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桑菌核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2011-08-15郑章云

蚕学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子囊孢子病果子囊

郑章云

(重庆市三峡农业科学院蚕研所,重庆市万州区甘宁蚕种场 404003)

近几年来,为了综合开发蚕桑资源,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全国有蚕业的地方均引进了果桑栽植。果桑的桑叶用于养蚕,果桑的果实称桑椹(桑果、桑乌等),鲜食和加工兼用,经济效益是传统产业的2~3倍。桑果是无公害绿色保健食品,桑果味甘性寒,具有生津止渴、滋阴补血、补肝益肾、乌发养颜、安神养心、润肠通便等功效。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最佳保健果品”,享有“民间圣果”和“中华果王”之美誉,以其鲜美的口味、丰富的营养和多种医疗保健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果品中的新贵。然而果桑菌核病降低了桑果的质量与产量,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菌核病成了果桑产业发展的瓶颈。

1 果桑菌核病发生原因

1.1 果桑菌核病病原

危害桑果的菌核病主要有三种病原: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和桑椹缩小性菌核病。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 shiraiana P.henn.,称白杯盘菌(桑实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基部粗顶端细小,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卵形,无色。菌核萌发产生1~5个子囊盘,子囊盘呈盘状,盘内生子囊,侧丝细长,内有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隔膜1~2个。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病菌Mitrula shiraiana(P.Henn.)Ito etlmai称白井地杖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细丝状,具分枝,端生卵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从菌核上产生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子实体有长柄,柄部扁平,有的稍扭曲,灰褐色,生有茸毛。子实体头部长椭圆形,具数条纵向排列稻纹,浅褐色,子囊生在头部外侧子实层里,子囊盘呈牵牛花头状,内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病菌Ciboria carunculoides Siegler et Jankins,称肉阜状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近球形。子囊盘杯状,长柄。子囊圆筒形,内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肾脏形,有半球形小体附着。侧丝有分枝,有隔或无隔。

1.2 果桑菌核病危害症状

果桑菌核病是果桑一种主要病害,俗称桑白果病。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受害桑果肥大,其椹小粒的花被及子房肿胀,病果呈现乳白色或灰白色,捻破后可闻到带酒精味腐烂臭气,病果中心有一块黑色干硬的大菌核。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危害后,桑果呈现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有细皱纹,分布暗褐色小斑点,病果中心有黑色坚硬的菌核。桑果小粒性菌核病桑果染病后,花被和子房显著膨大,花被尖紫红或青红,近柱头呈现“白嘴”,约经五天左右桑果内充满菌丝、菌核及腐败的果肉、果汁,使桑果变为肥胖的白椹,桑果汁变成一种粘稠而灰白色的液汁,并产生一种腥气味。桑椹小粒性菌核病能引起断稍病的发生。

1.3 果桑菌核病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本病病原是以掉在桑树基部周围地上的白桑果腐烂后,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桑花开放时)条件适宜,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菌丝形成菌核,菌核随桑椹落入土中越冬。

1.4 果桑菌核病发生原因

一是果桑栽植初期,病原少,病果不突出,思想上麻痹大意,病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病原愈积愈多;二是菌核病防治意识淡薄,不能及时有效进行药物防治;三是春季温暖、多雨、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多,病害重。通风透光差,低洼多湿,花果多,树龄老的桑园发病重。

2 果桑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2.1 提高认识,强化“防病”意识

果桑引进栽植初期,由于病原少,桑果菌核病危害轻,损失小,前一两年栽植虽有白桑果,但对桑果的产量和质量没有多大影响,所以人们对果桑菌核病危害认识不足,防治重视程度不够,防病意识淡薄。随着果桑栽植时间的延长,病原积累增多,菌核病危害加重,严重时可以达到颗粒无收,全军覆没,如果处理不及时,防治不到位,可以造成一年或几年绝收的尴尬局面,经济损失不言而喻。统一思想,强化认识,重视防范,提高防病意识是根治桑果菌核病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2.2 加强通风排湿,认真开展农业防治措施

2.2.1 开沟降湿

园内外沟系畅通,做到雨停田干,无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繁殖机会。

2.2.2 翻耕清园

冬季及时清除园内的枯枝败叶,并及时烧毁;夏季注意翻耕除草,埋压菌核;春季再次翻耕,破坏菌核,翻耕深度要达到10㎝以上。实验表明,菌核病的发生率随着翻耕次数的增加而急剧降低,翻耕深度达到8㎝以上菌核就不能长出菌丝。

2.2.3 剪枝增光

冬季断稍或生长季节及时修剪枯枝弱枝,使桑园通风透光,杀灭病原菌,同时可增加枝条间的距离,避免果实相互碰伤,感染病菌。

2.2.4 满园覆膜

在果桑开花前,用地膜满园覆盖,切断子囊孢子传播途径,还可以防治杂草滋生,保墒洁园,增加地温,提早桑果上市期。

2.2.5 品种选择

目前我国南方主要种植无核大十,品种单一,一旦得病,几乎全军覆没。应适当搭配种植一些其它品种,如红果2号、白玉王、404、8632、嘉陵30号等,这些品种抗菌核病的能力较强,既延长了桑果供应期,又可避免爆发菌核病时导致的毁灭性打击。

2.2.6 喷施除草剂

每年2月下旬至3月份,菌核长出子囊盘时,结合清除桑园杂草,喷施草甘磷,对子囊盘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2.2.7 合理密植

一般果桑园667m2(亩)栽株数以500株左右、中干养成为宜,改善桑园通风通光条件。

2.2.8 重视农家肥

果桑园施肥以农家肥为宜,如腐熟的畜禽粪、塘河泥和饼肥等。在4月份桑果处于青果期时,增施饼肥和磷钾肥,可提高桑果的含糖量。

2.3 科学用药,加强化学防治

2.3.1 药物的选择

主要是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药物选购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并注意药效期。

2.3.2 用药时间及方法

(1)桑果初花期至盛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喷雾预防,每隔7d一次,连续防治2~3次,在采果前15~20d停用,确保桑果绿色安全。(2)对已发病的果桑每4d用药一次,直至少量桑果由青变红时停喷。

2.4 摘除病果,切断病源

发现有病果(白果)出现时,用人工及时将其摘除,并收集拿出桑园,异地烧毁或深埋。

时下,很多地方引进了果桑栽植,却在果桑菌病面前望而却步,不敢再扩大栽植规模。果桑菌核病对桑果危害面大,危害重,严重阻碍了果桑产业的发展。其实,我们只要提高防病意识,注重“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并举”的防治方针,开展扎扎实实的防病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就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子囊孢子病果子囊
‘翠香’猕猴桃黑头病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研究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本是同根生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的代谢分析
冬虫夏草菌室内侵染蝙蝠蛾幼虫分析
菩提树黑痣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病害发生规律
粗糙脉孢菌7种子囊型归类教学探究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