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语境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2011-08-15朱君毅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现代性人文精神变化

朱君毅

(兰州商学院,兰州 730020)

现代性语境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朱君毅

(兰州商学院,兰州 730020)

“现代性”包括了如“短暂的永恒,过渡中的时尚;对传统的扬弃,对当下的适应”等意义。其核心在于改变传统,改变的方向则在于适应当下(即所谓“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的目标本来是确立永恒,但是变化的本性则使这种永恒具有短暂的特征。在这种语境中,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文化的冲突,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导致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缺失。

现代性;人文精神;缺失

一、人文精神的现代性语境

波德莱尔对现代性做过一个著名的定义:“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它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永恒与不变。……总之,为了使任何‘现代性’都值得最终变成古老性,人类生活无意识地给予他的那种神秘的美就必须从中蒸馏出来。”〔1〕在这里,波德莱尔将现代性用于对艺术发展特征的描述,认为与“现代性”相对的是“古老性”,并且前者可以被转化为后者。如此看来,现代性既是“新”对“旧”的反叛,又是“旧”对“新”的适应。然而由于“旧”比“新”根基深厚,影响深远,而“新”往往在各方面并不完善和成熟——正因为如此,它才是“新”。这就使得“新”往往表现出过渡、短暂的特征。当然,如果体现为稳固不变,它就是“旧”而成为另一种“新”的反叛对象了。另外,虽然名曰反叛,却不可能是彻底的分裂,而只能是对“旧”的扬弃(在旧的基础上对旧的变革),从而现代性只能是过渡、短暂——因为“新”必将演变为“旧”;同时是扬弃、适应——因为要反叛“旧”。

事实上,“现代性”的上述特征不仅表现在艺术领域,更是“特定时代”的所有方面的特征。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前言中说道:“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世界决裂,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于过去而着手进行他的自我改造。现存世界里充满了的那种粗率和无聊,以及对某种未知的东西的那种模模糊糊若有所感,都在预示着有什么别的东西正在到来。可是这种颓废败坏……突然为日出所中断,升起着的太阳犹如闪电般一下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2〕可以看出,黑格尔正是在描述“现代性”特征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表现。因此,“现代性”既可指外在物质世界的变化,又可指社会与人文世界的变化。进一步看,这种“现代性”迄今并未失去。换言之,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依然深陷于“现代性”的魅影之中。这是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工业时代、电子时代、网络时代(或其它名词),它具有变动、继承、创新、发展等种种类似的特征。传统的社会体制、价值体系以及生活方式均已式微,而种种新的事物则开始大行其道,“现代性”所具有的过渡、短暂、扬弃、适应等特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具有的。就其特征看,现代性是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中的。但是从物质、社会、人生的“变化”(扬弃)速度看,现代性特征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突出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就其发展的加速度看,以后的速度将更快。即是说,“现代性”在任何时代都有表现,然而目前的时代及以后,现代性的“变化”特征愈益明显,而“永恒”特征则将渐隐其光芒。

由此可见“现代性”的两面性之矛盾。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使我们的时代在物质水平上进步极大,社会体制和制度日益完备,精神文明洋洋可观。这种发展导致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3〕276一方面,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全球性机遇,这种现代化又是每个民族不得不面对的。另一方面,“现代资产阶级文明是一种以不稳定和动荡为标志的文化。”〔4〕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无休止的贪欲导致了人类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如科技作为“双刃剑”的恶果,如体制、制度带来的不自由,如“多元”文化价值带来的困惑。人奴役于物,人的生活节奏日益紧张,人精神的负面因素越来越明显等等,均是现代性的后果。要言之,“现代性”包括了如“短暂的永恒,过渡中的时尚;对传统的扬弃,对当下的适应”等意义。其核心在于改变传统,改变的方向则在于适应当下(即所谓“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的目标是确立永恒,但是变化的本性则使这种永恒只能具有短暂的特征。对于人文精神缺失的讨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二、现代性语境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现代性的核心是“过渡”,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过渡”是越来越快的变动,在这种变动中,作为主体的人也越来越难以具有稳定感与永恒感。由于外在世界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人类反而被异化和束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逐渐退居幕后。

