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信仰观*

2011-08-15王晓霞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圣经

王晓霞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信仰观*

王晓霞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对于这部小说研究“硬汉”形象、“冰山”理论的文章比较多,但对小说中信仰文化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小说中老人的生存正是建立在自身独有的信仰体系之上。宗教信仰使老人能够乐观地对待生命的磨难;人生信仰使老人能够坦然地面对“生”与“死”这一矛盾的人生理念;自然信仰使老人能够在自身发展与自然限制这一矛盾中寻找到平衡点。《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思想意蕴对当今人们自身发展的价值观选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老人与海》;宗教信仰;人生信仰;自然信仰

《老人与海》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颠峰之作。这篇小说主要表达了一种人的高尚精神,而这种高尚精神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信仰。所谓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价值体系的选择和持有。《老人与海》正是海明威向人们传达宗教信仰、人生信仰和自然信仰的媒介,他希望通过这部小说来激励在生活中迷茫和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

一、《老人与海》体现的宗教信仰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体现的宗教信仰是圣经精神。海明威通过把耶稣原型与当时的生活现实相融合,通过塑造圣地亚哥这一老人形象,试图向人们阐释更加丰富,并且更具指导意义的人生哲理。小说中体现的宗教信仰,可以先从海明威自身的宗教信仰背景入手。海明威出生在一个清教徒的家庭,从小遵守清教徒的法律,他的第一次婚姻也是按照清教徒的仪式进行的。由于第二次婚姻变故,他信仰了天主教。虽然他不是很虔诚的信徒,但是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流露出了鲜明的宗教背景和文化特点。海明威曾经说过:“我是靠阅读圣经学习写作的,主要是《旧约》全书。”[1]在《老人与海》中,基督教圣经的痕迹无处不在,不仅仅表现在表面层次上,还深入到了文章的主题和精神之中。

(一)与圣经的主旨相一致

纵观整篇《老人与海》,文章多处情节描述透露出圣经的旨意,体现了圣经精神,尤其体现在老人与大海的搏斗过程中。圣经精神即神爱世人,拯救人类。海明威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上帝来拯救人类,人类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与自然搏斗,万一失败了也只不过是物质落空罢了,而这种精神一直是胜利的。”基督教信仰从来不否认苦难的存在,甚至在特殊的情况下,苦难更会成为特别的考验。圣经中诸多教徒都经过了磨练,如摩西、雅各、以诺、约伯等,不过他们最后还是得到了上帝的救赎。而小说《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在一定程度上是个失败者,他在海上经历了84天的苦难仍没有捕到一条鱼;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充满着对生活和生命的信仰,并且最后捕到一条大马林鱼。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老人左手抽筋,右手被绳索勒出血,三天三夜没合眼没进食,到最后好不容易到了港口,却只剩下一具骇人的大鱼骨架了。老人上岸后,在途中几次跌倒差点爬不起来,回到家双臂张开手心朝上,跟耶稣基督受难被钉十字架的姿态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老人苦难中所包含的“耶稣基督的整个受难过程”。但是在小说中,主要贯穿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通过对老人圣地亚哥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的描写,引出众人对失败和胜利的看法:其实失败和胜利的结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那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让人折服。这一点极具宗教意义。世间万物都是上帝所造的,所以万物都有灵性,文章中老人把大马林鱼称为兄弟,也是宗教信仰的表现。如果说耶稣为了拯救世人而历经苦难和折磨,而老人与大自然搏斗的经历就是人类拯救自己的表现。

