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1-08-15陈燕翔
陈燕翔
应用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陈燕翔
近年来,由高职高专合并升格而形成了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在应用型本科教育大环境下构建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措施。
应用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求也不断增强,专科教育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了“大众化教育”,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教育形势,应用型本科应运而生。在这种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的音乐教学与专业的音乐院校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它的目标不是培养一流的演奏家和专业理论家,而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其教学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办学水平,而且还将影响到整个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如何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跳出,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骨干力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要求高等教育向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近年来,一批由高职高专合并升格而形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一般来说,能够进行知识创新和从事高科技研究开发的毕竟是少数研究型大学和少数专家,因此,只有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传统的高等教育一直强调统一性,主要是培养学术性人才,对学生的个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这也意味着压抑学生的个性,从而也就压抑了学生各种潜能的发展,一味地想把学生都培养成逻辑思维强的研究型人才,而那些形象思维较好的、思想有创新的学生由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不仅没能成为研究型人才,连一些基本的技能也没有学会,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所以,在教育上应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来发展,而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精英教育模式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高校教学模式,如果一成不变,会导致精英的滥竽充数和应用型人才的缺失。因为精英教育不论从教育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还是师资队伍、实验设施的配备上两者都相差较远,如果精英教育机构承担繁重的大众化教育任务,就会导致办学力量和教育资源分散,致使精英教育质量下降。而一般的本科大众化教育就应该立足于市场和经济,进行应用型教育,所以,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必经之路。
二、应用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精英教育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高校教育模式。要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下的音乐教育就必须要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
(一)传统的音乐学教育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要具备高超的演奏、演唱技能,或者具有很强的音乐理论水平,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一般都进行专业的音乐表演,进入各专业团体,或进入高校从事音乐高等教育和研究工作。但这种精英人才社会需求量并不是很大,现在的高校在不断扩招,有大量的毕业生将找不到工作,这就需要改革原有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际的运用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中,因为音乐教育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较低,导致生源火爆,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第一,生源好带来的扩招,生源的质量明显偏低,学生大多是高中时期临时抱佛脚现学的,对音乐并没有很好的认识。第二,专业的趋同,不管是老牌的精英式学校还是新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办学思路大致相同,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特色不明确。第三,教学条件的投入严重不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音乐人才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
(二)现阶段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要求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其毕业生大多是从事教育事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课程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想在毕业后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担当起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任务,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分析等。(2)有一定的演奏、演唱能力。(3)具有独立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学、表演范奏(唱)、创作实践的基本能力。(4)了解国家有关音乐艺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的动态。
(三)应用型本科音乐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建立音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视唱练耳教学。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的综合性是近年来教育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培养“一专多能”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宗旨。社会越来越欢迎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带有普及性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视唱练耳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音乐理论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再现。所以,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视唱练耳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通过视唱练耳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感受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因此,它是学好其他相关音乐课程的重要基础,正如中央音乐学院赵易山教授所说:“视唱练耳的确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要课程”。任何专业都需要有扎实的基础,视场练耳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刚开始进行音乐专业学习的大一新生,可以多进行模唱、构唱及旋律、节奏的听辨,用乐理知识指导学生对调式、调性、色彩的听辨以达到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对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
(2)基础理论教学要多样化。理论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讲解以外,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学习和声、歌曲写作、即兴伴奏、作曲等理论课程,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可以把创作的歌曲、歌曲伴奏用音乐会的形式在系里演出。在学音乐史、音乐欣赏、曲式分析、合唱指挥等课程时,可以结合一些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分析曲目的特点和风格,还可以选择一些教材中的合唱曲目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将来要面对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多样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3)加强舞蹈的实用性。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舞蹈课开设时间较短,仅教学生学点芭蕾手位和舞蹈组合,然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舞蹈的重要性。中小学经常有一些文艺活动,需要排练一些简单的舞蹈,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这一点应该在新的教育模式中体现出来。
(4)加强团队练习。大学期间应组织各种乐队进行排练,比如管乐队、民乐队、合唱队等,让学生在排练中加强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尤其要注重合唱指挥的练习,不管在企业还是中小学,经常会有一些歌咏活动,这就要求毕业生有很好的组织排练能力,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创造更好的演出效果。
(5)加大钢琴的实用性教学。传统的钢琴教学一般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从音阶、练习曲到曲目,目的在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但在一般的高校,学生进校水平普遍不高,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基本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教学的侧重点就应有变化。当然,并不是让学生不进行基本功的练习,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也是很必要的,但在强调基本功的同时,可以加大钢琴伴奏课程的力度,这对将来的工作是非常有利的。比如,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去KTV唱歌?因为有好的音响效果、好的伴奏带,如果都是清唱,相信大家都没了兴趣。中小学的音乐课,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美感,学会歌唱,如果只会弹几个单音,没有任何的伴奏,相信学生都不想唱歌了!所以,大学的音乐课程要加大实用性,可以多找一些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从中选取歌曲让学生编配钢琴伴奏,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就会得心应手。
(6)加强舞台表演实践和教学实践。在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学生掌握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到将来的教学中去,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舞台演出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多举办小型音乐会,鼓励学生参加文艺活动,积累演出经验。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要了解与教育相关的知识,懂得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熟悉中小学生的心理活动,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1]曹翎.简论对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6(6).
[2]刘镇钰,喻意志.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展望[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3).
[3]冯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J].音乐探索,2003(1).
[4]张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9).
G642.0
A
1673-1999(2011)13-0202-03
陈燕翔(1962-),男,山东泗水人,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246133)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20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