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及模式探析
2011-08-15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张渭育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张渭育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及模式探析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张渭育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却一直是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新型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企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集群化也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特征,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纯企业组织之间的,由一群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聚集在一起的特殊产业组织形式,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如我国浙江的块状经济区、广东珠三角的专业镇等。研究发现,中小企业集群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集群内部企业还具有集群外单个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融资优势,这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作为一种融资机制的创新,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分析
(一)利用集群融资的信息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防范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按照时间界限可将信息不对称分为事前不对称性和事后不对称性,前者导致逆向选择,后者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降低了金融资金的配置效率,而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者向企业发放贷款的意愿。
在中小企业集群中,由于群内企业大多从事同一行业领域,集群内完整的产业链关系,使得群内企业及相关机构之间的交流和接触较为频繁,在长期的互动与合作中建立起广泛的人脉关系,加速了信息的流动,使信息传播的渠道较群外更为通畅和多样化。
在集群内部,口碑相传是一种速度很快的信息传播机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途径了解申贷企业的资信状况,增加了信息的对称性:事前对企业风险态度的了解和项目风险的估测,有效避免了逆向选择;事中对资金使用去向的监督,有效避免了道德风险;事后的跟踪监督,有利于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以保证利益的实现。同时,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也强化了银企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互动合作,有利于发展长期客户关系,实现双赢。
(二)利用集群融资信任机制与声誉机制,减少违约率,降低信贷风险 根据博弈理论,在交易关系中,每个交易主体始终面临着守信或欺诈的策略选择。交易主体之间的一次性交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极大,博弈双方往往会采取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出现囚徒困境;而在连续性多次交易中,交易主体彼此间相互了解,如果采取失信的欺诈行为只能使其获得短期利益,而无法在长期竞争中生存,这时交易主体则愿意选择守信行为,建立起长期信用关系。
在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间是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由特殊的社会网络相维系,依赖于集群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离不开集群这个产业环境,其迁移的机会成本及转换成本相对较高;频繁的交往能创造快速信任,多次重复博弈有利于产生和强化信任,防止欺诈。集群内企业间交易常以信用为纽带,通过多次重复博弈,在守约的长远利益大于眼前利益的条件下,建立起长期的信用关系,维护企业在集群中的声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信誉不好的企业交易成本高,一旦出现违约行为,信息会在集群内迅速传播,企业在集群内将很难生存。集群融资的这种信任机制和声誉机制有效遏制了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了违约率,增大了企业的守信度,从而降低了信贷风险。
此外,由于集群内中小企业围绕同一产品系列发展,许多专业性的抵押物在集群内部比较容易变现,在中小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将这些抵押物直接出售给集群内的其他企业,灵活的产权及设备转让市场为信贷风险提供了事后弥补机制。
(三)利用集群融资规模效应与乘数效应,降低信贷成本,提高信贷效益 集群融资的信息机制,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状况,加之地理的接近性,为银行节省了不少的交通与通讯成本,使信息的收集成本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由于银行是给集群内同一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贷款,银行可以通过批发融资,获得贷款的规模经济效益,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监督都可以批量进行,减少大量重复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费用,从而克服了银行给单个企业贷款时规模不经济问题,信贷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也使融资效率大幅提高。
另外,由于地域的集中性使交易的空间范围和交易对象相对稳定,减少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可以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同时,与集群外的同类企业相比,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竞争力相对较高、坏账率也较低,集群内企业相互间联系密切,通过同业拆借、延缓支付等手段,使资金在产业价值链上产生放大效应,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进一步放大,集群内的资金积累更快、周转更快、利用率更高,促使集群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也最终使银行的收益增加。而且集群区内银行的收益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的区外资金,货币的乘数效应将进一步放大,更有利于银企双赢共同发展。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探寻
(一)企业间轮流信用融资模式 企业间轮流信用融资模式是指中小企业集群内部企业在相互联系、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一定期限内,各自拿出一部分资金,轮流使用的一种融资模式。内部融资机构采取会员制,各会员企业交纳会费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基金,主要为会员企业提供小额生产流动资金的互助性借贷。由于这种信用具有互助性,因此融资成本较低,并且由于互助企业间相互了解和信任,省去了信用调查的环节,节省了信息调查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还能够满足会员企业对资金及时性的要求。但因企业间的互助借贷规模有限,无法满足企业大额的资金需求,因此,只适用于那些发展不久、资金需求较小的小型企业。
(二)团体贷款融资模式 团体贷款融资模式是指银行对由一组借款人通过内部筛选而组成的一个团体进行贷款,同时要求每一个借款人对团体内的其他成员贷款的偿还负连带责任,只有整个团体的债务都得到偿还,团体成员才能继续获得追加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模式规定的连带责任相当于无形抵押物,从而激发团体成员之间的横向监督,保证了较高的还款率,也有利于成员之间在高度信任的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防范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集群的信任机制和声誉机制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由于信贷风险无须由银行承担,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的坏账率,从而也提高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这种贷款模式应用于贫困地区曾达到过96%的还款率。
(三)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 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是指通过在中小企业集群内部设立区域性的主办银行,吸收民间闲置资金和社会投资,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息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银企之间建立长期稳定信用关系的一种融资模式。区域主办银行常常拥有企业的互惠股本所有权并提供债务资本,从而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建立起长期、稳定、紧密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由于区域银行设立在中小企业集群内,易于取得各种信用信息,并能充分利用集群的信息机制和信任机制,克服了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有效防止了企业的短期化行为,从而强化了监督的力度,降低了信贷成本和风险,提高了信贷效率。而且由于区域银行与中小企业是同处于同一市场层次的经济实体,两者在产权关系、内部机制、运作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因此也更易于形成长期稳固的银企关系,激发银行和企业的活力。
(四)互助担保融资模式 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指集群内中小企业以自愿和互利为原则,联合出资组建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利用互助担保基金,为成员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担保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克服了中小企业贷款时抵押品不足的缺陷,改善了中小企业与银行谈判时的弱势地位,使中小企业获得了更有利的贷款条件。
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是建立在企业间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通过参加互助性担保,会员企业间增加了互动和交流,使集群融资的信息机制进一步得到强化,交易成本减少,信贷风险得以分散,从而也改变了金融机构信贷的约束条件,有助于扩大金融机构对集群内企业的信贷规模。并且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是我国信用担保“一体两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务院最新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非公经济36条”)中也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这也为这种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1]陈晓红、杨怀东:《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项目(编号:2010A6300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向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