(二)与圣经的人物描写一致

小说中描述的老人圣地亚哥与圣经中描述的耶稣有许多相同的特性,不管是在名字还是在外貌上。老人圣地亚哥的身上深深地烙下了耶稣基督的影子,“圣地亚哥在西班牙语中是圣雅各,他是加利海滨的渔夫,圣徒和殉教者。”[2]老人圣地亚哥的双手因为经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很深的疤痕,这些疤痕都是新的,没有一块是旧的。他身上的一切都是古老的,除了那双眼睛,他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老人在与鲨鱼搏斗过程中,很多情节描述都与基督耶稣的受难相似。为了保护大马林鱼而与鲨鱼搏斗时,他的手鲜血直流。在圣经中阐述的耶稣基督也经历这般痛苦,在被钉十字架时,双手的鲜血直流,也许在作者的笔下,眼前的老人就是正在受苦受难的耶稣基督的化身。小说中老人是一个贫穷的渔夫,家徒四壁,但是他在墙上挂了色彩丰富的耶稣圣心图和一副科布莱圣母图。在海上他因为打不到鱼没有吃的,饿着肚子,其他的渔夫看到了就嘲笑他,但是老人没有气馁,也没有反驳,以宽容的心来对待那些渔夫,表现出了老人对其信仰的虔诚。在与鲨鱼搏斗到绝望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念10遍《天主经》和10遍《圣母经》来祈求上帝帮助,这与基督教中的祷告是一样的性质。整篇小说中,作者试图通过描述一个历经沧桑历经艰苦的老人,来表达一种基督精神:学会忍受人世间最平常的苦难,以无穷的希望来对抗被遗忘的命运,来寻得生命的最后归宿点。这是一种苦难中释放出来的个人力量和勇气的精神世界。

二、《老人与海》体现的人生信仰

人类生存更需要人生信仰。老人在遭受巨大的外界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传达的精神不仅仅是圣经精神,更是一种不可熄灭的人生信仰: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一个人可以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相信自己,谦卑无损于自尊心”等。而这种人生信仰,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一)人生信仰之对生命的信仰

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永恒的。小说中作者用了“生命”与“死亡”,“生存还是毁灭”做鲜明的对比。面对这些矛盾,老人选择了前者。选择了生命就意味着需要默默地承受命运的暴虐,经受失败和成功,荣与辱的考验。作品中老人“不顾死地捕鱼”,为了捕到鱼可以“奉陪他到死”。如果没有对生命的信仰,哪来的意志和毅力去跟鲨鱼做斗争?很多读者认为海明威塑造的老人形象是“硬汉”,是“英雄”,也有人认为是个人主义价值的表现。不管是哪种看法,归根到底都是对生命的崇高信仰。老人虽然在物质上失败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在精神上的失败。在那个金钱崇拜盛行的社会里,财富往往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是在一贫如洗的老人身上,只有着几十年的捕鱼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精神财富。在海上他顽强地与大鲨鱼搏斗,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命的尊严。从这点上来说,他无疑是成功的。

海明威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他亲身经历了两次生与死的考验,目睹了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中的脆弱,看到了人们面对生死时的绝望、迷茫和痛苦。他还经历了两次飞机失事,不过都幸免于难。在饱受痛苦和历经沧桑之后,他有了一种拯救的思想,并在《老人与海》中体现了出来。他把老人塑造成如同基督耶稣的形象,并背负着如同耶稣基督一样的主旨:神爱世人,拯救人类。不过他不是利用上帝来拯救人,而是利用上帝的精神来鼓励鞭策人们,希望人们能够热爱生命,重新振作,追求美好的生活。“人生不能无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假如真的是生活在无希望的生活中,那么他就是一个失败者。”这就是生命的信仰,是生命存在的精神力量。作者通过老人的经历告诫人们:生命是短暂,是珍贵的,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追求五彩的生活,不要放弃对生命的追求,时刻保持自己对生命的尊严和对生活的向往。

(二)人生信仰之对生活的信仰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主要体现的生活信仰就是人要不断地奋斗努力和创造价值。老人虽然有辉煌的过去,但是老人更注重当前是否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做出了艰难的选择:任何情况下永不放弃!继续努力奋斗,勇敢地直面对生活信仰的追求。“他已经证实过上千次了,这并不算什么,现在他要再次证实一次,每一次都是重新开始,他这样做的时候,从来不去想过去。”[3]老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还是选择勇敢地去面对,这样的举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生活的永恒价值在于行动,突出了对生活的信仰。虽然在老人看来,人生就是一场永不止息且打不赢的战争,就像小说中所提到的老人用的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但是它启示人们,脚步和行动应该永不停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更加努力地去追求心中梦想,在不平凡中创造人生的奇迹,在行动中升华自己的生存价值,在曲折的道路上勇敢坚强地行动,用自己的意志来显现崇高和强大的精神,勇敢地打破命运的束缚,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三、《老人与海》体现的自然信仰

