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思怀 感恩母校
2011-08-15王永强
◇王永强
回眸思怀 感恩母校
◇王永强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承载它飞翔感谢您——重庆科技学院我挚爱的母校
您培育我成长,更激励我飞翔
——题记
2004年秋,南下的列车穿山越岭,经过近两天的车程,我第一次来到这座有着“山城”之称的城市——重庆。四年的大学之旅就在这里起航。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我走进了刚刚合校升本的重庆科技学院。
军训成了大学生活的序曲。豆腐块般的被子、被汗浸透的军训服、嘹亮的军歌、整齐划一的军姿,记录下了军训的点点滴滴。军训让我们懂得了生活原来可以如此规律有序,军人的作风也带给我们诸多启迪。如今那套军训服还整齐地放在衣柜里,它成了我大学生活的第一个见证人。
隆重的开学典礼上,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讲到:“大学就是要做好两件事:其一,学会做人;其二,学会做学问。”这番话给我们未来的大学生活指明了方向,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大学的第一堂课。
科院是一方培育英雄的土壤。刚进校时,在迎新的展板上我们看到了李林忠烈士的英雄事迹,这让刚步入大学的我们对人生的价值多了几分思考。2000年,李林忠师兄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隔五年后的2005年,李恒太,这个身边跟我同级的同学,再次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大爱无疆的誓言。江边恒太脱下的鞋子、恒太父母憔悴的神情、隆重的表彰大会、沉重的烛光晚会,我一一亲历。泪水在烛光中闪耀,心灵在感动中颤抖。作为一名重科人,我为自己学习、生活在英雄的母校倍感自豪!
科院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这里有形式多样的竞技比赛,每个人都在这激情四射的校园里寻找着自己的坐标。“阳光、自信、包容、进取”成为每个科院学子心中的标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成了每个学生奋发进取的动力。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带着对知识的敬畏心,游弋于专业学习、社团活动、文学摄影、社会实践相互交汇的知识海洋。那种分秒必争的充实感,那种苦尽甘来的荣誉感,那种百转千回、峰回路转的欣慰感,至今仍耐人寻味、历久弥新。更为重要的是,恩师言传身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个道理让我在研究生期间乃至今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
科院是一个激励梦想、收获感动的海洋。2007年2月,我们成为新校区第二批主人。进入大三的我们,也开始思考和规划毕业后的生活。大三的生活总有种碌碌无为的感觉,迷茫、困惑不时来袭。“规划好自己的学涯与生涯,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努力具有放眼世界的广阔视野、另辟蹊径的独到眼光、悲天悯地的博大情怀、大山矗立的坚定执着、江河万里的包涵宽容”校领导在2008年元旦前夕的寄语带给了我们几分警醒、几分沉思。在领导、老师的鼓励下,我选择了考研。我坚信,充实的大学生活,有了考研的磨砺,会变得更富激情、更具挑战。考完研已经是2008年2月,毕业的时刻近在咫尺,这真是个难忘的季节!反复听着何炅的那首《栀子花开》,内心不时泛起淡淡的忧伤,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小聚,又增添了几分别绪离愁。“5.12”汶川大地震更是让我们的心灵震撼!那时正在做毕业设计的我们,来不及钻研未调试完的程序,每天盯着电视屏幕,关注着灾区的每丝进展。整个重科的校园沸腾了,募捐声、悼念声、祈福声此起彼伏。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即兴写下了那首《请不要为我哭泣》,后来又作为重庆市优秀毕业生在2008年毕业晚会上与王一淳老师合作配乐朗诵。大学生活在毕业歌的伴奏下,在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后,在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后,悄然落下帷幕!
母校情深,师恩难忘!值此母校60周年校庆之际,作为重科的一名“长子”我倍感自豪。60年不单单是一段过往,更是一种人文情怀的沉淀。一代代重科人将60年来的石油精神、冶金精神在现代科技文明之光中凝练成“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重科精神,激励着莘莘学子奔向更远的前方。
古训云:“羊跪乳,鸦反哺”。 既往开来,吾辈当先!亲爱的母校,我甘愿化作一泓清泉滋润您的胸膛,我渴望成为一缕清风增添您的活力,因为您永远是我们每个重科儿女的骄傲!
(作者为2008届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