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中前置表现背后文化因素之探析*

2011-08-15戴小清

外语与翻译 2011年3期
关键词:日语前置民族

戴小清

(三明学院外语系,福建 三明365000)

日语中前置表现背后文化因素之探析*

戴小清

(三明学院外语系,福建 三明365000)

前置表现是日语委婉表现方式中颇具特色的表现之一,在日语会话中被频繁使用。它的产生、变化发展与日本四周环海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文化等有密切关系,也是日本人谦虚聚众的语言心理以及集体主义至上的民族性格的重要体现。日语学习者,除了记忆一定数量的词汇、语法和句型之外,还必须了解语言表达方式下所蕴含的民族思维方式、语言心理、社会文化特质等要素。

前置表现;集体主义;语言心理

日本人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在进入主题之前使用“前置表现”。例如:在请客送礼、请求帮忙、拒绝对方请求或否定对方意见、发表自己看法等场合之前会使用“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好意思”、“我想尽可能的满足您的愿望,可是……”“我明白您的心情,可是是……”、“我并非自夸但是是……”等等。这些似乎与主题无关、甚至与主题意义相反的迂回婉转的前言对于习惯于直接明了的外国人、特别是对于欧洲人来说实在无法理解和接受。这给国际交往频繁的今天无疑会带来阻碍。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其产生、变化发展都与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有着密切联系。要理解并熟练掌握和恰当的运用日语表达方式,必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因素。日本人频繁使用前置表现的原因,可以从如下三个文化背景方面寻根朔源。

一、集团意识

日本是个呈东北—西南走向、细长狭窄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等4000多个岛屿组成。海岸线约33000公里,岛上山地和火山占国土面积的74%,火山约200多座,其中有些是处于活动期的活火山。与其相对,低洼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5%,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这些区域。一年四季受季风和台风的强烈影响,温度相差很大,经常会发生地震,台风,火灾等灾难。而且,国内各个地区之间被山脉和岛屿阻隔,相互间的往来甚少,几乎处于封闭状态。在这种自然环境恶劣,社会封闭的状况下,以种植水稻谋生的日本人为了获得更多的收获,就需要大家的努力和帮助。例如,水稻从灌溉,插秧,收割到脱谷都需要大家一起劳动。特别是引水灌溉是全村至高无上的利益(「村」是家的集合体),为了本村多浇水,就需要与邻村的人强水,于是全村人必须在一直和行为方面保持绝对统一,不允许有个人主义和少数人的意见存在。如出现将受到处罚。人们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从而培养出了没有独立个性,集体利益至上的日本民族。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这时期自古以来推崇的集团意识不仅没有被消弱,反而更加发扬光大,以前的「家」和「村」完全被公司取代。公司译为日语是「会社」。这里的「会」本来表示同族集体聚会,「社」则表示村民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而「会社」完全继承了「家」和「村」的精神。公司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组织上和思想上都支配着职工和家人,从而使职工和家人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由此,日本职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公司利益就是日本职工的自身利益。日本职工可以将自己一切全般付出,个人,家庭和朋友都会放在次要的位置。例如,日本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总是说自己所在的公司,部门和科室,不像中国人喜欢先报自己的姓名,然后才介绍所在的公司等。还有,在日本如果下班马上回家。反而会引起家人的猜疑和误会,以为他在公司里不被重用,或者没有应有的社交圈子。

这种集体主义利益至上的精神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让日本人具备了一种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聚众心理。在日本整个社会,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公司,一个学校,一个工厂都是有形的集体,日本人习惯于追随着这个集团,从集团中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如果离开了集团,他们就有了危机感。使其产生了内部团结和谐的民族心理。这种集团意识体现在前置表达方式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避免伤害对方

日本人为了不伤害对方,尽量使用迂回委婉的说法,减少斩钉截铁的直接回答方式。例如:日本人在拒绝对方时,通常说“我实在是难以启齿,那件事……”、“我很愿意干,不巧……”、“很遗憾,我无法满足您的期望”等前置表达方式,以此获取对方的理解,或减少对方的不快,营造出和谐气氛。

(二)谦虚谨慎

日本人为了不影响集体利益,不被集团排斥,做事情尽量和大家一致,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在不得已需要发表己见的情况下,他们会以谦虚谨慎的姿态,采用对自己将要发表的意见进行一些注释和说明的委婉表达方式,以调和或缓和双方的对立,营造出良好的气氛。例如,在发表自己看法之前总要说“并不是我爱出风头,只是讲点自己的看法”、“并非是我自夸”、“恕我冒昧,请允许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一类前置表现。

