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
——《红与黑》三个汉译本研究

2011-08-15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司汤达红与黑句法

廉 洁

(1.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辽宁 大连 116044;2.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论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
——《红与黑》三个汉译本研究

廉 洁1,2

(1.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辽宁 大连 116044;2.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在阐述风格起源及定义的基础上,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言语风格。运用风格的形式标记理论,具体分析了《红与黑》的风格,并选取典型例句从语域标记、句法标记、词语标记三方面详细探讨了《红与黑》三个汉语译本在风格翻译上的得失。指出从风格的语言形式标记入手可以帮助译者有效地识别原文的风格特征,但要透彻理解并翻译原文的风格还必须关注风格的非形式标记。

风格;言语风格;风格标记;译本比较

阅读不同语体的文章,会感受到不同的语体风格。同样,阅读不同作家的作品,会感受到不同格调和个性化的言语风格。对翻译作品而言,是否翻译出原作的风格决定着文学作品翻译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即保存了原作的生命;反之,无异于断其生命之源。”[1]本文拟从风格的起源、定义谈起,运用风格标记理论分析《红与黑》原作的言语风格,并通过对选取的译文进行分析,探讨三个汉语译本在原文风格翻译上的得失。

一、风格的起源及定义

由于对风格的界定不一,风格问题在人们看来一直是微妙复杂的。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雕刻刀”。如今,在文学中,风格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定方式。在我国,关于风格的阐述主要来源于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体悟。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体性”即有风格之意,严复提出的关于翻译的三个标准“信、达、雅”中的“雅”,以及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都是从不同角度对风格的阐释。但是,这些阐释往往因为过于主观而难以把握。

要翻译出原作风格,必须首先依靠科学的方法弄清文学作品的风格的含义。1981年出版的《辞海》对风格做了这样的解释: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作家、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修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熔铸主题、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运用表现手法和语言等艺术手段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作品的风格。风格体现在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个人的风格是在时代、民族、阶级的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但时代、民族、阶级的风格又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独特风格的形成,是作家达到一定艺术成就的标志之一[2]。由这一界定可以看出,从大的方面看,风格包括时代、民族和阶级的风格;从小的方面看,风格主要是指在阶级、时代、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个人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是一个作家区别于另一个作家的标志。风格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要素之中。由于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作品的风格主要通过作者一系列独特的言语特点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原作的风格就是翻译出原作的言语风格。

二、风格标记理论及《红与黑》原作的言语风格

由于原作的风格通过作家的言语风格表现出来,所以要传达原作的风格必须首先识别原文的言语风格。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和领会原作的风格呢?在《当代翻译理论》一书中,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刘宓庆提出的关于风格标记的理论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刘宓庆把风格标记分为“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类,并提出了三个分析层次。其中,形式标记包括音系标记、语域标记、句法标记、词语标记、章法标记和修辞标记。非形式标记包括表现法、作品的格调、作家的精神气质及接受者因素。三个分析层次分别是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

那么,具体到《红与黑》,原作到底体现了怎样的言语风格呢?对这一问题,法国文学评论界和我国翻译界早已有基本一致的认识,那就是:长于心理分析,文笔冷静,语言比较自然、平实,不多加修饰,不追求过分美丽、造作的风格[3]。根据刘宓庆关于风格形式标记的分类和层次分析法对《红与黑》作进一步的认真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在语域标记方面,司汤达善于使用恰当的词语来塑造人物。为了区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司汤达有意使用各社会阶层的惯用语言。于连的羞怯、质朴、孤傲、多疑,德瑞那市长和瓦列诺先生的惟利是图、见风使舵以及教会的虚伪黑暗和修道士之间的勾心斗角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作品中。(2)在句法标记方面,最具特征的是司汤达朴实自然甚至有时不免流于枯燥的笔调。(3)在词语标记方面,司汤达喜欢使用大众通用的词汇,用词简单,因而小说通俗易懂。(4)在章法标记方面,最明显的风格标记是心理分析贯穿于作品的始终,而在人物的话语中则大量使用对话,句子简短,用词简单,富有个性。特别是在自然段与自然段的关系上连接标记不明显,主要靠语义内容的自然过渡。(5)在叙事风格方面,司汤达在《红与黑》中运用了大量的独白,通过作者的介入,集中、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

三、《红与黑》原文及译本实例分析与探讨

识别了原文的风格,是否就能将原作的言语风格在译入语中完全再现出来呢?自从司汤达的《红与黑》的第一个译本1944年在中国问世,到如今已有数十个译本。由此,法国的一个司汤达在中国不同译家的笔下变成了数十个风格不同的司汤达。本文选取了在风格上具有明显特征的郝运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8月)、郭宏安译本(译林出版社,2001年6月)和罗新璋译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12月)进行对比研究。

1.词语标记

词语标记主要指作者个人的用词倾向。《红与黑》原文在用词方面最显著特点是选用大众通用的词汇,全文朴实、自然,没有刻意的雕琢。仔细比较下列译文,发现译文之间有很大不同。

原文:

Julien fit un effort pour marcher et réussit à ne pas tomber. Il remarqua qu' une petite fenêtre,voisine de la porte d' entrée,donnait sur la campagne.Il regarda les arbres; cette vue lui fit du bien,comme s' il eût aperu d'anciens amis.(chapitre XXV)

郝译:于连使出很大力气才能走动,而且居然没有倒下去。他注意到他进来的门旁有一扇小窗子,朝着田野。他望望那些树,就像见了老朋友似的,感到好受多了。(第157页)

