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导向审计模式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2011-08-15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吴玲萍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吴玲萍
指标导向审计模式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吴玲萍
经济责任审计是电网企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单位负责人离任时必须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近年单位负责人届中审计、财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也已列入常规审计工作,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作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正在向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推进。但是由于审计评价的程序、内容、责任界定等方面缺乏完整、合理、科学的体系支撑,直接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审计成果的应用难以充分显现。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
纵观近年来电网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总体结构方面:报告的总体结构不统一,突出表现在格式不统一、顺序不统一、内容不统一。报告撰写往往取决于报告撰写人的个人习惯、专业背景等因素。这些不统一不利于集中报告分析;特别是影响审计问题成因分析和管理建议质量。(2)基本情况方面: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表述的较全面,但是对分公司领导人的责任情况表述较少。(3)分析指标运用方面:目前报告中只局限于业绩考核指标。可量化的其他指标分析较少,未形成指标链体系。(4)审计评价方面:审计评价内容空洞,对同类型单位的审计评价的方向也不一致,审计评价的范围不够明确,评价的结论与指标结合的评价不够多,评价中可量化的部分不够明确,责任的区分也不统一。(5)内部控制方面:审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关注程度不够,报告中基本上都是对内控的内容泛泛而谈,对企业已制定了哪些内控制度?尚缺少哪些制度?哪些制度尚需要完善?哪些制度正在执行?哪些制度并未执行?并没有明确的体现。(6)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方面:对以前年度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重视程度不够,在报告中较少体现以前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情况。(7)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方面: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方面内容少,范围窄。(8)审计发现的问题未能与领导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挂钩。
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重新审视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流程、标准、方法,以审计评价指标为导向,研究适应电网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基本程序、责任界定标准和实务操作方法,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来具体指导电网企业的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统一审计内容。根据省公司所属企业性质,确定各类型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从审计涉及内容角度进行规范,确保每一类型下属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保持统一。避免审计人员任意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实施审计,导致审计内容不全面。统一评价指标。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在统一的计算基础上,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确保审计评价依据科学合理。统一评价标准。针对统一的评价指标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标准要符合各类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保持动态可控,确保审计评价结果具有横向和纵向可比性。
三、评价指标导向审计模式设计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又分为“好”、“一般”、“不好”三级,定量指标可采用加权平均法,将评价指标设立为三个层面的评价,即财务层面、内控层面和发展层面,并按一定的权重进行打分,最后按公式计算出综合评分值。
(一)财务层面(权重50%) 财务层面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指标、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4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构成。财务效益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营运状况: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偿债能力状况: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长期资产适合率、经营亏损挂账比率;经营增长状况:销售(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企业商誉评估价值、资本积累率、经济增加值。
(二)内控层面(权重30%)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应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两个指标。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是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率=(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应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100%,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率=(实际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实际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项数)×100%。
(三)发展层面(权重20%) 主要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创新、新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拓展、低碳经济下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措施及成效。人力资源评价主要反映企业人才结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人事调配、员工绩效管理、分配与激励、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工作热情等方面的情况。信息系统反映组织的学习能力、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定量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法:第一、计算各指标的实际值;第二、用各指标的实际值除以标准值,乘以该指标的分值,再乘以评价内容的权数(各类评价内容权数合计100%);第三、汇总得出定量指标的总分。标准值可采用本单位历史年度该指标平均值或本行业该指标平均值,同类评价内容中各指标所占分值(分值合计100分)由审计人员依据审计任务的实际情况设定。
综合评价分数=财务层面评价分数×50%+内控层面评价分数x30%+发展层面评价分数×20%
四、指标导向审计技术特点及应用
指标导向审计技术特点及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程序 按照指标导向审计技术要求建立审计程序。确定审计对象范围,选择评价指标,采集原始数据,单项指标计算评价,分类指标计算评价,综合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取证方法 依据评价指标要求采集数据,避免了传统审计中盲目取证的弊端。数据采集中一是利用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方法,例如查账法、盘存法、调查法、统计法等,收集原始数据,二是利用筛选法搜集有用的审计证据以保证数据的合格性。
(三)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可从经济责任的内容层面和经济责任的综合特征层面(即合法合规性、效益性和目标性)两个方向对领导人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每个方面设置不同的权数,审计人员可根据审计要求选择一个或两个方向同时进行评价。这套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底稿,也可作为审计报告的一部分,帮助审计人员和干部管理部门评价领导人的经济责任。
(四)评价目标体系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只评价财务的真实性、合法性问题,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游离于审计结果评价范围以外。指标导向审计的指标设计中,考虑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建设的合规性、风险性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尤其是在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时所考察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要包括以会计系统为核心的价值控制方面,也要包括各业务环节的非价值控制方面,如人事控制、采购质量控制、生产质量控制等;既要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更要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全面加强内部控制。
(五)评价标准制定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一般采用行业标准、历史数据等进行比较,确定评价标准。但往往行业标准数据可靠性难以保证,甚至不易取得,历史数据受同期因素影响变化较大,作为比较标准有一定局限性。指标导向审计分层设计,判断企业该方面发展情况。比如指标的真实性评价标准。分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真实性评价运用调整比率与审计专业判断相结合的办法。真实等次的标准为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审计调整幅度≤5%;基本真实的标准为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审计调整幅度>5%、≤10%;不真实的标准为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审计调整幅度>10%.再比如指标的合法性评价标准。分为合规、基本合规、不合规。合规性评价运用违规比率与审计专业判断相结合的办法。合规的标准为没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或者违规行为轻微不需要处理的;基本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的比值≤5%;不合规的标准为违规金额占审计金额的比值>5%,或者违法违规金额虽然不大,但性质严重的。性质严重是指: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
(六)评价计算方法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么采取百分制得出综合评价结论,要么采用笼统的等级或描述性评价,评价内容和事项与综合评价结论无法有效结合。指标导向审计引入“等级值”的概念,将单项评价的等级与权重相结合得出分类评价结果,再将分类评价等级与权重相结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确保综合评价结果有充足的证据支持,确保综合评价结果与分类评价、单项评价的紧密结合。
[1]刘梅:《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研究》,《商业研究》2006年第10期。
(编辑 袁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