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与高职生专业选择心理及学习现状比较研究
——以应用日语专业为例
2011-08-15张东亚
张东亚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浙江杭州310018)
普通本科与高职生专业选择心理及学习现状比较研究
——以应用日语专业为例
张东亚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浙江杭州310018)
通过对应用日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普通本科与高职学生专业选择心理及学习现状的差异,可以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日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路径。
普通本科;高职;专业选择心理;学习现状;比较
目前,应用日语专业已经不再是小语种的代名词。有关数据显示,全国已有419所院校开设了日语专业,其中不乏二级学院和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办学升级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在校日语专业学生数量在逐渐增长,这部分群体的教学质量如何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的问题。而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及学习现状的研究,一般仅对被试特征变量进行差异分析,而较少对不同类型大学生做横向对比。课题组拟通过对普通本科与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学生的对比研究,以期了解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学习状况及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状况,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为目前高职院校日语教学质量提高做出积极的探究,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选取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日语A班,浙江财经学院2010级日语1、2班,浙江工商大学2010级日语一本、三本班这5个班级为研究样本。这些样本拥有了不同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共发放问卷130份,获得有效问卷125份,有效率为96.2%;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9人;高职学生38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27人,14人来自城镇,24人来自农村;本科学生87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课题组编制的《日语专业学生专业选择与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表》。该调查表共设置17道选择题,从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学生之间在专业选择、学习心理、职业定位等多方面入手进行问卷调查。
(三)施测及数据处理
采取集体施测,学生不记名作答,当场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数据结果
(一)专业选择心理
从“学生是否就读的理想院校和专业”这一问题来看,47.4%的高职学生认为就读的不是理想院校,有24.1%的普通本科生认为就读的不是理想院校,但就读日语专业是他们的理想,另有36.8%的高职生认为院校和专业都不是理想的,而普通本科生仅有11.2%认为都不理想。这种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使高职生不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造成了他们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悲观、厌学、混日子的消极心理。在“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的选项上,31%的普通本科生认为“不喜欢但也不自卑”,而24.2%的高职生认为“随便,一直都这样”,64%的高职生“不喜欢自己”,“有点自卑”的占了11.25%。在“你认为现在的成绩与对院校和日语专业选择时的喜好是否相关”选项上,高职学生选择“我认为没有必然的关系”占了一半多,为55.44%,而普通本科生为65.2%。高职学生认为同本科学生相比,很多单位更看重学历,对高职学生存在一定偏见,给他们的机会较少。
调查数据表明,在进入大学学习后,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传统偏见、高职学生认识水平上的局限性、认知能力及人格发展的局限,和心理上还处于走向成熟的过程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存在着许多的心理问题。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度不高,部分同学对未来产生迷茫,对自己人生价值存在质疑,自暴自弃,不能正确分析和了解自我。而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客观现实与高中时代的理想存在较大差距,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心理上存在一种无形的自卑感,总觉得读高职就会低人一等,自己的自尊心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二)专业学习现状
在“对自己现在日语学习成绩的满意度”选项上,高职学生“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了52.5%,“满意”仅占11.4%,而普通本科生“满意”占了34.7%。这说明从自我学习评价上看,普通本科生的学习效果较高职学生要好,但从另一方面,我们能看到高职生有学好的愿望,只是部分学生自身对就读高职认识不明确,不了解高职教育应用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对应用日语专业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在“课堂上你最想学习的是什么”选项上,选择“不知道自己想学习什么”的高职生为16%,而普通本科生仅为3.3%。在“你认为自己现在在专业学习方面努力吗”选项上,分别有57.8%的高职生和54.3%的普通本科生认为喜欢现在的专业但不是很努力。
我们所调查的日语专业学生年龄均在18-19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感觉灵敏,这也是他们喜欢应用日语专业的重要原因。他们中有的是在高考成绩不理想时因没有信心或没有经济能力去复读而选择了高职院校,有的是一贯成绩较差,他们的目的只是混个文凭,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高职读书。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反应迅捷,记忆力、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都在不断增强,抽象的逻辑思维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对周围事物及人际关系处理上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对周围的评价十分敏感和关注。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在应用日语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客观现实。
(三)就业定位及期望
