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

2011-08-15朱静娜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师生育人校园

朱静娜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关于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的思考

朱静娜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

民族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尊重科学、崇尚学术的校园风气,树立服务于民族地区的办学理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实现民族高校安全、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矛盾;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发展

民族高校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对于巩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困境

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扩招,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实现大学梦想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学习、经济、就业的压力,也使民族高校的办学面临新的困境。

1.学生的学业基础不齐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师资力量也薄弱,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汉语教学水平不同。民族地区学生高考的录取成绩偏低,升入大学学习后,各科学习都比较吃力,特别是数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理工科的专业课压力更大。一些经济贫困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开始勤工俭学,这解决了他们的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但也占去了学习时间,使本来基础就薄弱的民族学生学习更加被动,学业荒疏,甚至不能如期毕业。教师面对多层次的教学对象,难以兼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生的就业出路艰难

高校就业制度实行双向选择,民族地区学生受个人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业基础及个人综合能力等不如其他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有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焦虑、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等情况,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民族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重视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师生关系多重化

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扩招,造成一定程度的师资力量缺乏,教师职业压力增大,日常的教学考评、学生评教、教学竞赛,科研项目、教改立项、科研考核等使教师工作内容繁杂,节奏加快,心理负担加重。师生之间既是教和学的教育关系,也是给与得的利益关系,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与经济利益分配挂钩。学生、家长、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要求教师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骨干,还是学生的引路人、塑造者,而教师难以兼顾、不堪重负。

4.各民族学生多元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大学生,成长的环境、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甚至宗教信仰等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差异。有些民族学生的社会交往圈子仅限于本民族学生的范围,对他人有所戒备。有些民族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敏感;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问题产生误解和矛盾,甚至导致民族学生间的派性或群殴事件等。民族高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要注重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甚至是语言措词。针对民族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反应快,情绪易波动,思想还不成熟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扩大各民族学生的交往,营造和谐的民族团结的氛围。

5.各民族学生的心理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能够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但各民族学生之间家庭经济状况仍有很大差别。“一般研究表明,事实上,在民族地区,随着农村人口流动,必然带来农村资金、人力、知识流向城市,不可避免地造成城乡差距扩大问题。”[1]民族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感,行为上则尽量避免与人接触,自我封闭,逐渐远离集体,疏离了与其他同学的联系,信息比较闭塞,性格孤僻,不愿表现自己。有些贫困生由于家庭生活贫困、就业困难,忽视诚信而拖欠学费,形成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利益矛盾。

二、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应坚持的理念

大学的本质在于大学理念,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反映着大学的理想、精神、使命和办学的目标。正确的大学理念直接影响大学的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马克思认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相对不平衡的特殊情况而设立的,民族高校的生源侧重于民族地区。民族高校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适应民族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级各类的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

2.建立尊重科学、崇尚学术的校园氛围

现代民族大学应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树立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学术自由的风气。既要考虑民族地区眼前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人才,又要考虑民族地区长远建设,开辟新专业,开发新项目,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的发展。要提倡学术自由,教学可有不同的风格、特色,科研可有不同的观点,学习可有不同的选课等。教学和科研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执著探索,倡导学术争鸣,自主创新。

3.树立服务于社会和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理念

大学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族高校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把服务民族地区作为自己办学的出发点和立脚点,找好自己的办学定位。应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思想库、科技发展的人才库、产业发展的专利库,从思想、人才、技术开发等各方面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支持,实现学术成果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4.坚持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

民族高校是由思想现代、政治敏锐、学业精良的各民族知识分子组成的高素质社会群体。民族高校应担当国家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科技进步的责任。在育人上,应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管理上,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后勤管理协调发展。在办学定位、师资培养、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维护校园的平安、稳定、团结,配置好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处理好部门的利益关系,建立教学管理、学术管理、行政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民族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应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民族人才为核心,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校园文化生活为阵地,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整全配置,各民族师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1.正确处理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没有稳定就不能生存,不能生存就谈不到发展;没有改革和发展,就无法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关系,实现师生的发展和学校长久的发展。

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首先应坚持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民族高校特殊的生源构成,决定了搞好民族大团结,实现校园稳定的重要性。稳定就是依法治校、公平正义、团结互助、利益均衡,学校各项事业良性发展。必须坚持不断的改革创新,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3]民族高校规模小、家底薄,在高校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必须不断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扩大学生就业渠道。不断追求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平衡,实现效益最佳化。

2.正确处理各民族师生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要充分尊重各民族师生的权利,坚持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并施,实行人性化管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倡导教学相长、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爱师生健康发展,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格尊严,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

3.正确处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关系

事物是由内在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统筹协调好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各二级学院之间、各部门之间,科研与教学、学校建设与职工利益之间都必须统筹兼顾。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民族高校的管理机制也在调整,分级管理和重心下移成为管理模式的新特点。明确校、院、系的管理职能,调整、规范管理行为,可以充分调动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适当分离,给予教学和科研部门更大的自主权,能更好地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发挥好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提升民族高校的竞争力。

4.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在环境中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接受各种社会影响和教育的过程,环境育人作用不可低估。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更要强调环境育人。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人文环境,即校园文化氛围。要营造适合各族师生的身心健康、团结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环境的建设内涵丰富,要用好干部,带出好的风气;要制定出好的政策,让群众心悦诚服;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带出好的教师队伍,出精品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带出好学风,受社会认可和欢迎。造就现代民族大学的育人理念,以感恩之心善待他人,以责任之心奉献社会,以求实之心敬畏自然。

学校是育人的沃土,民族高校和谐校园是师生们的精神家园,和谐校园建设依托校园文化的支撑。要把民族高校的校园建设成引领师生思想进步、行为文明、追求高尚的文化阵地。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以育人为核心,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塑造学生尊重知识、崇尚学术、勇于创新的品格。

总之,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依靠社会大环境,更要内部各方面相互配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科研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民族人才。

[1]孙岿.东北朝鲜族农村城乡差距扩大问题探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7):301-302.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0-73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77.

(责任编辑 王莉)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 puses i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

ZHU Jing-na

(College of Liberal Arts,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es i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Universities,in the constri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es,should take human as the foundation,respect science and promote academic liberty.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e idea of serving minority regions as their starting point in running universitie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form,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should be well dealt with for the sake of achieving the secure,stable,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

conflict;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harmonious campus;development

A8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1009-315X(2011)02-0123-03

2010-03-16

朱静娜(196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师生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他们用“五招”育人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