格伦·洛夫 (Glen Love)在《重估自然:走向一种生态批评》中阐述道:“今天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重新指引人的意识去充分认识在一个受到威胁的自然世界中自然的地位”。[4]《老人与海》就具有这样的文学功能。它向人们阐释了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在《老人与海》中一直存在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作者海明威借用《老人与海》来极力赞美大自然的活泼生机,尽情地显示出自然的美和自然信仰。同时,小说又渗透出一种对自然的矛盾意识:人类既想征服自然,同时也要尊重自然。在浩瀚的大自然中,人是渺小的,但是人的力量又是强大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去改造自然。

(一)自然信仰之征服自然

《老人与海》从头到尾描述的就是老人捕鱼这个故事,主要引发出人类与大自然的残酷斗争,特别是他与大海的斗争和与鲨鱼的搏斗。在小说中老人说到“和它们斗,我要和它们斗到死”,这都是人类想征服大自然的表现,也是人类生存的必要表现。故事中鲨鱼和马林鱼是自然伟力的象征,同时又是自然被征服的对象。在与大自然较量的同时,老人发挥了自己的极限却以失败告终,但是失败掩盖不了他的精神胜利:意志、骄傲和勇气。老人与自然做斗争,其表达的真实意义在于激发人们的斗争精神和人的极限能力,使人类的生存得以延续;人与自然相结合才是自然信仰的主旋律。

(二)自然信仰之尊重自然

老人虽然与自然做斗争,但却尊重自然,赋予了大自然以人格化特征。“陆地上的空地云块这时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来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这是《老人与海》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海是蓝色的,是自然的杰作,小说中对于老人热爱海的描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老人把它拟人为女性,她是仁慈的并且是十分美丽的,充满着无限的魅力和神秘。人和大海都是上帝的产物,两者是统一的,如果没有大海,人类就难以生存,就像老人需要靠大海来生存一样。小说中老人一直把大马林鱼称作是自己的兄弟,当大马林鱼沉着冷静地拖着老人在大海中漂流时,老人赞叹它的出色;“他十分喜欢飞鱼,把它们当作是海洋上的主要朋友,还跟海豚嬉戏打闹,称我们是好样的。”“他还替鸟儿伤心,特别是那柔弱的黑色小燕鸥……”,这些描写中蕴含的就是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的精神。生态思想家艾伯特·施韦策(A lbert Schw eitzer)曾指出:成为思考型动物的人感到,敬畏每个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圣地亚哥就是一个具有这种伦理道德的人。他敬重自然中的生命形式,同情每一个生物的遭遇,就如同体验他自己的生命一样。[5]

四、结语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信仰是神圣的,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人类需要信仰来支撑,如同信仰对于《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重要性一样。如今的我们也需要信仰来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前进。《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信仰文化为我们带来了更加宽广的视野,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当今社会是个有些浮躁的社会,人们需要坚定正确的信仰,以引领方向,认识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本文对于《老人与海》探索的意义所在。

[1]库尔特·辛格.海明威传 [M].周国珍,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119.

[2]邹溱.“老人与海”的圣经隐喻 [J].国外文学,1993(04):42.

[3]苏顺强.论海明威与基督宗教关系 [J].襄樊学院学报,2004(1):39.

[4]Love,Glen A.Revaluing Nature:Toward an Ecological Criticism[A]//In Chery ll Glot felty,Harold Fromm.The Ecocritical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C].A thens:U of Georgia,1996:237.

[5]戴桂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1):23.

An Analysis on Cultural Belief in The Old M an and the Sea

WANG Xiao-xi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614,China)

The Old M an and the Sea is the classical novel by Hem ingway,to which research has been mainly focused on“iron man”feature and“iceberg”theory.How ever,there has been relatively little conducted on the cultural belief in the story.The old m an in the story rests on his ow n unique belief system,which enables him to live through hardship s and tortures from life.Belief in religion generates op tim ism and positive future expectation;belief in life help s him to confront the controdictory existence of“death”and“life”;belief in nature,makes the old man find a good balance point between his living and restrictions of nature. The beliefs incarnated in this story certainly have meaning to current value selections of self-development.

The Old M an and the Sea;religious belief;life belief;nature belief

李 艳)

I106.4

A

2095-042X(2011)03-0107-03

2011-03-28

王晓霞 (1973—),女,湖北十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圣经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基于文学翻译的《老人与海》分层阅读赏析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