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吉林省高职院校为例

2011-08-15申延子

关键词:韩语学期旅游

申延子,谢 梦,王 洋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创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吉林省高职院校为例

申延子,谢 梦,王 洋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学用结合、能力相贯”人才培养模式将语言与职业应用相结合,解决了高职韩语专业语言学习与就业间的矛盾。

学用结合;能力相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一、创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层次的应用韩语专业是新兴专业,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兴办应用韩语专业,院校主要集中在东北、山东、长江三角洲以及一些国内知名旅游胜地的旅游院校,吉林省高职院校开办的应用韩语专业主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面向旅游企业、韩资企业、贸易公司培养熟练应用韩语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同时,吉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城市都有朝鲜族民族聚居区,营造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良好的语言外部环境,为其他地域的韩语人才需求也能提供一定的支持。

那么,如何将语言与职业应用相结合是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建设思考的问题,也是高职与本科办学特色的不同之处,培养以韩语为语言工具从事一线工作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应用韩语专业的办学定位。国内的高职应用韩语专业都在建设阶段,成熟的模式较少,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还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施等套用本科的体例,而这些院校忽视了生源结构这一群体的学习能力差别,在学习中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忽略高职层次学生学习承接力和学习潜能,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只会应试,而不能应用,听说能力弱,毕业进入工作岗位难度大。可见,教学改革对于语言专业尤为重要。

二、创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模式的方法

(一)分析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韩资企业在中国蓬勃发展,两国合作前景广阔。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随着两国间贸易往来日益增加,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增加了3.6倍。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额首次超过日本,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在华投资第一大国。2005年5月,韩商工会议所在首尔宣布,将对在中国投资的韩资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它们在中国发展。一大批韩国著名大企业集团,如现代、三星、LG、锦湖等纷纷在华投资经营。其中三星、LG电子、北京现代、韩泰轮胎、锦湖韩亚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已深入人心。两国经济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中韩两国近年来双向旅游交往日益频繁。2005年,韩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入境旅游客源国,韩国也已成为中国游客十分喜爱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双方旅游交流规模接近450万人次。2008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韩国时与韩国总统李明博共同确定,将2010年和2012年分别定为“中国访问年”和“韩国访问年”,届时两国将举办包括旅游在内的双边交流活动,以促进双方往来。

吉林省和韩国既是具有类似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近邻,又是韩国重要的投资伙伴。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很多韩资企业在此聚集投资兴业,为吉林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长吉图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吉林省的对外合作平台更广。每年在长春市还要举办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型展会,如一年一度的东北亚博览会、国际汽车博览会等,这些都为与韩资企业合作提供了更大空间和更多领域。

韩国语作为目前我国小语种人才需求增长最快的专业之一,主要集中在韩国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对韩生产企业,以及涉外接待服务企业,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面向韩企(中韩)职员、韩语导游、旅游接待等岗位,能在韩资企业、旅游企业、涉外部门领域从事与韩语有关的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构建“语言+专业”的开放式课程体系

韩语与“专业”结合的开放式课程体系能够培养学生在韩资企业、旅游企业、涉外部门等以韩语为工作语言从事职业实践活动,打破学科体系下语言学习的孤立性束缚。

1.尊重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校企合作适时切入。应用韩语专业面向招生对象是零起点的高中毕业生,韩语学习从入门开始,所以从语音语调、词汇、课文、写作基础学习循序渐进,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不形成,是不能到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语言的思维能力不具备,即使到企业实习也是“空手而去,空手而回”,根本提升不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反而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因此校企合作要适时切入,韩语专业在第3学期进行专业方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到第4学期进行专业与语言的融合,在校内进行实训,在第5学期继续学习专业语言的基础上,提升专业与语言的进一步融合,实现“双线融合,双线归一”,并到校外进行实训,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2.专业方向课程通过工作岗位任务转化学习任务,并融入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内容选取。专业方向的课程以岗位群为分析对象,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使用工具、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归纳出职业行动能力,为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取提供依据。在第3-5学期进行专业方向的学习,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融入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标准,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由单项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实现专业与语言由并行到交融。

