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落色彩形态与新农村建设色彩规划
2011-08-15怀康
怀 康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徽州古村落色彩形态与新农村建设色彩规划
怀 康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徽州古村落色彩形态可谓“青瓦白墙,高大堂皇”,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源自于东方美学“道法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人文环境。当今的新农村色彩规划,切不可盲目照搬徽州古村落的色彩形态,而应借鉴它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传统的精髓,做出富有地方语言、地方情调的建设色彩规划。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新农村建设;色彩形态
一、徽州古村落独特的色彩形态
(一)黑白灰色彩形态
由于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有丰富的黏土、白灰、青石、杉木,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筑材料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远眺徽州古建筑和民居,外部空间主色调呈现出清一色的黑白灰色彩,可见简约之中却蕴含着不简单。徽州古村落的整体形象,绝大多数民宅都是围绕着长方形天井建筑成的四合院式居民单元,而在建筑群体布局时,先民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等地理环境,相同的平面布局与地理布局组成徽州整体的古村落呈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立体格局。[1](P25~30)黑白灰三色通过建筑的景观体现,也构成三种颜色不同色变的交相呼应组合,构成不偏不倚的中性和包容性,可谓“青瓦白墙,高大堂皇”。
(二)原始色彩形态
人类早期建筑的色彩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建筑材料的固有色,也就是说,原料决定色彩。至今,农村的房舍,还能直观地反映出这样的状况。随着后来人们在制陶、冶炼和纺织等劳动中发现并使用了若干来自植物和矿物的颜料,并将其中有些用于建筑,作为外表保护或装饰的涂料,因而衍生出后来的建筑色彩。
近观徽州古村落,木、石、砖构成古村落古朴的原始颜色。如梁枋,用料硕大,仅以桐油涂刷外表,彰显的是木料的原始色彩之美。而建筑上采用的大量青砖,之所以未呈现其他颜色,首先是当地的黏土烧出的砖颜色多为灰黑色,青砖色彩力求简约、质朴之美。其次,文化传统中,色彩使用具有尊卑之分,如高贵的黄色属皇家帝王所御用,赤、绿、青、蓝次之,而第宅多用黑白灰颜色,也就是这样简单的色彩,造就了徽州古村落的朴素之美。遍布徽州古村落的石牌坊、石桥、水池、石狮等公共建筑用料也多为青石、麻石等纯石质材料所构成,青石既保持着原始色彩之美,而石雕的表现内容也已成为专家研究当地民俗、民风的活化石。[2](P169~171)
(三)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色彩形态
如果说,徽州古村落的黑白灰色彩组合是就地取材,简约而不简单、质朴纯真之美,那么凸显这一美丽色彩组合的恰恰是出产这些材料的自然环境,黑白灰色彩相互渗透,又与青山翠竹的自然环境互补共鸣,构成了一幅静穆的生命力与简约、纯净的中国优美的山水画。
二、徽州古村落色彩形态产生背景
(一)人文环境塑造色彩形态
作为徽州文化的载体,徽州古村落历史悠久,无论从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地理选址都蕴含着古时徽州人的宗族观念、文化氛围和人文色彩在里面,而从徽州古村落的色彩中,我们也可窥见一斑。在建筑中使用的色彩装饰,虽然被古代中国封建等级制度束缚,但整体风格基本上表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其中凸显了对人、宗族命运的关怀,色彩作为建筑的外在感官体现,并不是孤立无意义的,它也是审美观念中重要的部分,而人们的审美观念是由他们的人文氛围、环境所决定的,其中主要还源于东方美学“道法自然”。徽州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徽州的色彩审美自然也会受到众多名人志士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宋代大儒朱熹。徽州作为朱熹的故里,他所崇尚的仁义礼智,主张平淡自然。在朱熹的影响下,先民审美观点里,认为总括一切理之理,就是“太极”,而灰色则是黑白之间的过渡颜色,徽州古村落景观使人一下就联想到黑白相间的太极图,同样的单纯,同样地一目了然,同样地神秘玄奥,高深莫测,含具万理。
(二)色彩形态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徽州古村落的另一个美是“天人合一”的人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之美。所谓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理论之一,其主要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天人一致,二是人天相通,即天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所有的一切人为活动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总体上,徽州古村落的建筑色彩中,采取就地拾色,色彩趋于自然的原始之美,力求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把山水的美景与古村落的黑白灰颜色进行完美的结合,既富有山水意境,兼有山之静态与水之动态的交汇,山水之自然与人之耕作的互补。而这种特殊的意境,通过古村落民居建筑群落和山水的色彩碰撞和共鸣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既充分认识、服从于自然力,又对自然很好地加以利用与开发,体现了古徽州人的生态伦理思想。
三、新农村建设的色彩规划对策分析
(一)注重地方特色的人文色彩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色彩形态的规划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民风民俗及建筑传统等进行系统的考察和研究。如,有的地区人民喜欢鲜艳的红色,有的崇尚大自然的绿色,尤其是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俗文化也有很大差异,一刀切的规划设计显然是行不通的。新农村的村庄建设应该在原有文化色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和谐统一。农村当中遗留的文化色彩浸透着历史变迁和人事兴衰,也是各村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的难得的见证和珍贵的历史说明,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地方特色的人文色彩进行整合与规划,而不能把具有地方村落文化气韵的色彩进行大幅度变更。
(二)注重地方历史文化色彩保护
每个村落都有自己或长或短的历史文化,也有自己或多或少的地域特色。村落中的厅堂、宗祠经过风雨的洗礼,有些有幸基本完整保存,有些则年久失修,甚至破损坍塌。对于当地的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不应该抱着一切从“新”开始的思想,只是翻新外表,改变原有色彩,或干脆旧貌换新颜;更不应该复制照搬他山之石,无中生有。我们应该对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修缮,尽可能的考究建筑的原风原貌,采取有力的措施,为子孙后代传递历史的真实性、形态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原始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体现出来的色彩形态,应该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参考原始历史文化遗迹的相关色彩进行其他新型建筑的色彩参考,力求从历史中寻求新规划,达到色彩的传接。
(三)力求人居建筑色彩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在不同地区,地理条件各异,色彩形态也各有千秋,比如北方农村冬天的白雪皑皑,红砖红瓦;南方村庄的绿水青山,白墙黛瓦。当地地理气候的客观环境因素,致使村落的色彩形态差异也较大,不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为追求色彩规划而忽略客观环境因素,人为的对农村生活空间进行大力度的改造,而是应该采取顺应自然环境的状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色彩的规划布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和谐的统一。
徽州古村落,无论色彩形态还是建筑风格,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融合,它们承载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信息,其作为人类居住文明和居室艺术的力证,体现了千百年来徽州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当今新农村色彩规划过程中,切忌不可盲目照搬这些古村落的色彩形态,理应结合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做出富有地方语言、地方情调的新农村建设色彩规划。
[1]李以泰.黑白艺术学[M].杭州:中国美院出版社,2002.
[2]程极悦,程硕.徽派古建筑[M].合肥:黄山书社,2000.
[3]禹和平.徽州古村落: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J].山东文学(学术版),2010(10).
TU-80
A
1673-1395(2011)11-0172-02
2011 -09 -20
怀康(1982-),男,山东邹平人,助教,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