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1-08-15弓俊红师坚毅
弓俊红 师坚毅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弓俊红 师坚毅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义务,也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获取知识、实现终身学习。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念入手,对办学思想、教育模式、学校管理进行创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的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养成。
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改革
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创新意识与能力是综合了认知、人格及社会层面的心理素质,与人的生理、心理、思想、智力等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对巩固和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1]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学会所创,使大学时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真正吸收的过程、转化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关键
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大学生能够尽快地了解、认知、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需要对各类知识的解构、重建和再创造,这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大学生只有发挥好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获取那些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寻求知识的内在规律与纵横关系,进而根据自己的发展趋向和要求,主动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
在知识快速更新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转化,大学生必须通过终身学习来实现个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只有通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在社会职业中不断创造有利条件,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从而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保持自身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2]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缺失,制约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创新能力缺乏阻碍了学生的心智成长
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考试选拔的过度依赖,导致大学生的创造力严重下滑,青少年的灵感、悟性受到抑制,阻碍了学生心智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某种事物、事件的认识是按照已有的经验和规律,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缺乏灵活性、独创性。其次,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毫无批判意识,导致思想的僵化和禁锢。[3]再者,不带质疑精神,全盘接受书本、老师传授的知识,对学习内容不善作深入的思考,容易养就学生的思维惰性。
(二)创新能力的缺乏制约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遏制了其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更会因为教育的特殊地位,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习染。虽然应试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育方法上忽视了不同个体在性格禀赋、兴趣特长、接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在培养目标上忽视了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遏制了个性及人才多样性的发展。
(三)创新能力缺乏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是造成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等教育体制以“高分完美”为导向,一味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未把大学生职业放重要地位来看待。其结果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没有个性,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资本,许多成绩优良的毕业生在市场化、职业化的人才竞争中显得幼稚与无助。
三、推动教育改革,拓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管理模式
第一,在办学思想上创新。改革和完善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特别是要以多媒体技术为突破口,大力倡导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坚持“灵活、多样、实用”的原则,重视以“启发式”、“问题式”、“研讨式”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摸索、推敲、推导和论证,使之达到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稳步增强的效果。[4]
第二,在教育模式上创新。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形成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发现和判断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学生主体”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功能,转向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主的多功能教育模式;以创造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中心,把教学水平的提高定位在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
第三,在学校的管理上创新。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鼓励大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第一,注重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创新与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新潜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更谈不上发展真正的创新能力了。大学教育应当注重教学技能技巧的改进,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环节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丰富的知识和精深的专业技能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锻炼。社会实践锻炼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不断的鼓励大学生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高校努力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所施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5]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彰显个性,提高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有益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着力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一,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大学生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发现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培养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感,对未知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现有的问题有改善和解决的热忱。
第二,培养拼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大学生需要一种不畏艰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创新能力需要拼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作为依托。一定要避免养成浅尝辄止、见异思迁的习惯,脚踏实地地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钻研下去,并将这种爱好和能力推广开来,坚持不懈地进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
第三,培养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客观对待异己的观点,才能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学习精神进行创新创造的劳动。这种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帅个人才能的精神砥柱,也是每个大学生能否发挥个人才华、实现人生理想的决定因素。
[1]高建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J].科技创业月刊,2004(11).
[2]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朱清时.注重创新素质 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4]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2).
[5]李培根.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06(3).
G64
A
1673-1395(2011)11-0156-02
2011 -09 -28
弓俊红(1981-),男,山西兴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