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技发展所引发的未来冲击
2011-08-15冉旭
冉 旭
浅论科技发展所引发的未来冲击
冉 旭
过去300年,西方社会经历了变动的风暴,这个大风暴以排山倒海之势,挟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横扫所有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一个奇怪的新社会已明显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概述了来自未来的冲击,指出科学技术为动力、知识作为燃料,探讨了应对未来冲击的策略。
未来的冲击;科技发展;应对策略
“我们已经步入第二个工业革命”这句话,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禅。这提醒我们,环境变动的深度及速度绝非任何时期所能比拟。但实际上,现在所发生的变动远比工业革命深刻、巨大和重要,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从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的转变。
一、来自未来的冲击
美国的自动控制专家约翰·迪堡提出警告:“文明现在所面临的技术革命的影响,将远比我们所经历过的社会变动更为深刻。”杰出的经济学者及社会思想家肯尼斯·博尔丁认为,现在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紧要的转折点,他宣称:“今日世界……不同于前一时代,正如其不同于凯撒时代一样。我们正降生在人类的中间地带,我们出生以前所发生的,跟我们出生以后所发生的一样多。”
支配这个时代发生如此深刻变化的最主要的动力,乃是变动的加速力。事实上,这种加速的变动不仅扫过某些工业界或某些国家,更是一种具体而实在的力量,深深穿透每个人的生活,强迫我们去扮演一种新的角色,甚至能使我们的心理蒙受病态失调的危机,我们可称之为“未来的冲击”。
“未来的冲击”乃是未来过早出现所导致的一种令人类茫然无措的现象,也很可能是明日人类最重大的致命伤。“未来的冲击”是一种时间性的现象,是社会变动率急剧提高之后所产生的结果。有些人欢欣鼓舞迎接着新的变动,有些人则拼命抗拒,唯恐避之不及。
二、科学技术为动力
在本世纪之前,社会的变动是如此之慢,因此个人很可能终生没有任何改变。但是,现在已不再如此。几乎没有任何夸张法、任何形容词可以准确地描述这种变动的程度与速度。事实上,只有“夸张”二字才足以表示它的变动。例如,我们现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最深刻且最快速的都市化过程,人类能源的消耗也在激增之中。此外,在迈向超级工业化的国家中,经济发展的增长率非常显著。在这些惊人的经济现象之后,隐藏着一种巨大的变动动力:科学技术。这并不是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变动的唯一根源,但不可否认,它是产生加速推进力的最主要力量。
这种加速的推进力,可由交通的进步获得简要说明。约在公元前6 000年,人类最快速的长途交通工具是骆驼,每小时平均约行8英里。公元前1 600年,双轮马车问世,最高速度也不过每小时20英里。但这个发明可谓空前的壮举,后来的人类几乎无法越过这个极限。直到3 000多年以后,当1784年第一辆用于邮递的马车在英国问世,它的速度也只不过每小时10英里而已。1825年,首辆蒸汽火车问世,其最高时速只不过每小时13英里,而当时帆船的速度还不及其一半。直到19世纪80年代,更进步的蒸汽火车发明问世,时速才增加到每小时100英里。人类花费了几十万年的心血,才达到了这个记录。
但是,后来人类却仅仅用了58年的功夫便4倍地突破这个新纪录。1938年人类飞行的时速达每小时400英里。再过仅仅21年的时间,人类又两倍突破。在1960年,火箭的速度已高达每小时4 000英里,而宇航员在太空舱里,甚至每小时可飞行18 000英里。以坐标来形容这种进步的话,过去人类的发展正如平行坐标,现在却如垂直坐标。
我们考察人类行程的距离、飞行的高度、矿产的开采、或动力的控制等,都可同样地看出这种加速趋势,其中的原因就是科学技术在今天已开始反作用于科学技术本身了。科学技术不断地使自身更为“技术化”,这只要看看技术改革的过程,即可一目了然。技术改革包括三个阶段,并由此三者结合,汇成一股循环性的“自我强化”结构。第一个阶段是创造性的,产生具有实际用途的创造性想法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想法得到实际应用;第三个阶段是应用在社会上普及的阶段。当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循环便倒转过来,由技术的普及来刺激新的创造性想法。而在当今社会,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过渡时间正在缩短。
