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构建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体系

2011-08-15田照军

关键词:校园文化红色民族

田照军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构建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体系

田照军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的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阐述,以唤起全社会关注、重视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广泛融合和传播,从而建设高尚文明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红色文化;红色校园文化;思想道德素质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互联网广泛传播以及西方文化所造成的无序挤压,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和文化认同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这一现实,高等院校应该顺应大学生性格特质与思维特征,承担起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的责任,通过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以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和以强化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观塑造,重塑核心价值认同,从而在全球化和以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塑造当代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和文化认同。

一、高校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一)高校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作为社会亚文化系统的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校园风尚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形态。高校红色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党领导人民经过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所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党、团两个阵地建设为主线,以学生红色社团为基础,以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平台的红色文化建设体系。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服从和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为出发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道德高尚情怀、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的社会主义红色校园精神文化体系。

(二)高校红色校园文化的特征

1.文化的继承性

高校红色校园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的先进思想和制度实践,承载着革命军人和革命群众听党指挥、勇往直前、勇于抗争的革命精神,承载着他们英勇牺牲、献身理想的革命气节。这种优秀红色文化被红色革命历史所印证,被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检验,还被时代所认同和接纳,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重要的文化瑰宝。

2.文化的先进性

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高校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高校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和民族观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的“联姻”,并为其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和民族认同感。

3.文化的民族性

高校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与不断扬弃中外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它是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它以党领导人民经过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高校红色文化因其生长和扎根于中华大地五千年文化沃土、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难抗争、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二、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构建高校红色校园文化教育体系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应该抓住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教育机遇期,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通过把握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积极探索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有效渠道。通过优良革命传统和伟大的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熏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升华思想境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建设党、团两个阵地,形成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主旋律

当代大学生即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大力弘扬红色校园文化,用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典型事迹教育他们,有助于提高他们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业和爱情上遭遇的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高校党、团阵地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流群体,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青年的教育培训质量,夯实红色文化基础。党、团员要在业务学习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思想工作中发挥引导作用,在联系群众中发挥桥梁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在班团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在社会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确保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保革命理论、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夯实青年学生的理论功底和精神境界;要充分加强学生党员与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和约束机制,建立学生党员示范岗、党团活动室,通过定期的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党、团员的理论水平。造就一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学生党、团员骨干。

(二)建设学生红色社团,建立红色校园文化传承基础

学生社团作为共青团领导下的青年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成为青年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最终达到“自我养成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的广泛传播必须依靠建立相关的学生社团。在学生红色社团建设中要突出体现自主、自愿的原则,应该在具有历史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的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业余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之旅协会”、“革命文化兴趣小组”等红色文化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组织活动,指导教师发挥在思想上引导和专业上指导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的广泛开展和传播。在校园内掀起一股学习红色精神的热潮,让高尚的红色品质感染每一位在校大学生。

(三)建立系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建立红色校园文化平台

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红色校园文化的具体展现,为了引导大学生自觉地了解红色文化,使优秀的革命传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到传承,高校必须采用真实的事例、生动的材料,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使大学生愿意接受并在接受中受到熏陶。例如,举办观赏红色影视、欣赏红色歌曲、学唱红色歌曲、听取红色事迹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红色文化中不知不觉得到入情入心的革命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和参观展览,开辟校园红色文化专栏、专题、网页,构建校园红色文化宣传平台。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掀起红色文化的宣传热潮,让大学生了解红色历史资源,能够正视历史,让红色文化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大学生的心中。学校应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向外拓展红色文化外延,搭建红色校园文化传播的平台。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通过参观革命纪念碑、纪念馆、烈士陵园、伟人故居和战地遗址等极具观赏性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基地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使红色文化真正深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心中,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和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价值功能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先进的文化载体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形象的历史手笔,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传承着民族精神,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与强大动力。

(一)高校建设红色校园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思想政治及价值观教育往往采用理论灌输的形式,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不到尊重,红色资源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将其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可增强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红色经典中红歌、名著、诗词、故事和箴言,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核,对大学生发展具有引航作用。

(二)高校建设红色校园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大学生思想素质

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对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让学生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和烈士陵园、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经典等途径,在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是塑造大学文化形象,提升大学精神,促进大学和谐发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大举措。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素材,对于塑造青年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功能,帮助学生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

(三)高校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爱国主义价值,有助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构建高校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和民族主流文化的要求。文化软实力和民族主流文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且,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认同和复兴作支撑才有实现的可能和基础。

[1] 周祥龙,陈海娟.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6).

[2] 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3] 陈少帅,封福霖.江西红色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科教文汇,2008(10).

[4] 魏芳.论大学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J].吉林教育,2008(25).

[5] 曾振华.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和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2008(6).

[6] 刘小华.文化软实力视域中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J].青海社会科学,2008(1).

[7] 李水弟,傅小清.红色文化的政治内涵[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5).

[8] 张岚岚,魏代强.深度开发红色资源丰赡校园红色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2).

[9] 熊来平.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10] 邓伟蓉,刘新坤.浅谈红色文化进高校校园[J].理论导报,2008(11).

G641

A

田照军(197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红色民族
我们的民族
红色是什么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红色在哪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追忆红色浪漫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