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概念构建的认知分析

2011-08-15刘庆雪

关键词:方位本体隐喻

刘庆雪

隐喻概念构建的认知分析

刘庆雪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术,也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认知角度对隐喻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具体分析语言中的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指出隐喻产生的本质在于借用在语言层面上成形的经验对未成形的经验作系统描述,从而为有限的词语提供了表达无数观念的手段。

认知;隐喻概念;构建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于修辞话语的修辞现象。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逐步发展,人们发现隐喻并不仅仅是修辞学上的语言手段,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世界的经验、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是语言研究的全新方法。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学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如空间和时间,物体与过程等的构建,还包括基本概念和情感范畴的语言结构,概念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等。认知研究关注语言中组织概念内容的方式和过程,所谓“构建”既包括方式也包括过程。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即把已知的具体范畴概念投射映现于抽象的范畴,从而形成隐喻性表征的过程。其本质在于通过某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不同种类的事物,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人们思维由已知到未知,从一个范畴扩散延伸到另一个范畴的一种手段。隐喻使人们在用语言思考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不同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想象极其丰富的联系(胡壮辚,2004)。隐喻部分地构建了我们日常的概念,自然语言的隐喻特性使得单纯按本义语言来解释意义是不可能的,例如“时间飞逝”“辩论是战争”,就本义而言,时间与飞行,争论与战争原本是不相干的,是通过隐喻结合在一起的。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组织的一种工具,给人类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从认知功能来看,隐喻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人们通过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隐喻是原始经验的形式化,通过隐喻,某些尚未定型的经验借助已经成形的经验得到组织,得到表达。莱柯芙、约翰森在他们两人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认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件事物来理解、体验某事,如通过战斗、战争来理解、体验辩论,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活动、行动。他们把隐喻理解得很宽。他们认为,人类的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萌生的概念,另一类是包含隐喻的概念。像上下、物体这样的概念是原始的,直接从经验萌生的概念,而时间、辩论等这些概念则是包含了隐喻的概念。也就是说,大多数概念都是隐喻的概念,我们的整个概念体系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隐喻式的。隐喻不仅包括利用某一概念构建起的一整套概念体系,结构性隐喻,还包括利用实体化,空间化的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比如说借助“上下”、“前后”、“左右”、“内外”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者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把情绪看作是温度等等,都是属于隐喻的用法。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概念映现,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目标域是隐喻所描述的经验,源域是人们用来描述经验的方法。隐喻意义的理解就在于将已明确的源域的经验映射到未确定的目标域里,从而重新认识目标域的特征(于睿,2006)。内在的认知操作提供了一系列与语境相适应的不明晰的意义,通过实施与语境相互关联的认知操作,寻找所有可能的认知域之间的映现关系,就可以明确映现关系并找出其交际的效果,而保证获得其相关解释的条件是存在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概念映现关系。从所包括的认知域的概念本质出发,隐喻可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从概念映现的角度出发,隐喻可分为单一对应隐喻,即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所映射的事物之间是一对一的关联,和多次对应隐喻,即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所映射的事物之间是平行的多方同时响应的多项关联。单一对应隐喻与本体和方向隐喻紧密相连,这是因为所涉及的认知域概念结构较为简单。多次对应隐喻利用丰富的概念系统,因此与结构隐喻相关。我们要想理解句子所拥有的非明晰的意义,有必要激活所有相关的对应关系(张辉,蔡辉)。本文主要从概念映现的角度出发,对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的构建进行了认知分析。

一、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指由空间方向衍生而来的隐喻,来源于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经验之中。因为所涉及的认知域只是方位,概念结构比较简单。人类的知识生活是在原始经验推动下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展开的。原始经验指的是原始初民用他们的身体与环境接触所得到的经验。而人类最原始的经验,就是空间方位。我们用身体首先感知的就是空间方位,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方位隐喻。我们生而就拥有自己的身体,而我们的身体正是我们获得上下,前后,里外这些方位的唯一途径。但基本概念数目太少,无法定义和解释整个世界。隐喻作为一个精巧的而且衍生能力极强的工具,能解决我们学习和交际中的大量问题。

每个言语社团使用的隐喻都必须依赖自己熟悉的知识和经验,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模式,文化的差异会影响对方位的隐喻。中西文化都把时间看成是一个连续体,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在用“前“和”后“分别指称过去与未来时,采取了不同的观点。在西方文化中,对“未来”的走向看作在人们前面出现,人的特性较多地表现在憧憬未来,站在“现在”这个点上,面对将来,将来在他们的面前,过去则在他们的背后:“We are looking forward(前)to the coming of the new year.”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常被理解成在人们的后面出现。中国人喜欢追忆往事,仿佛是朝着过去站着,把已经发生的事情看成是在前面,如“前天,前些日子,前几天,前无古人,前所未有”而把将发生的事情看成是在后面,如“后天,后无来者,后继无人,往后的日子”。因此,在处理不同文化时间观的方位隐喻时要注意文化差异。