(一)物的丰富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现代社会对物的追求是前所未有的。在变化的物中,人失去自我,人迷恋于物,而忘却应有的冷静。对此波德里亚有过精彩的论述:“消费世纪……是彻底异化的世纪,商品的逻辑得到了普及,如今不仅支配着劳动进程和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文化、性欲、人际关系,以至个体的幻想和冲动。”〔5〕在消费时代,商品支配着生活的所有方面,商品将人异化。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欲望的上升是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如果没有人生存和发展的欲望,就不会有经济的发展;反之,经济发展的结果激发了人们进一步发展的欲望。因此,经济的发展和人的欲望将会同步上升,永无止境。文明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物的极大丰富(无论是质还是量),人类的生存条件看起来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科技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恶化等后果,食品、交通、住房、医疗、教育、信仰等等问题依然并且越来越困扰着人类。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物对人的欲望的激发和人类对物的无止境的追求。应该指出的是,人的欲望除了最基本的“食色”,还有外在世界变化所引起的不稳定感基础上产生的占有欲乃至侵略性。这种外在与内在的变化恰恰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物的疯狂追求的根源所在。即是说,正是由于资本的全球性扩张引起了世界的急速变化,并由此导致人类的不稳定感。然而越感到不稳定,人们越想牢牢把握。正是这种怪圈,使人们对物的追求越来越疯狂。物刺激人,激发人的占有欲及疯狂的一面,如资本扩张、占领市场、军备竞赛、对大自然无度的掠夺等等。追求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人类显然在物与欲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以往的“中庸”、“天人合一”、“礼法”、“真理”、“正义”、“美”等价值体系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轰然倒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由此黯然失色。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就文化现代性来说,其重要特征之一是“通过专家的研究和反思造成的文化积累,并没有直接和必然地变成日常实践的财富。传统意义已被贬值的生活世界将变得越发贫困,这一威胁将随着专家文化的合理化而越发严重。”〔6〕

(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海德格尔说,“时间性使生存性、实在性与沉沦能够统一,并以这种原始的方式组建烦的结构的整体性。”〔7〕在传统社会中,时间和空间以及人自身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体现在“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中。而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人类的生活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模式很快被“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所推翻,并且这种变化的速度也将越来越快。时间意识的强化和空间视野的拓展将历史与现实断裂、时间与空间分离、人类与自然对立。人们不再安于现状,而是主动或被动地投身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人类不得不遵循现代社会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秩序,以免被社会淘汰。于是人类再也不能自由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能“高山流水遇知音”,不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是必须竭尽全力为“赶上时代的脚步”而奋斗。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因而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3〕254马克思的原意是说社会分工导致了人的异化,使人不能自由选择其理想中的职业,而未来的社会不会有这种现象。160年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但没有向马克思的理想靠近,反而越来越远。

时空与人之间的分裂导致了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导致了现代人心态的变化。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在“过渡”与“短暂”中,人的永恒感越来越成为瞬间的体验。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3〕275于是人将僵化、木然地顺应体制,人不再依赖于星空与道德律,而是在物的激发下,在种种体制的指引与规范下,如同机器。从而人将自动,而非自由,人将片面,而非全面。

