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难自身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08-15钟丽萍李舒怡卓献荣

关键词:素质职业大学生

钟丽萍,李舒怡,卓献荣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大学生就业难自身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钟丽萍,李舒怡,卓献荣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此试图就大学生就业难自身成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进而提出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高校;大学生就业;成因;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就业人数从2003年开始逐年增加,而就业率却逐年下降。由此可见,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效地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政府已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其助推大学生就业力度空前,各项政策措施含金量之大、覆盖面之宽前所未有,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视野不够开阔、就业预期比较高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难自身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就业观不能与时俱进

当前的就业形势严峻,也是相对于大学生的适宜岗位和就业期望而言。部分大学生不能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客观合理地择业和就业。他们大多定位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追求事业单位的稳定、高待遇、高福利,轻视待遇低的工作环境;部分毕业生对自身条件估计过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片面追求大城市,导致大量的大学生涌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放弃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各种就业机会。怕苦怕累,缺乏基层意识,不愿意到祖国中西部边远地区去就业,没有理想的就业工作和对单位不满意就选择待业。社会舆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只有在大城市工作,父母脸上才有光,如果大学生去创业,从事一些非高科技的工作,也会被认为没有出息。因此,造成大学生的失业并不是就业机会不够,而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于社会期望值,“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影响就业选择,导致了“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结构性就业过剩。

(二)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建设创新和谐的中国急需大量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但很多大学生仅仅关注自己的书本知识,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有待提高,不能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部分大学生知识技能准备不充足,主要反映在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扎实、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低,从而影响自身就业。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影响着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如何在完成大学学业之后能有一个好的工作,成为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和最大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招人单位对生源、身高、性别、相貌等条件限制,情绪会出现浮躁和波动,例如,患得患失、难以抉择;急躁焦虑、临阵怯场;缺乏自信以及自卑、自弃等。同时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盲目的攀比心理、依赖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比较欠缺

大学生就业一般是到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却没有思想准备。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些大学生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没有必要做职业生涯规划;有些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过早,误以为那是步入社会后做的事。大学生职业生涯模糊与就业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就业成功率。很多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对自己认识不清楚,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楚,不了解求职必备的相关礼仪知识,不具备有效推销自己的能力,不熟悉国家的相关就业法规政策。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准备、没目标,全凭碰运气,结果造成了供需见面时拘谨,甚至手足失措,坐失良机。很多学生认为做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一份好工作,这种认识的误区使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只看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考虑。这种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和缺失,必然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备受挫折。

(四)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薄弱

我国历来轻商重仕,知识分子在仕途中形成的多是一种顺从和依附的人格。大学生在就业时亦多半处于被动和顺应的地位,往往缺少创业的意识。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应该是社会未来的创业者和管理者,但能够从观念上、行动上真正理解创业的却凤毛麟角。许多高校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创业平台,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廉价的替代者与竞争者,不愿意走上创业之路。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同时独立研制专利产品的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准备创业时却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往往导致在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最终创业失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创业失败的担忧,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信心不足,在是否准备创业问题上拿不定主意。最终真正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很低,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1%。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观

港澳界委员、曾任金利来公司总经理的罗活活认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解决择业观问题。“他们要清楚,自己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普通劳动者的一员”。她强调,大学生应该先求生存,后求发展,哪怕卖爆米花也可以做。大学生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观,扩大就业视野,调整就业预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就业理念,主动适应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就业岗位在不断地变化,大学生必须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树立动态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就业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业了,也可能失业;可能下岗,再就业,一个人很难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正确认识待业、失业、再就业这一客观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就业。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身的长处,又要看到自身的短处,把握就业时机,降低就业期望值,转变在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树立基层将成为吸纳大学生的重要空间的理念。在择业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找准定位,克服浮躁心理,改变过去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就业观念,要努力打破专业限制,适应社会潮流,不要好高骛远。

(二)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积极参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测量等等,通过测量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以便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大学生应该找准自己和社会的结合点,择业时做到不自卑、不自负、不盲从、独立自主,形成健康的择业心理。

良好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85%的杰出人士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知识方面,既要有所学学科专业的知识,又要有与其邻近学科的专业知识,大学生要具备“知识面宽,适应面广”的能力。大学生要以“基础厚、口径宽、技能强、素质高”为目标,通过“主修+辅修”、“第一专业+第二学位”等形式使自身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多接触社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这样再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才能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参加实习、实训锻炼,使这些活动变成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历练过程,全面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增强就业竞争力,达到成功就业和理想就业。由出口考虑就业问题变为入口就考虑就业问题,就是大学生在入大学时,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选择学校,包括选择专业,甚至选择老师等等都要和就业紧密挂钩。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才能充分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会做什么,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至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往往决定其一生的生活质量,大学生通过职业测评体系,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性。一年级了解自我,了解社会的需要,开始关注就业市场,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意向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大学生通过了解自身就业能力上的优势和劣势,客观衡量自身就业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方向的定位。通过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够很客观地评价自己,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择业,减少了盲目地选择高薪职业。

(四)增强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的新理念:“大学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也为社会制造饭碗。在美国,一流的人员经商;二流的人员教书;三流的人员从政。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改变保守和依赖思想,树立创新和创业精神。大学生要充分关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些政策和宽松的创业环境,积极参加各地政府开展的创业“一条龙”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创业计划大赛活动,着力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不断增强自身的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选修创业类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如创业知识储备、资金筹集、技术和兴趣、个人能力、创业政策等等;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校的创业报告,从成功者的经历中学习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充分利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到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实习,在校期间进行创业尝试。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这不但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氛围。大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科学发展就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响应到基层、西部就业的号召,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自身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1] 姜爱贤,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1).

[2] 加俊.对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理性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3).

[3] 于洋,刘安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8(10).

[4] 徐泽绵.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思考[J].职业,2009(7).

[5] 王永,褚衍松.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6] 殷建新.中外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比较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6).

G645

A

钟丽萍(1979-),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素质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