3.以听说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语言交际能力培养。高职层次的应用韩语专业以应用、实用为主,在实际培养中要注重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尤其是听说能力方面的培养。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中,吉林省涉外旅游企业、韩资企业、外贸公司都普遍反应出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明显薄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语言”,所以在顶岗实习以及就业过程中,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不能独立通过语言为工具进行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阅读能力较强,韩语能力等级通过中级,但是会话能力还是在初级阶段,这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不善于表达和训练。我们培养的专业方面面向旅游企业,如果听说能力无法过关,根本从事不了旅游接待服务工作。

(三)教学实施采用“任务型语言+校企双向介入”

应用韩语专业面向招生对象是零起点的高中毕业生,韩语学习从入门开始,所以从语音语调、词汇、课文、写作基础学习循序渐进。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不形成,就不能到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语言的思维能力不具备,即使到企业实习也是“空手而去,空手而回”,根本提升不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反而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因此校企合作要适时切入,韩语专业在第3学期进行专业方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到第4学期进行专业与语言的融合,在校内进行实训,在第5学期继续学习专业语言的基础上,提升专业与语言的进一步融合,实现“双线融合,双线归一”,并到校外进行实训,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以“旅游韩语”课程为例,本课程的特点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对于语言+专业的课程,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师一味讲授,类似“精读”和“阅读”课的授课方式,而是采用校企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兼职教师授课等方式。学生在基础韩语学习和旅游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切入校企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由专任教师、外教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知识部分以专任教师为主体,口语训练以韩籍教师为主体,实训部分以兼职教师为主体,教师教学任务各有侧重,但也有效衔接,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紧紧围绕旅游接待服务工作过程和业务流程,学生在学习和实训中形成韩语服务的标准化职业素质和能力,使课程语言教学与应用领域紧密结合。

三、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学用结合、能力相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通过对以韩语为工作语言在韩资企业、涉外行业等工作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分析,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教学实施中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用结合、能力相贯”人才培养模式。

学用结合体现韩语学习与职业应用相结合,也就是能够以韩语为工作语言从事相关职业实践活动;能力相贯实现体现两个层面,一是韩语听说读写(译)四项能力由基础阶段的单项能力并行到应用阶段的四项能力的相贯,另一个层面体现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全过程,即基础阶段、提升阶段、应用阶段,遵循学生语言学习认知规律,并有效进行语言与专业的融合,培养学生在旅游企业、韩资企业工作的韩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

以旅游方向为例,“学用结合、能力相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学期)是韩语学习基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零起点韩语的入门学习,夯实学生的初级韩语听力、会话、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形成,学习环境主要在学校进行,在第2学期安排到校外朝鲜族居民聚居村进行朝鲜族民俗暨韩语口语表达交流的实习,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语言学习和训练的真实环境。第二阶段(3—4学期)是韩语学习的提升阶段,韩语学习进入中级阶段,引入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TOPIK)中级考试,学生在第4学期结束,达到韩语能力等级考试中级水平,同时在第3、第4学期学生开始进行专业的学习。应用韩语专业依托旅游分院的丰富资源,主要进行旅游专业“泛专业”方向知识的学习,第3学期学习导游实务、旅行社运行实务和酒店管理课程,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汉语导游证书、前厅接待技能证书、餐饮服务员技能证书;第4学期进行语言应用专业的学习,开设旅游韩语课程,初步掌握韩语导游、韩语接待服务等相关的知识,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第三阶段(5—6学期)为应用阶段,通过并行开设的韩汉互译、韩语视听说等语言课程,进一步提高旅游韩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在应用职业领域的有效转化,通过把课堂拓展到企业进行,由专任教师、外教和兼职教师三方共同授课,提高学生的韩语应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第6学期进入顶岗实习,旅游方向的学生进行国际旅行社、涉外酒店和韩国人经营的社会餐饮企业、旅游景区进行顶岗实习。

“学用结合、能力相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巩固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并以专业职业引导与就业指导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态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铺设绿色通道。

[1] 文忠哲,金顺姐.韩语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培养目标设计[J].理论界,2006(11).

[2] 姜大元.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于天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

G71

A

申延子(1971-),女,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韩语学期旅游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