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2011-08-15张云德张连梅

关键词:价值体系实力核心

张云德,张连梅

试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张云德,张连梅

分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从基础层面、社会层面、国际层面、传播载体和传播渠道等方面分析和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体系

“软实力”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是一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力量,文化软实力是其核心实力。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分析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

一是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需要。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力逐渐成为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隐型、间接的生产力,发挥着其它因素不可替代的激励、凝聚、整合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价值观、伦理道德等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与调整人们行为和关系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提升人的文明素质,关键在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民族凝聚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对国家文化期待的应有之义。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的政治、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加之台独、疆独、藏独的捣乱,导致国家的认同和民族凝聚力下降。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都在下降,国民的爱国意识在淡化,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1.优势与机遇

一是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古典文明传统和中国现代社会主义传统是中国最基本的软实力资源。”[1]

二是国家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如“文化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三是现代科技进步提供的技术支持。科技创新以及传播手段的进步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进步的强大支撑,使文化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

2.问题与挑战

一是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国内、国外双重挑战。在国内,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矛盾日趋凸显,如意识形态教育抽象化、形式化与其宣传需要贴近生活、富于感召力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在国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演变。

二是文化产品的“文化赤字”。中国的物质商品在对外贸易中取得顺差的时候,其文化产品却是极其严重的逆差,这突出表现在图书、电影以及语言文化上。据统计,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项目,它的价值在5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英国 GDP 的 1%[2]。

二是文化创新意识薄弱。我国的文化市场刚刚起步,文化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鲜活的个性特征,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时,具有商业性质的大众文化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也不利于文化的创新。

三是传统文化的逐步淡漠。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缺失,青少年知道最多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米老鼠、唐老鸭、圣诞节、嘉年华游乐场。传统文化面临价值离散、资源流失、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危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本,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马克思指出:“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3]389马克思认为文化的本质就在于人的发展,在于培养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主体行为有着深层的导向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往往占有基础地位,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导向和价值体系的关键,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根本保证。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生命线”作用更加突出。在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方面,除了在策略上抵制和防范外部势力对我进行的渗透外,其根本途径则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实并完善有自己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和感召力,来抵御和抗衡西方社会的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正处在一个时代的高起点上,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摄和支配地位,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一)从基础层面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建设

1.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时代化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9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建设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首先,要尊重大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及首创精神,赋予其鲜明的实践特色;其次,运用大众的语言和形式,赋予其民族特色;再次,要回答大众关注的现实问题,赋予其时代特色。

2.在实践中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5]243人的意识,使得人能自觉追求“理想”“目的”,并转化为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述,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未来发展宏伟蓝图的认同,但是,理想始终与实践存在着互动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社会主义理想在实践中的价值实现,积极投身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中去,避免“文化上的精神分裂症”。

3.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新

首先,着力推进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要使文化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既体现中国特点,又能深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时代面貌;其次,打造“文化中国”,发挥其包容意识,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再次,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发挥其自知、自反、创新精神,进而寻求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

4.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教育机制。这是荣辱观养成的外部机制基础;其次,建立健全示范机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许多先进集体、先进人物,都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再次,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用荣耻标准来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最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形成具有强大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的社会共识。

(二)从社会层面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融入文化民生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即人民生计中的文化层面。文化民生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归属问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层基本内涵,无疑体现了文化民生的精神生命。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4]11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因此,要切实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生活、走进人们心灵的问题。

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呈现的基本内容,着力解读文化民生这一概念,引导公众对文化民生的讨论,提炼公众的观点再加以聚合放大来加大政府的重视程度。其次,实现文化娱民。要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形象和呈现方式,呈现出平民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新形象,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动性。再次,实现文化育民。“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应积极营造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培育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灌注充满真情的人文关爱,建设凝聚人心的人文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渗透于无声的环境。最后,实现文化裕民,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性。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多大程度上被人民群众认可、接受,归根到底要看它在实践上能多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任何一种思想体系,只有在发展经济、富裕百姓的实践中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才能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文化建设须“还文于民”。

(三)从国际层面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彰显公平、正义、和谐、人本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影响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要有力地向世人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和“和谐世界”理念。其次,要以包容性来大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球性价值。再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其它民族所分享,为其它国家所借鉴,并对其它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理念进行吸收,加强交流,从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保持其先进性,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从传播载体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融入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在具有一般商品属性的同时,又有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通过文化产品对国民生活产生影响,而文化产品也是他者对该国文化软实力作出评价的主要标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运作,才能向全世界传播和扩散,并且渗透到千百万人的生活中去。”[6]31

在国内,要通过批量生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以及大众的文化消费过程,逐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在国际上,通过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文化产品的销售输出本国的核心价值观,使其他国家的民众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认同其蕴含的价值理念。

(五)从传播渠道看,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与教育途径

文化的力量在于它的扩散性。现代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产品,也要大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首先要充分认识网络媒体在宣传战略中的作用。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话语和形式的创新,让受众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宣传。其次是宣传理念的转变。必须改变在意识形态领域宣传方面的传统方式,完成从自上而下的强制、灌输到平等的沟通、交流与召唤的转变。再次,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正面灌输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容易使受众产生逆反、排斥心理。开展隐性教育,潜移默化,使受众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最有效的办法。

[1]甘阳.关于中国的软实力[N].2l世纪经济报道,2005-12-26.

[2]沈亚军.如何消解“文化赤字”[N].光明日报,2007-01-2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塞曼·杜林.全球化与后殖民主义[M].王宁,薛晓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D64

A

1673-1999(2011)13-0015-03

张云德(1965-),男,甘肃白银人,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卫生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张连梅(1986-),女,河北巨鹿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011-04-02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实力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