二、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强调来源认知域的典型特征,并把这些特征赋于到目标域上。本体隐喻可分为实体和物质的隐喻及容器隐喻。

(一)实体和物质的隐喻

我们与物体的经验,特别是与我们自己的身体的经验,奠定了为数特多的本体隐喻。实体隐喻是指人类以自身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把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实体或物质 (胡壮麟,2004)。实体和物质的隐喻就是通过已知的物质和物体来理解有关的物质、物体和经验。在本体论的隐喻中,把观念视为物体,把心灵视为实体。本体隐喻是将思想、感情、概念具体化,例如“生气”,“花时间”,“不吃这一套”等等(张沛,2004)。

隐喻是人们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人们日常生活中的 反复经历的体验导致了体验格式塔的产生,进而产生概念隐喻。从本质上讲,体验具有文化性,文化制约体验和隐喻思维(吕岩,2006)。概念隐喻不是等价的,有的概念隐喻具有普遍性,有的具有文化特殊性,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去构建和理解隐喻观念。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各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汉语和英语成员在认识、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必然造成喻义的碰撞。比如猫头鹰在英语中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文中则代表着不幸和厄运。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得出不同的甚至非常不同的蕴涵来。在概念隐喻中,汉语语言群体中,“肮脏”就是“猪”的首选蕴涵,但很多研究猪的专家认为把“肮脏”看作是猪的首选蕴涵很冤枉。研究表明,猪的嗅觉甚至比狗还灵敏,但中国人还是喜欢用“狗腿子”去指代那些整天替上司打探消息的人。

由于英汉文化差异,不同语言会采用不同隐喻来表达同一种情绪。比如,由于传统中医把人的身体看作是个内部的气压环境,所以中文中喜欢用气来表示人的不满情绪,如生气、一股恶气等。而在英语语言中喜欢把人的不满情绪比作是一把火,如burn up等。

(二)容器隐喻

本体隐喻可以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本体隐喻最大的来源是我们的身体。最初的本体隐喻绝大部分是我们把事件、行动、情绪和思想等看作是我们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就象一个容器,有一个有周边表面和内与外的走向。体内与体外之分的基本概念衍导出有关空间走向的方位隐喻。这种基本方位投射到其他的也有一个表面包裹着的物理物体上,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有“里面”和“外面”的容器。如“我们走出这间房子,进入另一个房间”而不说“我们走上一个房间而走下另一间”,又如“城里城外”“国内国外”。

传统的中国家庭模式也被看作是一个容器。家庭组织形式以“男子主外,女子主内”方式,即男子参与社会活动,女子在家从事家务活动。也就是说,在认知中,人们通过类似联想认为男子活动在容器之外,女子活动在容器里面。受父权制社会制度的影响下,传统的中国亲属称呼把同宗族的亲戚看作是同一容器之内的人,而对于不同血缘的亲戚看作是容器之外的。因此对于母家、妻家及出嫁的女儿和姐妹的亲属,称为“外婆,外甥,外孙”等(袁海霞,2006)。

三、结构隐喻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结构隐喻根植于我们的经验,使我们能超越指向性和所指,让我们可以根据另一概念构建一个概念,即一个概念是以另一个概念隐喻地构建起来的(胡壮麟,2007)。结构隐喻使我们可以用具体概念来理解抽象的概念。由于结构隐喻有丰富的概念系统,属于多次对应隐喻,即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所映射的事物之间是平行的多方同时响应的多项关联。对于认知系统开始提供的一系列与语境相适应的不明晰的意义,要激活所有相关的对应关系才能明确隐喻映现所产生的意义。

莱柯芙、约翰森认为,以简单的物理概念为基础的隐喻为数有限,大多数的概念隐喻不是通过一两个词,而是通过一个命题结构来体现的。隐喻映射使得我们能够为一个原来不存在的概念结构提供结构。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及结构隐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事实上,正是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等结合在一起,不断地建构出新的隐喻概念体系。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层出不穷,许多新概念需要词汇去表达,如果说有多少观念就要有多少词语的话,那么要描述这些观念就需要具有非常强的记忆能力,否则无法学会掌握这么多的语词。而由于隐喻是借用在语言层面上成形的经验对未成形的经验作系统描述,人的认知活动可以通过隐喻不断延伸扩展起来。人们借用隐喻可以创造新的意义,从而增强了人们认识一些尚无名称的或尚不知晓的事物的能力,弥补了语词的贫乏与不足。可以说隐喻为有限的语词提供了表达无数观念的手段。使得一词多义成为可能,填补了词汇空缺,使得词汇系统具有经济性,灵活性和对语境敏感,这样更有利于表达和交流各种各样的人类经验,是构造新概念的有力手段之一。

[1]杨宏.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0.

[2]于睿.隐喻的认知层面和文化层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5).

H319

A

1673-1999(2011)12-0134-03

刘庆雪(1969-),女,山东沂水人,硕士,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

2011-03-25

猜你喜欢

方位本体隐喻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认方位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说方位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