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语类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2011-08-15孟美菊
孟美菊
(青岛科技大学 传播与动漫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空语类理论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孟美菊
(青岛科技大学 传播与动漫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将比较成熟的语法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空语类理论可以促进汉语补语、复杂句式教学。
空语类理论;汉语语法;补语;复杂句式
一、空语类理论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一直比较重视特殊语法格式的教学,而较少关心语法理论的分析。而事实上,将比较成熟的语法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会提高教学效果。空语类理论是随着转换生成语法的发展而产生的。空语类是指:“在句法语义表达式中存在,而在音系表达式中没有音矩阵的成分。”[1]空语类在句中有句法、语义作用,但没有语音形式。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空语类分析对分析补语、复杂单句、歧义句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补语教学
因用法复杂、出现频率高,补语教学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外汉语补语教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弄清汉语补语的语义关系,从而正确理解汉语补语的结构与语义。运用空语类理论对补语进行分析可以使这一过程变得简单。
(一)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一般由动词、形容词、代词(怎么样)以及谓词性词组充当。
(1)A.我们打赢了球。
B.我们打破了球。
C.我们打完了球。
这一类例句中,补语的构成模式是“V+V/A”,前一个“V”是核心动词,即“打”,补语是谓词性的动词(V)或形容词(A)。这种结构可以分解为两个基本结构(SP)的结合:A句是“SP2+SP2”,即,“我们打(球p),(我们p)赢球。”B句是“SP2+SP1”,即,“我们打(球t),(球p)破了。”C句也是“SP2+SP1”,即,“我们打(球t),(我们p)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打赢”、“打破”、“打完”虽然结构形式一致,但在语义上是不同的。“打赢”中两个V的语义指向是一致的,动作的发出者(S)与前面的V构成表述关系,动作的对象(O)与后面的V(R)也构成表述关系;“打破”中两个V的语义指向是相反的,前一个动作的对象(O)与R构成主谓关系;“打完”中前一个动作的发出者(S)与R构成主谓关系。不同的关系决定了不同的语义指向,也就区别了相同形式补语结构的不同语义。
描写性结果补语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分析。如:
(2)A.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B.路边的玉米长得绿油油的。
C.小明哭红了眼睛。
这一类例句都是“SP1+描写性的谓词性结构”。A句:工人们干,(工人们p)热火朝天。B句:路边的玉米长,(路边的玉米p)绿油油的。C句:小明哭,(小明p)红了眼睛。此类补语结构核心动词与描写性补语的语义均指向动作的发出者,补语是动作的结果。
(二)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用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合成趋向动词是一种“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宾语。
(3)A.拿出一本书来。
B.拿一本书出来。
C.拿出来一本书。
在汉语习得中,“离合词”的“离”与“合”是学习者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但是,不管是“离”还是“合”,其语义都是一致的,通过空语类分析可以反映出来。A句:(某人e)拿(一本书p),(一本书p)出,一本书来。B句:(某人e)拿一本书,(一本书p)出,(一本书p)来。三个动作连续发生,在语言的使用中,人们感觉不到这三个动作的时间差,所以在C句中“拿出来”作为一个词使用。
(三)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用在形容词和部分动词后面表示性状的程度。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大都可以作程度补语,副词“很”、“极”,数量词组“一些”、“一点”也可以作程度补语。
(4)A.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B.家长们紧张得直流汗。
后面有程度补语的动词一般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此类句子可分析为:SP1+表示程度的谓语性结构。A句:他急,(他p)像热锅上的蚂蚁。B句:家长们紧张,(家长们p)直流汗。
在语义分析中,程度补语与描写性结果补语相似,动作发出者的语义指向是后向的,是动作的发出者,补语(R)是动作的程度。
(四)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表示动作的状态。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可以充当状态补语。
(5)A.他气得发抖。
B.他擦得干干净净。
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在形式上相似但又有所不同,是SP1(SP2)+谓词性结构。A句:他气,(他p)发抖。这是SP1+SP1的形式。B句:他擦(e),(e)干干净净。这是SP2+(e)+谓词性结构。
三、复杂句式教学
汉语中的一些复杂句式,如,连谓句、兼语句等,属于同形异构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利用空语类进行分析有利于此类句式的教学。
(一)连谓句
连谓句是由一个连谓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所谓连谓词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在意义上每个谓词性词语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谓词性词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即NP1+V1+NP2+V2+(NP3)类句式,这类句子实际是两个基本结构形式的同形异构,即“SP2+SP2(SP1)”。
(6)A.老师拿着试卷走进了教室。
B.他笑着走了过来。
C.他到车站送行。
A句:老师拿着试卷,(老师p)走进了教室。这属于NP1+V1+NP2+(NP1p)+V2+NP3,是两个SP2形式的异构。B句:他笑着,(他p)走,(他p)过来。这属于NP1+V1+(NP1p)+V2+(NP1p)+V3,是三个SP1形式的异构。C句:他到车站,(他p)送行。这属于NP1+V1+NP2+(NP1p)+V2,是一个SP2与一个SP1形式的异构。
(二)兼语句
兼语句是由兼宾语和主语两种成分的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所谓“兼”,是指一个成分具有两个成分的作用,即两个成分(宾语和主语)都用一个词表示,其中一个有语音形式(实语类),一个没有语音形式(空语类),也属于NP1+V1+NP2+V2+(NP3)类句式,是两个基本形式的合成,但在合成的方式上与连谓句不同。
(7)A.老师让大家周五前交作业。
B.连长率领战士们冲锋。
A句:老师让大家,(大家p)周五前交作业。这属于NP1+V1+NP2+(NP2p)+V2+NP3,是两个SP2形式的异构。B句:连长率领战士们,(战士们p)冲锋。这属于NP1+V1+NP2+(NP2p)+V2,是一个SP2形式与一个SP1形式的异构。
连谓句和兼语句两类句式虽然在基本表达形式上相似,都是空主语。但通过空语类分析可以看出,连谓句空语类的语音形式是NP1,即第一个基本形式(SP1或SP2)的主语;兼语句空语类的语音形式是NP2,即第一个基本形式(只能是SP2)的宾语。
[1]徐炯烈.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汉语语法现象[J].中国语文,1994(2).
H195.1
A
1673-1395(2011)09-0119-02
2011 06 28
孟美菊(1977—),女,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