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共造型艺术的创作方法与用材技巧

2011-08-15刘经锋

关键词:艺术创作雕塑色彩

刘经锋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论公共造型艺术的创作方法与用材技巧

刘经锋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公共造型艺术创作过程中有三个重点要素:创意主题、色彩应用和材料选择。创意主题是公共造型艺术的第一步,创意主题的成功就意味着作品成功了一半;色彩的确定需要与创作主题和环境色彩协调一致;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工艺特征和造型寓意,材料的选择更需要技巧。

公共艺术;主题;色彩;材料

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它需要具备公共艺术的属性。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以开放、交流、共享的方式表现着艺术的民主思想。[1]公共空间是一种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公共艺术所指的是在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常见的公共艺术有装饰、雕塑、环境设计、音乐、舞蹈、表演、公共设施、标识符号等。当一件雕塑作品只是被放置在私人的空间当中,那么它也只是一件私人艺术收藏品,而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公共雕塑艺术主要是指公共环境中的造型艺术,例如雕塑,公共小品,公共设施等。这一类公共艺术都必须具备一些公共的要素:主题、色彩、选材与表现等。

一、公共艺术创作的主题确定

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创作的主题。

公共雕塑艺术的创作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这一创造性需要以独立创造为前提。公共雕塑作品必须是独特的、具有与众不同的创造理念,并且在工艺效果表现上不是随意都能达到的,应该有一定的工艺难点,这样的作品往往能让受众驻足品味,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有些创作者过于注重创作的灵感,完全依赖于灵感。公共雕塑艺术的创作不纯粹是艺术的个人行为,其内容有较强的设计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作过程也是一个设计过程,必须经过完整的前期准备和素材积累。准备的越充分,积累的素材越丰富,作品的创意更多,更具有说服力。积累素材的过程对创作者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实践经历。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具备两个因素:一是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兴趣,或者说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二是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但不一定要非常专业,即所谓的博学多长,注意信息的积累。

事物之间都存在关联性,关联推理也可以促使创作者产生创意和确定创作主体。关联推理有点类似于头脑风暴法。创作者针对具体的项目时,短期内的搜集资料和相关信息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信息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创作者需要从环境着手,深入研究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人文特点以及民俗风情等。通过对关联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就不难产生创意和创作主题。

公共雕塑艺术的主题确定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需要针对性的思考。例如在分析之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为谁做,如何做等。二是不能完全依赖于想象和灵感。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可以明确知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同理,我们头脑里的形象一般都会具有其他作品的影子,这种情况下的创意会被其他形象影响。三是有良好的记录创意习惯。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甚至我们在发挥想象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创意点,这样的创意点都一定要记录下来,都可能成为创意的源泉,最好是图文并茂的记录下来。

二、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色彩要点

雕塑作为特定环境的公共艺术,色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的色彩需要和城市的建设联系起来。它需要具备美的共同特征,同时还要具备个体的风格,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内容。

色彩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温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色和暖色。温度的界定是基于色彩带给人的视觉感受。例如从红色、橙色、黄色到黄绿色称为暖色,其中橙色温度最高。从青紫色、青色到青绿色称为冷色,其中青色温度最低。还有比较温和的颜色,例如紫色和绿色,因为紫色是由红色和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由黄色和青色混合而成。从生活体验的角度看,红色和黄色让人想到太阳和火,感觉比较暖热,青色和绿色让人想到江河湖海、森林、田野,感觉清凉。当然有些对象是没有色彩的,例如,黑白灰色。相比之下,有色彩的对象会比没有色彩的对象暖,同时没有色彩的对象比有色彩的对象冷。总之,色彩的不同搭配会给受众带来不同视觉效果。

除此之外,雕塑是环境的一部分,公共艺术创作者还需考虑色彩给受众带来的心理效应和周围环境给受众的整体体验。在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作品的功能、美观、空间形式、建筑材料等因素,还要注意地理、气候、文化等特点。创作者要分析空间的性质和用途及人们感知色彩的过程,正确处理协调与对比、统一与变化、主景与背景、基调与点缀等各种关系,让色彩充分发挥它美化环境的作用。

三、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选材技巧

不同的材料都有不同的质感,还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如表面的粗糙程度、孔隙率的多少、组织的密实程度及纹理等。[2]材料的质感就是材料给人的接触感受或基于生活体验的视觉感受。我们常说的手摸冰冷的金属,柔软的海绵,轻质的木材,光滑的绸缎等,这是触摸感受,由于这些触摸感受以后,我们看到金属就会觉得他是冰冷的,看到丝绸就会觉得它是光滑的等类似这样的视觉体验是基于生活经验的。材质感受主要表现为软和硬、冷和暖等,例如木材和塑料由于自身的物理特性触感较暖,金属和石材相对较冷。棉麻布质地柔软,有亲切感;大理石和花岗岩质地坚硬,给人坚固的感觉。

公共艺术创作可以选择的材料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自然材质之外,还有大量的人工材质可以选择,例如:陶瓷、水泥、塑料、砖材,等等。不同的材料使用的场景和对象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石材质地坚硬,操作加工工艺难度较大,但石材作品往往比较大气,易于保存,保护起来比较容易,不易损坏;木材质感温和,易于加工,但是耐久性比较差,特别是户外作品,经不起风吹日晒,很容易被腐蚀;不同的金属材质表达的对象也有不同的性格,不锈钢表面光滑亮丽,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活泼外向,而铜塑作品往往感觉比较沉稳内向;陶瓷材质相对特殊,需要烧制实现。艺术理论家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中写道:“虽然它使用的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媒材,但它关注的却是当下的人性、社会和自然……可以说在当代艺术的诸多方式中,现代陶艺是唯一同时兼有原始性、现代性和公共性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3]水泥等人工材料价格相对较低,成型工艺难度小,但是作品较为粗糙,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掩饰;人工塑料橡胶等材料,色彩鲜艳丰富,批量生产的可能性大,公共设施多数可以采用这种材料。除此之外,创作者有时候会选择混合材料,材料之间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点。材料的选择除了要了解以上材料的各种特征外,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材料的环保性与可回收性。

除了提及的主题、色彩、材料之外,艺术家在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创作背景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将传统“风水学”的理念融入到创作中,尤其是公共雕塑、公共标识系统的创作。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色彩的应用,还要考虑作品的建造成本;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艺术作品放置的公共空间与环境的搭配值。

[1]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都伟.公共设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张玉山.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J525

A

1673-1395(2011)09-0183-02

2011 08 02

刘经锋(1973—),男,福建霞浦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雕塑色彩
巨型雕塑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