郭译:于连走得艰难,总算没有倒。他注意到门旁有一扇小窗户,开向田野。他望了望那些树,仿佛看见了老朋友,感到很舒服。(第159页)

罗译:于连勉强移动脚步,总算没倒下来。他注意到,在进出的门旁,有一扇小窗,朝着田野。看到嘉木庭树,仿佛旧友重逢,一隅风光也慰怀。(第150页)

三种译文都很好地传达了原文之意,相比于郝译“于连使出很大力气才能走动,而且居然没有倒下去”而言,郭译“于连走得艰难,总算没有倒。”句子更加精练,但二者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能很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罗译把“des arbres”译为“嘉木庭树”把“cette vue lui fit du bien”译为“一隅风光也慰怀。”则明显带有译者个人风格。

2.句法标记

句法标记表现为各种有特色的句法形式。从广义上说,在行文中反复使用某种句法结构求得某种语言特征的风格手段,都表现为风格的句法标记[3]。从《红与黑》看,句子结构简短,笔触朴实是原文句法最显著的特点。然而译文句法却有很大不同。

原文:

Les cimes brisées du Verra,se couvrent de neige dès les premiers froids d'octobre.(chapitre I)

郝译:维拉山的那些锯齿状的山顶从十月出现初寒的日子起就盖上皑皑白雪。(第3页)

郭译: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第3页)

罗译:每当十月,冷汛处临,维赫山起伏的峰峦,便已盖上皑皑白雪。(第3页)

原文中简短明快的一句话在译文中表现得却不尽相同。郝译和郭译都比较朴实、自然,但仍有不同,郭译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原文做了调整,读起来让人感觉清新、简洁,句子不乏灵动之感,而郝译则有些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句子冗长,读起来显得有些拗口。罗译则句子简洁明了,层次清晰,节奏感强。

3.语域标记

语域(或使用域)指词语的使用范围,在某一特定的使用范围中流通的词语常常具有共同的特色。翻译中必须紧紧抓住语域问题,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风格意义在最基础的层次上正是体现在词语的使用中。从《红与黑》的原作看,原文的语言大体属于标准的文学语言,然而比较不同的译本,译文语言却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原文:

-M.le comte est plein de bontés pour moi,reprit Julien,je l'en remercie,et j'en sens tout le prix.Il a daignéme faire donner le cheval le plus doux et le plus joli;mais enfin il ne pouvait pasm'y attacher,et,faute de cette précaution,je suis tombé au beau milieu de cette rue si longue,près du pont.(chapitre III)

郝译:“伯爵先生对我太厚爱了,”于连说,“我感谢他,我珍惜他的厚爱。多蒙他照顾,让人给了我那匹最温顺、最漂亮的马;但是他终究没有能把我牢牢拴在上面;由于缺乏这个预防措施,我在桥边那条如此长的大街的街心摔下来了。”(第227页)

郭译:“伯爵先生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于连接着说,“我感谢他,我也很珍惜,他让人给了我一匹最温顺最漂亮的马,然而终究不能把我拴在马上啊,由于少了这一预防措施,我就在那条长长的、靠近桥的街中央摔了下来。”(第231页)

罗译:“伯爵先生对我关切照应,我心里非常感谢,”于连接口说,“这份情意我全领了。承蒙雅爱,把最温顺最漂亮的马让给了我,但总不至于把我拴在马背上;谁知差了这一着,走到桥边那条大道中央,不才我摔了个大马趴。”(第216页)

比较三段译文,发现郝译和郭译总体风格上相似,文笔朴实自然,而罗译前半部分中的“承蒙雅爱”和后文的“大马趴”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过于文雅,而后者则过于口语化。

四、结 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即使识别了原文风格,要再现原文风格仍然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译者不同的学识修养,不同的翻译观和翻译原则都不可避免地对译文风格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要百分之百地再现原文的风格只能是一种理想,不同的译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仍是译者的语言风格。因此,避免和减少翻译过程中原作风格的损失和破坏,最大限度地传译原作风格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好的译者必须在熟练把握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前提下,对风格有敏锐的感知力和再现力,而且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风格和原作风格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自己的风格尽可能地与原作接近,以更好地传译原作的风格。

[1]许钧.译道寻踪[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291.

[2]《辞海》文学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6.

[3]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42.

(责任编辑 王莉)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tyle in Literary W orks——A Study of the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Red and The Black

LIAN Jie1,2
(1.Graduate School,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Liaoning 116044,China;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Dalian Nationalities Vniversity,Dalian Liaoning,116605,China)

Translation aims not only to faithfully transmit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works but also to reproduce their literary styles.After elaborating on the style of The Red and The Black with the stylistic theory of markedness in form,it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ome typical sentences from the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Red and The Black and points out their merits and demerits from the aspects of register marker,syntax marker,and lexicon marker.It concludes that the study on the linguistic form marker of style may help the translator to effectively discern the style features of an original work.However,in order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and translate the original works,he also need pay attention to the non-form marker of style.

style;speech style;stylistic markedness;comparisons between translated versions

I04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1009-315X(2011)02-0211-04

2010-12-10

廉洁(1977-),女,辽宁朝阳人,讲师,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司汤达红与黑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灵感不是等来的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从司汤达的精神世界论《红与黑》中于连的极度自尊
司汤达:让巴尔扎克“嫉妒”的天才
只爱黑白红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