生“毕婚族”现象的兴起

一直以来,大学校园的恋人总是在毕业时劳燕分飞。大学校园也流传这样一句话“失恋总在毕业时”。似乎大学生们的爱情终究抵不过毕业后社会现实的冲击。然而,近年来却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直接选择踏入婚姻的殿堂,毕业证和结婚证一起领。社会学者把这部分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称为“毕婚族”。“毕婚族”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毕业就结婚,他们并不因为毕业的到来而丢掉经营多年的爱情。

“毕婚族”这个词,似乎从陌生一下子侵入了人们的脑海。《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搜狐网教育频道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 897名受访者中,有26%的人选择了“是毕婚族”或者打算成为“毕婚族”。上海市卢湾区民政局婚姻科资料显示,2005年他们受理的24周岁以下本科学历青年结婚申请有153人,2006年有387人,2007年1-3月就有81位情况相同的青年来登记,约占受理总人数的5%,创历史同期最高。徐汇区民政局婚姻科也遇到同样的情况:2005年该科受理了809份申请,2006年则达到1 221人,增幅超过50%。在这类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调查表明,大学生选择毕婚主要处于三种心态:一是平常心态,自己认为大学时期的爱情已经成熟,可以顺理成章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二是好奇心态,大学生处于对婚姻的渴望与好奇,想体验婚姻生活;三是比较功利的心态,尤其是大部分女性,把婚姻当做一种依靠。

二、“毕婚族”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选择“毕婚”的爱情因素

部分大学生之所以一毕业就选择结婚,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彼此的感情。不同于以往的失恋总在毕业时,现在一部分大学生格外珍惜大学期间的爱情,他们认为几年培养的感情弥足珍贵,不能因为毕业时冰冷的现实而抛弃彼此,因此他们选择了毕业后马上结婚。尽管社会的现实对象牙塔里纯真无邪的爱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部分大学生仍然坚守他们的爱情,他们相信爱情会有,面包也会有。他们认为在大学期间的爱情更单纯一些,经过几年的交往,对彼此也有很深的了解,再加上大学几年的生活经历和实践经历,毕业的时候也是结婚的成熟时机,那么为什么不结婚呢?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马克思也认为爱情是婚姻的灵魂,因此一部分大学生因为真心相爱而选择“毕婚”,正是对爱情的尊重和对婚姻的尊重。就像一位结婚五年的女士所说,我和老公就是一毕业就结婚了,虽然刚结婚时吃了很多苦,但爱情支撑着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现在家对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地方,我庆幸自己坚持的爱情并没有错。

(二)大学生选择“毕婚”的工作因素

在大学生“毕婚族”人群中,应届女生占大多数。她们有的选择毕业就结婚的原因正如上面所提到的爱情因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工作的原因而不得不选择“毕婚”。

首先是由于严峻的就业环境给女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挑战。当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中国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为71.1%,2007年为70.9%。2008年为70%,几乎每年都有上百万大学生失业或者待业。尤其是女大学生,由于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女性就业率要低于男性。严峻的就业环境使得广大女应届毕业生不得不考虑 “曲线就业”。在“毕婚族”中广为流传“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靠家女靠嫁”等顺口溜,这不仅是大学生们解决就业的办法,更是他们的职业观的真实反映。其次是由于户口问题。在大学生招聘会中,很多用人单位会要求是本地户口,尤其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这就使得许多女大学生在毕业后急于找个本地男朋友结婚,先拿到本地户口就可以顺利解决工作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结婚时并不考虑感情等婚姻的重要因素,只在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必定为婚姻埋下不安全隐患。

另外,刚刚毕业就结婚,这样一方面节省了双方的生活成本,可以提高双方的生活质量,同时早早结婚,又可以避免先参加工作后由于太忙的缘故而无暇谈及婚姻的后顾之忧,可以说,因为工作的因素而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三)大学生选择“毕婚”的家庭因素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选择一毕业就结婚,就在于家庭的压力。近年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是80后,他们几乎都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一代,其中很多是独生子女,而他们的父母都比较传统。因此,家庭把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尤其是中国传统的继承家族香火的重任压在了他们身上。许多家长都非常支持子女在大学期间恋爱,毕业后更是张罗着儿女的婚姻大事。尤其是对于男性,一毕业父母就会催着早点结婚,等着抱孙子之类的话,有的父母干脆直接做主子女的婚姻大事。父母的媒妁之言,成为大学生“毕婚族”现象的一个必要因素。

同时,刚刚毕业的情侣选择结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方家庭可能都比较富裕,他们不必等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年,攒齐了结婚费用再去结婚,他们的一切结婚费用包括买房的钱都由父母包了,因此结婚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也是“毕婚族”的一个重要成因。

三、引导“毕婚族”现象的对策

(一)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婚恋观、职业观教育

“毕婚族”现象是大学生婚恋观的反应,同时也是婚恋观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婚恋观决定了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可见正确婚恋观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使学生明白基本的婚姻知识,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为此,高校应该努力开设相关的课程,也可以多做一些有关婚姻生活的论坛和报告会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婚姻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毕业时对是否应该结婚有清醒的认识,才不会草率结婚,葬送了婚姻的幸福。

“毕婚族”的出现也是大学毕业生不正确的职业观,或者说是就业观的表现。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就业问题。“毕业就是失业”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真实写照。工作难的问题,当然与社会和政府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也导致了他们找不到工作。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重视毕业生在就业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就业辅导工作和培训工作。职业观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评价自我、评价职业、评价金钱,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具有长远眼光,不会拿婚姻做赌注。这样就能够使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与婚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政府应加强对就业领域的监管

有相当一部分“毕婚族”是迫于就业问题而结婚的,因此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努力提高就业率。同时,政府还应该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制度的监管,应该坚决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反对地域限制和性别限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如果没有了户口压力和性别歧视,相信有一大部分毕业生不会再毕业时选择马上结婚,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的完满婚姻。

(三)社会应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传承香火一直是中国家庭的重大责任,尤其是男孩的责任。因此,每个男大学毕业生都会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一方面自己不想过早结婚生子,另一方面父母又拿这个重大责任来施压,为此许多毕业生不得不成为“毕婚族”。同时,爱慕财富也是部分女大学生选择做“毕婚族”的一个动因。社会上还流行一些“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流行语。这些社会风气必定对“毕婚族”现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全社会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风气。应该提倡因为真爱而结婚,反对金钱至上的婚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反对傍大款等丑恶现象。

[1]“毕婚族”:就算一无所有至少拥有爱情[N].中国青年报,2008-05-12.

[2]毕业直接领证兴起“毕婚族”[N].青年报,2007-03-29.

[3]部分大学生选择一毕业就结婚,成“毕婚族”[N].中国青年报,2007-05-20.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张杰.“闪婚”与“啃老”:“80 后”理性行为背后的逻辑[J].青年研究,2008(6).

[7]陈方,刘占祥.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

C913.13

A

1673-1999(2011)09-0071-02

张建(1987-),男,河南渑池人,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

2011-03-01

猜你喜欢

婚恋观毕业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我们今天毕业了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毕业季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