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州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及稳定性

2011-08-15陈永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陈永华

(云南昭通师专招生就业处,云南昭通657000)

地州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及稳定性

陈永华

(云南昭通师专招生就业处,云南昭通657000)

对地州某高校的100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普遍希望得到社会认同、留在大城市、更青睐国企且比较看重工作待遇;影响大学生就业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不足和薪水福利偏低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在于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就业稳定性

一、大学生的就业意愿

通过对地州某高校的100位毕业生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意愿上普遍存在的一些想法。

第一,得到社会认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们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都希望在走上社会的时候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他们这种强烈的认同需求,直接影响着他们就业的选择。[1]经过数据统计,100位毕业生中超过5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30%的学生认为就业只是一种生活需要,还有少数学生把就业作为实现自己兴趣爱好的一种方式。

第二,留在大城市。由于地州处于我国西部,自然环境与经济条件都比不上南方的大城市,因此在学生们毕业的时候,都想去大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从调查结果来看,100位学生中,有60%以上的学生希望在苏南地区工作,25%的学生选择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还有15%的学生选择了浙江,几乎没有人选择留在西部,渴望走出去的想法十分强烈。他们普遍认为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业,相对的发展空间大,工资待遇高,环境好。[2]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国每年都会出现西部地区“招工难”,南方大中型城市“就业难”的情况。

第三,青睐国企。在对企业的选择上,大学生普遍青睐国企和事业单位,他们觉得那些单位工作稳定、体面。在被调查的100位学生中就有55%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国企或事业单位,30%的学生选择了三资企业,仅有15%的学生选择去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3]

第四,待遇是择业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56%的学生比较看重工作待遇,有24%的学生比较注重工作的稳定,还有20%的学生比较倾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一个行业需要从底层做起,而且给的待遇相对比较低的话,那么即便它以后具有发展空间,毕业生们也不会去考虑。

二、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我们对地州某高校2009年的毕业生展开了跟踪调查,在他们工作半年后对其就业情况做了统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的400多名毕业生中,离职率高达70%以上,这其中主动离职的占45%,被用人单位解雇的占25%。[4]从中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很不稳定的。我们进一步与那些主动离职的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到造成他们离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工作压力大。由于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四年都是在学校学习,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这就造成了他们实践上和综合能力上的不足。在走上社会以后,面对不同的行业需求和激烈的竞争,他们普遍会感到工作压力大,自己无法胜任。

第二,发展空间不足。很多高校毕业生在选择第一份职业的时候,都是比较茫然的,一旦有用人单位通知他们入职,很多时候基于比较迫切的心态,就会匆匆入职,等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份工作的前景不是很理想,发展空间也相对狭小,于是就会考虑重新调换工作。

第三,薪水福利偏低。由于现在的工作单位,都存在试用期,在试用期内的工资是相对比较低的,很多大学生在做了不到两三个月后,发现自己的收支不平衡,心理上产生严重的落差,就不愿意继续工作下去。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第一,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比率的失衡。因此,我国政府一定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最缺乏的就是综合性的人才。我们要改善大学生如今的就业环境,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强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只有不断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整体能力,才能让他们在面对竞争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还相对缺乏,对于大学生的择业,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渠道,规范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所在。[5]在进行具体的指导过程中,高校首先要明确指导方向,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要进行逐一的疏导,引导大学生客观正确的评估自己,然后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可行的方案。

另外,由于我国的就业环境相对复杂,就业压力十分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实现价值,这就是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一方面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投身到社会当中,去不断的磨练自己,提高自己,从而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三,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就业。大学生自己在择业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对自身的能力、经验、优势与不足等全面的考量。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面对自己,这样才能在择业的时候选择到真正适合的岗位。当然也要考虑到自己所学专业是否能适应岗位的需求,这样才能有利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具体的择业过程中,良好的心态是前提保证,所以调整好心态,积极地面对,遇到任何问题都不放弃,不退缩,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如何在竞争中求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是需要国家与社会共同努力的。首先,大学生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充分全面的了解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其次,学校也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真正的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展其所长,服务社会。最后,国家与政府要不断的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综合性人才,让更多的大学生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1]宋专茂.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何海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4(4).

[3]林丕.对“高增长、低就业”原因的粗略分析[J].学者论坛,2008(10).

[4]唐明明.高职院校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5]曾金强.高职院校职业心理辅导的主要问题、困境及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09(1).

G647

A

1673-1395(2011)11-0160-02

2011 -10 -08

陈永华(1972-),男,云南镇雄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