随着时代的改变,我们已建立了种种社会措施来加速这种过程,因此,原理与应用之间的时间大大缩短,商品或服务在社会上得到普遍流行所需要的时间也大为减少。发明、应用及盛行的加速推进,加快了整个循环的速度。新机器或技术已不只是一种产品而已,其本身已成为一种资源、一种新的创作观念。
三、知识作为燃料
如果科学技术本身被视为一种巨大的动力,一种强大的加速器的话,那么,知识本身便可被视为燃料。而今日的我们已被挤入社会的加速气流中,因为知识这种燃料——作为动力的源泉,已日甚一日地在增加之中。
人类积累有关自身及宇宙的有用知识,其历史已有将近1万年。而到了文字发明以后,知识的积累曾迈进了一大步,但之后,又慢慢爬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5世纪发明了活字版,人类在知识的追求上才又有了大迈进。在1 500年以前,据最乐观的估计,欧洲每年出版新书约1 000种。经过4个半世纪,到了1950年,欧洲每年约出版新书12万种。过去一个世纪出版的书约在10个月以内即可出版完。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世界每天的出书量已达1 000种。电脑问世以后,社会局面又有了改变。因为电脑能从各种不同的资料中,以极为惊人的速度,从事分析及整理工作,因此成为推进知识追求的一股巨大力量。当电脑与其他分析性工具相配合使用,来帮助我们观察周围不可见的宇宙时,就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可以用现代的说法来解释。在我们现代的社会结构里,“知识就是变化”;对知识的追求燃烧了技术动力,这就意味着加速的变动。
四、应对明日的策略
任何人或任何整体在短期内所能吸收的新颖事物总是有限度的,不管这种新颖事物具有多完整的整体性。当他们被迫面对无法适应的变化时,都会感到混乱、困惑。在将来飞速发展的时间里,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次变动,还有不断侵袭的变动浪潮及其震撼。
社会变动的加速性给我们应付生活增加了困难,因为它不时以种种新奇的姿态涉入我们的存在领域。变动的加速力激烈地改变了新旧状况之间的平衡。变动的不断推进,使我们不仅需要应付急速的变动之流,而且还要应付许多与先前经验不同的状况。
“当外在事物开始变动时,你的内在自我亦随之变动。”人文科学研究所的克里斯托弗·赖特曾如是说。这些内在自我所受的影响,足以测出我们应对生活变数的能力。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也说过:“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事物的自然过程’意味着变动的速率可持续增加到人类及其组织所无法适应的程度。”
人类为了求生存,为了避免未来的巨大冲击,必须加强其应对能力及适应性;人类必须谋求一种全新的方法,使自身能安身自处。
在这场超级工业化的革命中,维持某种均衡状态的唯一方法是以发明应对发明。也就是说去创造一种调节个人及社会变动的新方法。我们既不可盲目接受,也不可盲目拒绝,而应准备一切创造性的策略。个人需要一种新技能以提高适应能力,而社会则急需一种新的组织及机构形式。这一切都意味着更进一步的变动,但此种变动是为了控制加速的推动力,调整变动的方向及速度。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当急速变化在我们未曾涉足的社会领域推进时,我们既无经过长期检验的技术,又无蓝图可供参考。因此,我们必须一面挺进,一面试验种种调整变动的方法,可用则取,不可用则弃。倘若我们能把握这些问题的症结,明智地控制主要过程,那么,我们就能够生存下去,并且掌握未来的命运。
[1]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7.
[2]秦德占.变动中的当代欧美社会[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2.
[3]王洪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
[4]张密生.科学技术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1.
D58
A
1673-1999(2011)09-0037-02
冉旭(1986-),女,四川宜宾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401331)历史与社会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