二、以和为贵的文化意识

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整个国家而言在历史上从未受到外来民族的侵略。国内战争虽有不少,但其规模和激烈程度无法与中国,欧亚大陆的民族战争相提并论。从整个国民来看,日本国民从小就受到“不要打扰别人”的教育,在公共汽车或地铁上,总是自己看书报,用手机发短信或玩游戏等,从不大声说话,即使是接到手机来电,也会将手机关机。另外,日本人在公共场合若遇到不合理的事情从来不大声吵闹,常采取互相谦让的方式和平解决。能维持这种安定有序,和谐生活的基础无外乎就是发扬了以和为贵的精神。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的第一条就是「和を以て貴しとなす」(以和为贵)。可见,以和为贵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的精神是日本民族之魂。

“和”的精神渗透了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日本人将自己称为“大和民族”,将所有与日本或日本人有关的事物都冠以“和”的称谓,如“和食”、“和风”、“和果子”(日式点心)、“和牛”(日本国产牛肉)、“和魂”等等。这种“和”的精神体现在前置表达方式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以礼待人

日本人非常重视礼仪。首先是鞠躬。这是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最频繁的礼节。凡是初次见面以及对对方表示敬意、感谢、道歉或告别的场合,日本人都会在寒暄的同时伴以鞠躬。其次是盛行送礼。每年8月的「お中元」和12月的「お歳暮」是日本馈赠礼物的两次大高潮。就送礼的方式而言,以前都需由本人亲自登门送出,不过80年代后期以后基本上都由商场代办。另外,亲友过生日、结婚、就职、生子时,送礼也必不可少。甚至平时出差或外出旅行归来都免不了要给亲朋好友送些礼物。不仅如此,日本人在送礼时非常讲究外部包装。日本人赠送的礼物一般都选用特定的包装纸并且在包装方式上颇有讲究。例如,小礼品一般用一张纸对折包装;办喜事时往往用两层纸包装;举办婚宴时外面通常用一张白纸,并且里面用红纸衬里包好。如果对方办丧事则仅用一张纸包装,忌讳重叠。西式礼品一般用缎带把漂亮的包装纸系好,喜事用红缎带,而丧事则用白色,黑色缎带。

除此之外,日本人在接受礼物时也有一套礼仪。受礼者应当场连连道谢,其后再见面也要再三感谢。同样,回馈对方礼物时,回馈礼物的分量大致和对方相当。基于此,日本人在送礼时,为了避免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担心对方给自己再送礼总会用“这是一点点小心意”等之类的前置表现。

(二)体谅对方

日本人崇尚的“以和为贵”是儒家思想,不仅仅提倡以上表面的礼仪,更强调与周围人保持和谐,施与对方关爱,设身处地考虑对方,尽量不添加麻烦,不伤及对方的面子等。而且这些已写入日本教科书《社会生活教育》里。表现在语言上,最典型的便是委婉地请求或拒绝对方的前置表现。在请求对方帮忙时总说,“在你百忙之中打扰你实在对不起”、“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借给我?”拒绝对方邀请时常说“鄙人深感光荣,不过如此大任恐难担当”、“我特别想去,可是那天和去牙科看病的日子赶在一起,所以下次吧,”等等。

三、美感意识

日本民族是一个崇尚美观的民族,从花道,茶道,庭院到绘画,雕刻,诗篇,餐具,服饰,料理等都显示出了日本人对美的热爱。然而,日本人所热爱的是来自于大自然的美。例如,日本妇女服装上的美丽图案,隔扇,屏风和条幅上的画,桌子上装饰的插花,餐具上的图案等无不来自于大自然,形成日本风格的独特美。这种对大自然美的重视同样也表现在语言上。日本人为了不伤害对方,尽量避免直截了当,而是迂回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对方听了如同欣赏大自然风光,易接受且心情舒畅。日语前置表现就有这种特征。在答应别人请求时总说,“我尽量不辜负您的期望。”“只要我能干,什么事情都行。”提出自己意见看法时常说,“我理解您的意思,可是你听一下我的想法”,等等。

从以上文化背景来看,日本人谦虚聚众爱美的语言心理以及集体主义至上的民族性格,使日本人习惯于多体谅对方少麻烦和伤害对方,而大量使用了迂回委婉的前置表达方式。由此可知日语学习者只有理解了日本人的语言心理,社会文化特质等要素,才能真正掌握和恰当运用日语表达方式。

[1]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

[3]范峥,于桂岭.浅谈日语中的拒绝表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

[4]乔全红.日语中的拒绝表现[J].日语知识,2004.

[5]禹永爱.试论中日间接的拒绝表现[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

[6]林桦.刹那樱花[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7]刘金钊.日本与日本人[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

2011-07-19

戴小清(1981-),女,湖北荆州人,教师。

猜你喜欢

日语前置民族
我们的民族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