(三)多元文化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中国早在晚清时期,就有了“体用”之争。表面看来是中西文化之冲突,实质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中何去何从的问题。时至今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冲突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国家与民族来说,必须根据形势而适时调整其文化策略;对于个体来说,则必须在多元的价值系统中作出自己的抉择。然而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比,个体内在世界的变化则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与民族传统的积淀相当深厚,所谓“集体无意识”的改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种种新的价值系统自有其存在的理由,也为我们走向现代化带来了可参考的变革方案,然而如果没有把握好“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自由主义”强调个体信仰、思想、婚姻等方面的自由,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助于个体甚至民族的发展和解放。然而过度的自由则会带来可怕的后果:过度的经济自由,带来了资本的全球扩张、金融寡头的出现和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剧;过度的政治自由,带来政党之间的恶性倾轧。比较典型的观点如约翰·罗尔斯在其《政治自由主义》中提出的“重叠共识”,主张将现代世界各社会、各地域、各国家、各文化中人们基本的行为规范、生活准则,与各种传统的宗教、“主义”所宣扬的教义、信仰、情感、伦理区分开,割断它们的历史的或理论的因果联系〔8〕。这显然只是一厢情愿的空想而已。至于思想文化自由所带来的多元价值系统,如同一个巨型的“MALL”(指规模巨大、连成一体、包罗众多专卖店和商铺,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或加盖的林荫道商业街),使我们面对着丰盛到极点的“商品”,朝三暮四,无所适从,从而终日游荡于其中,而难以抉择。在不断变化的多元价值系统中,人将失去永恒感——而永恒感恰恰是人之根本需求,及人文精神之指向。在传统人文价值系统分崩离析被解构时,人将徘徊于对传统的依恋、对现状的不安与对前景的无望中。变化的“多元”如流行时尚一般,是短暂的永恒,是瞬息的停驻。其特征并非系统,并非一贯,并非全面,而是碎片化、模糊化。其手段是破坏、分裂完整之人心,而非构建与完善。换言之,它解构以往,而不建构未来。但是人的内心深处始终需要一贯的而非破碎的价值系统,并以此为精神的依附。因此,当多元流行成为时尚时,人将流浪,人将迷失,人将难以“还乡”。

三、结语

“现代性”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概念。也就是说,无论是作为概念,还是作为现实,“现代性”都充满了矛盾。在以变动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性语境中,由于外在世界的变化,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要言之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要义是使人向马克思所谓“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迈进。此人必有康德所谓头上星空与心中道德律完美结合的指引,必有孔夫子所谓“礼”与“权”完美结合的特征,必有古希腊时代“游戏的人”之特征——当然并非翻版。现代性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极大进步,但是也有其负面作用:理性、现代化、现代主义等的出发点是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然而其结果却适得其反:“现代环境和体验冲破地理与种族、阶级与民族、宗教与意识形态的界限,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现代性统一了全人类。但是,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统一,是纷争中的统一,它把我们推进了一个持续分裂与更新、抗争与矛盾、困惑与苦恼的大漩涡。”〔9〕物质的丰富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科技的进步带来了道德的下滑,多元文化使人失去永恒的精神追求。在充满矛盾的现代性语境中,人文精神的内涵也充满了矛盾,而远离了传统人文精神的核心。由此可见,人文精神正是因“现代性”语境而缺失。

〔1〕〔法〕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485.

〔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7.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美〕艾伦·斯温伍德.文化理论与现代性问题〔M〕//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9.

〔5〕〔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24.

〔6〕〔德〕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对后现代性〔M〕//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3.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8〕李泽厚.历史本体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70.

〔9〕〔美〕马歇尔·伯曼.现代性:昨天,今天和明天〔M〕//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3.

(责任编辑 党红梅)

On Absence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Modernity

ZHU Junyi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730020,China)

Modernity includesmeanings of"short eternity,transitional fashion,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daption to present.".The core of adaption i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 so as to adapt to the present.The goal is to establish the eternity,b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angemakes it transient.In this context,the advancementof technology,materialwealth,and cultural conflicts have changed our lifestyles and spiritualworld,which leads to the absence of"Person-centered"humanistic spirit.

modernity;humanistic spirit;absence

B2

A

1672-2345(2011)03-0066-04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S〔2010〕GX012)

2011-01-14

朱君毅,讲师,主要从事文艺学及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性人文精神变化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从9到3的变化
浅空间的现代性
这五年的变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鸟的变化系列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