在“你就读日语专业的原因是”选项上,选择“考虑到以后的就业问题”的高职生占了19.98%,普通本科生占了24.2%。这说明大学生一方面对于就业有理性的思考,同时也说明了当今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客观现实。在“日语专业毕业后你准备”这一问题上,高职生选择“继续深造本专业”占19.5%,而普通本科生为17.2%;选择“创业”的高职生达到了29.3%,而普通本科生仅为13.8%;选择“求职”的普通本科生达到了63.2%,而高职生仅为31.7%。从高职和普通本科生对国家就业形势了解情况程度的统计发现,“一般了解”的分别为61.2%和60.4%,“了解”的只占12.55%和20.52%。这说明无论是高职生还是普通本科生对国家就业形势真正了解得较少,对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够。在“毕业时你希望做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吗”的选项上,有45.12%的高职学生和42.33%的普通本科学生都认为接近就好,可以尝试专业不对口但相关的工作。也就是说,对于将来所选择的职业与现在所学日语专业的相关性问题,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现在学习的内容能够应用到将来的工作中,但并不一定是完全对口的,这样能扩大自己的择业范围,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较普通本科生来说,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把创业作为自己毕业后的方向,自我意识日趋强烈,对就业定位较客观,而大城市、大企业和高物质回报仍然是本科生青睐的目标。相对来说,尽管日语专业在就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招聘日语专业人才的社会用人单位对学历高要求的盲目性,对“985”、“211”学校的偏好,致使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学生在就业大潮中处于劣势。面对如此就业压力,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烈的创业愿望和激情,但他们的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对社会了解不够,创业前准备不充分,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
由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普通本科与高职学生在专业选择心理和总体学习现状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高职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水平高于普通本科学生,并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情绪低落方面尤为表现突出。调查结果与高职学生在现实中的表现基本相符,也验证了人们的一贯看法。
三、高职特色日语教育改革路径选择
(一)加强心理辅导,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教育
虽然目前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很多院校多采用大班理论讲授与专题讲座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又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应当设立专门的职业咨询机构,让学生能获得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就业指导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使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得到专业的服务和心理辅导。同时,要对应用日语专业的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就业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在专业课教学的同时,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心理辅导,适时对其提供建议咨询,使学生心理环境得到净化,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另外,学校要强化理想和信念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活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开展大学生专业选择指导工作
中学和高等学校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的重要阶段。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必须从满足专业选择需要这一目的出发,进行职业生涯的探索。针对很多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长远规划意识的现状,应把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日语专业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并针对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自我,使学生一入学就为自己设计未来,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明确而具有弹性的职业期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校要担负起专业选择指导责任,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日语专业的性质、学习特点、所需的学科基础、发展前景、就业机会以及专业与自己各方面的匹配度等,为自己的专业选择服务,让学生尽可能理性地选择日语专业;对于那些确实因种种原因对日语专业满意度不高的学生,应增加转专业或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以在进校学习后的短时间内帮助他们适时调整专业。
(三)激发学习兴趣,探索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必须以满足行业用人需求为宗旨,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里的体现。[1]针对高职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情绪低落,往往采取逃避和放弃态度的现状,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模式。日语专业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活动,按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日语课程的特点,将情境教学法、生活实例导入法、师生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教学全过程,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让枯燥的课堂变成活跃的模拟实境场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应当看到,企业所需要的是具有岗位所需的实用知识,又能有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我们应在加强学生日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开设一系列具有高职特色的会计日语、旅游日语、公关日语等,把日语同其他专业技能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开辟高职应用日语专业教学的新天地。
(四)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搭建校企之间良性互动的合作平台
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办学方法应当朝着管理平台发展。应努力探索与企业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搭建坚实的合作平台,保证应用日语专业教学在学校和企业特别是日资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学校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努力吸引企业尤其是日资企业参与应用日语专业建设,参与课程开发,参与教学评价,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要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教师和学生到企业研修或实习。[2]校企之间要达到互惠互赢,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日资企业的作用,引企入校,形成利益共同体,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并建立学生实习实训信息反馈系统,及时进行信息沟通,真正实现企业与院校的深度合作,为学生、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东亚.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及教学策略——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界,2010(18).
G444
A
1673-1395(2011)11-0133-03
2011- 09 -20
张东亚(1975-),女,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教育与应用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