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8-15

关键词:政治大学生信息

张 淼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 淼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意愿,从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行为。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彰显、非理性化参与凸现、参与规范性缺失和参与引导机制匮乏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对策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水平。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

网络政治参与是指现代化公民以网络为媒介,用虚拟的网民身份或者以网络社区的形式,通过网上发布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并试图影响政府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的参政行为,网络政治参与是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媒介,用虚拟的网民身份或者网络社区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利益诉求,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政府政治活动的行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政府公共网站、BBS论坛、博客、微博等途径发布网络政治信息、参与网上讨论、网上选举、网上信访、网上利益表达、网上民意调查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主要涉及两大类:第一类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第二类是涉及学校及其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化倾向彰显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功利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第一,功名利禄;第二,功业所带来的利益。”功利化主张以实际功效和利益作为行为的准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也往往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他们往往只关注对自己有用的政治信息,只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政治讨论,有时候甚至被动地参与网上投票或选举,当他们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自身的意见不受尊重时才想到用网站发帖或者网络维权。相当多的大学生认为,政治是国家的事,参与不参与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对他们而言,关心政治远不如搞好自己的专业实际,至于谁执政或执政好坏,都与他们无关。有关调查表明,对政治参与持“积极参与”态度的大学生占总数的31.9%;“态度冷漠”者占总数的25.5%;认为“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就参与,无关的就不参加”的为43.2%。由此可见,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也往往表现出冷漠性和消极性,他们的政治参与动机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

(二)非理性化参与凸现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可操纵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非理性政治参与凸现。众所周知,公众理性政治参与的基础和前提是拥有一定数量的真实和可靠的信息。然而,互联网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和网络信息的可操纵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一方面互联网能使各种信息在飞速传播、实时互动、高度共享中实现信息资源无限扩大。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公众要在互联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变得异常困难。面对互联网中海量信息的不断充斥,相当多的大学生缺乏驾驭这些信息风暴的能力,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这些信息,结果导致表面上拥有无数信息,实际上却陷入人云亦云之中,不能辨别真伪,在盲从中失去了理性。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可操纵性导致其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网络信息浩如烟海,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报道者,发布信息者良莠不齐、审核人的相对缺失,使得目前的网络民意常常很容易失真,这样信息的可信度也就无法保证。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也就可以通过巧妙的编辑,在网上制造假新闻,发布假消息,歪曲事实进行宣传,蒙蔽了大量群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不良信息的引导会出现非理性的政治行为。例如,2010年9月的钓鱼岛事件,日本非法扣押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许多大学生将网络上的愤怒行为演化为现实的政治游行,多个城市发生烧毁日本商店行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非理性政治参与的表现。

(三)参与规范性缺失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无序参与,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性缺失。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日益增多,但群体网络行为的监管不力,缺少强有力的网络行为规范。首先,网络空间的自由开放性和匿名性为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提供了开放的平台。一些大学生网民在虚拟空间里完全忽视现实规范的约束,放纵自己的行为,随心所欲地进行一些与政治参与原则和规范相违背的活动。有些大学生一时的冲动或者抱着玩耍的心理肆意地传播政治信息,如转帖一些对国家领导人的恶语中伤,或无中生有、道听途说、编造信息来诋毁,这些行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其次,非规范性的政治参与使得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影响其个人生活。“人肉搜索”在当今社会并不陌生。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时,尤其涉及到不公平的社会热门事件时,抱着同情弱者的心态,往往会利用网络发掘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使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诚然,当事人的行为是可恨的,然而,非规范性的政治参与侵犯了公民的个人权利,影响了其以后的生活。最后,随着西方思潮的渗入,负面的西方思潮如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信息日益充斥网络世界,加之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传播,这些信息被大学生所接受,会日益影响他们业已建立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引起其自身思想行为的混乱,造成与主流观念相悖的非规范的政治参与,更严重的会影响我国的政治体系框架。

(四)参与引导机制匮乏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必须要加以引导,才能规范理性有序进行。然而,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网络政治参与引导机制的匮乏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一大问题。在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热门话题面前,尤其是涉及到敏感事件时,学校的网络管理者往往采用屏蔽、删帖等堵塞的方式来防止信息扩散,预防事态的扩大化。以2010年10月的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事件为例。这一时期,国内的各大网站对于此事纷纷加以报道,网络民众群情激昂,对此事感到愤慨。学校的BBS论坛上也会有学生发帖,评论此事支持者有,反对者也有。然而,这期间,凡是涉及到“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这类的敏感词汇都会遭到网络屏蔽,但客观评论、引导大家理性思考的帖子几乎没有。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不良言论的传播,对于消除事件的消极影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单纯堵塞而非疏导一方面使很多学生不明就里难以察觉真相,另一方面学生的情绪无处宣泄有可能造成更加恶劣的社会后果。因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必要建立引导机制,在重大的社会事件面前,学校应该积极加以疏通引导,培养专门的网络写手为学生道明真相,引导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有序、理性进行。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导的对策

以上问题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呈现无序状态。要消除这些问题,改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需要政府、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

第一,政府要完善管理,加强立法,建立相关的网络规章制度来规范公众的网络行为。一方面政府应该致力于门户网站的建立,推行电子政务,实行政务公开,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网络规章制度的建立,进行网络行为立法,利用法律来规范公众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第二,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建立网络参与的引导机制。一是学校可以通过思想理论课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责任感。二是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网络政治参与引导机制,发挥BBS论坛对学生的引导、渗透功能。三是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

第三,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各种信息的能力,做一个有网德、有德行的合格公民。总之,通过多方努力,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一定会规范、理性、有序进行,大学生将会发挥其优势,成为一支重要的网络政治力量,从而推动中国政治社会的良好运行与发展。

[1]张新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刘远山,刘丽荣.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导向探析[J].常州职业信息学院学报,2010(3).

[3]邹静琴,王静,苏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规范机制构建: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0(4).

[4]宋志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以长沙市三所高校部分大学生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D432

A

1673-1999(2011)09-0046-02

张淼(1987-),女,河南南阳人,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1-02-27

猜你喜欢

政治大学生信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