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前瞻性意识基本特征

2011-08-15李锡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前瞻性确定性实践性

李锡明

(泉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福建泉州362000)

浅议前瞻性意识基本特征

李锡明

(泉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福建泉州362000)

前瞻性意识是一种超前意识,是实践性的具体思维意识,是人的主观认识根据已知条件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确定性判断的思维方式。前瞻性意识以实践性和确定性为其根本属性,前瞻性意识具有实践性、特殊性、普遍性、科学性、目的性和层次性等基本特征。

前瞻性;特征;实践性;确定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另外,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控制人们行为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变化。行为引导和调整需要根据行为目的和行为规范来选择不同的思维意识。前瞻性意识是现代最为突出的一种具体的思维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多个重要场合的多次讲话中都讲了“前瞻性”问题。胡总书记说:“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保持经济的平衡较快发展。”温总理说:“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既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温总理还在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形势研究制定应对措施的讲话中又提“前瞻性”问题,他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胡总书记、温总理多次在讲话中涉及有关政策问题时,都强调了“前瞻性”问题,可见,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和意识理念是否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尤为重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是当前决策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所谓前瞻性意识,就是一种超前意识。前瞻性意识是一种实践性的具体思维意识,是人的主观认识根据已知条件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确定性判断思维方式。对领导干部而言,在对现实国情、社情和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进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眼光要长远,对目前及以后一个时期事业发展走向的清晰判断胸有成竹,做出的科学决策一定是要超前并且正确的。在新的形势下,前瞻性意识是各级领导干部都需要具备的思维意识,长远的战略视野才能判断客观实际的不断发展变化,从而更加主动,更有创造性。

在实际工作中,前瞻性意识欠缺的现象较为突出。创新精神缺乏,认为没有问题出现就是政绩;对短期效应的追求,在发展问题上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打算;主动意识的缺乏,甚至是等到问题出来之后才会想办法进行应付,等等。其结果肯定会造成工作没有特点没有起色,甚至会错过发展和解决问题的时机,对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有一定的影响。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也有素质方面和实践上欠缺。就思想意识方面而言,是否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出现,增强领导干部前瞻性意识呢?其前提是必须正确认识前瞻性意识的本质特征。

作为一种具体的思维意识,其核心本质就是实践性和确定性。前瞻性意识是通过实践来判断个别性,通过经验来判断特殊性,通过理论来判断普遍性。

前瞻肯定是有对象的,而且它也仅仅只对对象进行前瞻,不会对对象的基本实践也进行前瞻的。所以,前瞻性意识的现实性和指向性,首先在实践之中。实践就是前瞻性意识对确定性的原初生发基础的获得。由此可知,前瞻性意识的判断是属于一种确定性的,它就肯定不是没有一点客观根据的空谈和想象,它的思维出发点和确定点,肯定在进行肯定或者否定判断时都根据实践来进行。相比之下,实在的判断或者个别性判断一定是最可以确定的,虽然它最简单、最原始。如果把前瞻性意识形式作为一种链条,那么个别性判断就是这个链条的第一环节,因为,对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人们的前瞻,首先就要原初的、简单的、基本的认识这一事物,一旦消除了这个环节,也就消除了前瞻性意识的原初和原初确定性的依据。

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具体依据的支持,往往其依据都是将某一具体的个别确定性,此时就会有相似关系的发现,因此,在进行其它关联事物的确定性研究时通常都是将最接近的条件作为依据,此时无论哪种判断都已经从实体判断升级为关系判断。对于前瞻性意识的中介环节而言,它并不是非常难理解,人们一般都将其作为特殊性判断,当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确定性认识时,又从这一确定性认识向某一类事物的确定性认识升级的时候,就更为广泛地扩展、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更为准确的把握前瞻性意识的内容。

确定前瞻性意识的力量依据是普遍性判断。思维缺口是不分个别性判断和特殊性判断的,它们都存在,就是对于理论思维的高度还不可能达到,也就是对于普遍性的判断高度还没有达到,因为孤立和局部还是前瞻性所存在的问题。通常规律对事物的认识就是普遍性判断,也就是互相统一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前瞻性意识的最终环节就是普遍性判断,只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对于规律的确定性认识才能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前瞻性意识才能提高到理论思维的高度,对于某种事物的前瞻,人们只有真正有了切实的根据和认识,才能对某种事物进行前瞻。

对于前瞻意识而言,客观基础和逻辑基础是比较重要的。只有有了客观基础和逻辑基础,前瞻性意识才能够确定下来。尽管从思维本质上讲,每个思维的绝对确定性都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人们如果可以认识辩证逻辑规律,并且能够进行遵循,那么就实现了由生物的直观向正确的科学抽象进行过渡,再由正确的科学抽象向实践的辩证进行实践的发展过程,那么,正确的抽象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事物的辩证的途径。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首先都需要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研究对象。在对研究对象的前瞻性意识中,对概念性有所达到,就是对某种确定性的认识有所达到。前瞻性意识和预测性思维的根本区别就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相互一致”的程度的区别就是这个区别的重要标志。预测性思维尽管可以在客观世界中立足,并且能够遵循客观规律的判断,但是这种判断却不是确定性的,它所判断的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会说,其发生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可以说预测性思维的典型特征就是不确定性有预示性、警戒性。当然,人们生产和生活中预测性思维也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前瞻性意识则是一种现实性和必然性的判断,通过前瞻性意识判断结果,这个结果是确定性的,也就是说,已经发生的就是它判断的依据。根据客观规律以及连锁性理论来讲,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必定会发生此类事件。

此外,前瞻性内在要求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层次性等基本的特征。任何正确的意识都不可缺少的基本特征就是科学性。科学性是不是存在于前瞻性意识中,主客观统一的程度就是它的主导因素。前瞻性意识就是目的性,前瞻性意识能够成立的本质特征就是目的性。目的性会统一人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动机,没有目的性,我们所说的前瞻的展开就会没有任何根据和依托,但是把它作为主要内容的思维形式也就根本不会存在。从事任何工作,要想把握成功,前瞻性在其中都是不能缺少的。客观事物本身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过程就是前瞻性意识的层次性进行正确反映,是人的意识认识和实践客观事物的必要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前瞻性意识也肯定在不同层次中体现,因为它是对事物总体的把握。其层次主要分为时间、空间、自身领域。从时间层次来看,前瞻性意识不是连续性的,在某个阶段具有某个阶段的前瞻性意识,并且都不同,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从空间层次来看,前瞻性不是漫无边际的,前瞻意识也受范围的限制,它都是在某一范围的前瞻意识,因此它具有一定的范围性;从自身领域来看,它所体现的并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性或者总体性,但是如果不是从小范围来讲,而是从所属的更大范围来看,所体现的就是局部性或者部分性,这也是它在一定范围的总体性。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erspective Consciousness

LI Xi-m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Philosophy,Party School of CPC Committee,Quanzhou Fujian 362000)

Perspective awareness is a kind of superior consciousness and the specific consciousness of practicalness.It is also a thinking model in which an estimate is made by one’s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according to the certainty that the known conditions determine the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bjective things.The perspective awareness has practicalness and certainty as its basic attributes and is of a great deal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such as practicalness,particularity,universality,scientificalness,purposiveness and hierarchicalness,etc.

perspectiveness;characteristics;practialness;certainty

G641

A

1673-1395(2011)11-0123-02

2011 -09 -20

李锡明(1965-),男,福建泉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前瞻性确定性实践性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论法律解释的确定性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法律确定性的统合理性根据与法治实施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