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院校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2011-08-15

外语与翻译 2011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艺术设计理论

李 英

(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本科院校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李 英

(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分析了在本科院校的设计学院开设设计理论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目前本科院校的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课时量少、课程开设时序不合理、教学手段枯燥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效果欠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根据设计内在规律、设计实践的需求和卓越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对设计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和相关举措,以提高未来设计师的设计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科院校;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卓越设计师

在本科院校设置的设计学院设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比高等职业教育类院校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技师,而且是培养设计师。一个卓越的设计师,不仅要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创作的基本技能,更要有深厚的设计理论素养,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理论修养、艺术鉴赏和批评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设计艺术素质,这是未来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可见,设计理论课程对艺术设计学生的专业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科院校开设并创新设计理论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对目前本科院校的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一、本科院校开设设计理论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十分强调理论思维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历史学家柯林伍德认为:“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而历史学家所要寻求的正是这些思想过程。”设计,作为历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件设计作品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思想和理论起着支配和影响作用,所以只有认真寻求“这些思想过程”才能把握其规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

理论是实践的升华,设计理论来自于设计的实践,反过来对设计实践又起着指导作用。恩格斯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期,认为:“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是一些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将思维能力放在激情、性格、才艺、学识之首,是巨人之所以成之为巨人的首要能力。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分支中都有重要的发现。正是由于很高的理论思维水平造就了艺术巨匠达·芬奇。艺术设计理论作为人类设计文化的灵魂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设计技能学习而言,设计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更为重要。遗憾的是在当下的“读图时代”,学习和从事设计的人热衷于设计技巧的训练,习惯于形而下的“读图”,很少对设计作品进行深层形而上的理论思考和学理阐释。再加上,艺术设计本科生在入学时的综合理论素养方面,相比文理科本科生分数要低,显得“先天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未来卓越设计师的设计素养,就必须在本科专业学习时期加强其艺术设计理论的教育,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二、本科院校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言而喻,本科院校开设设计理论课程十分重要,大多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理论课程,规定了相应学时与学分。然而,动机和效果并没实现统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经过对其他本科院校的调研,认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课时量少不能确保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目的

在培养目标上,大多将艺术设计本科生的培养定位于培养技师,而非卓越设计师,因此,出现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培养的片面性,成为课时量甚少的思想根源。在大部分艺术设计院系,设计理论课程的课时设置基本上都是每周2节,17周,共34个课时,这相对于《中外设计史》、《设计学概论》、《设计心理学》等理论课程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没有时间展开讲述,只能泛泛而谈,学生根本不可能形成对设计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的系统认识和深刻理解,难以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二)割裂设计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课程开设时序措置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人们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遵照这一规律,艺术设计课程的时序,应当是先开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技能实践的基础上再开设相应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然而,很多本科院校在开设设计理论课程时,却与此相悖忽略了专业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前后内在逻辑联系,时序倒置提前开设了设计理论课程。致使率先开设理论课时,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不了解设计专业的性质。而后在进行专业技术实践时,前面囫囵吞枣的理论课已经忘得所剩无几了。学生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正确认知设计理论课程,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设计理论课程与学生专业设计实践相脱节,导致事倍功半教学效果欠佳。

(三)重技术轻理论,学生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较差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都是美术专业特长生,由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受艺术设计技能至上的实用主义态度影响,对设计理论课程本然怀有一种轻视甚至排斥心理,产生重技术而轻义理,重器用而轻道理的错误倾向,认为艺术设计最为重要的是实践操作技巧的学习。较之于专业学习,学生对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认为这些课程没什么实用价值,因此,可学可不学,根本不认真对待。对设计理论课的认识上的偏颇和轻视的心态,使得对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认识不高,教学效果自然较差。

(四)教师教学手段机械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

本科院校设计理论课堂虽然大多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较之于过去教学手段有所改进,但理论教师由于受课程内容及课时的局限,往往采用图片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理论课,而且不管学生能否接受、接受程度如何,基本上还是满堂灌。很多教师没有采用其他相应教学手段与学生互动,即便有的教师能够双边互动,也仅限于课堂提问。由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理论教师不能正确处理专业技巧训练和理论学习的关系

由于大多设计理论教师倾向于设计文化或美学理论研究,对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了解不深,导致他们在授课时不仅难以进行艺术技巧的指导,而且在讲授理论课中也难以结合艺术设计实践,只顾把自己的纯理论灌输给学生,未能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利用设计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专业创作。

从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学生、教师到学校,从认识到实践缺乏对设计理论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有的重视,导致我们虽开设了这些课程,实际上却未能发挥其在课程体系中应有的作用,也未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三、在本科院校进行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鉴于对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考察分析,或为认识问题,或为教学时序、课时量问题,或为方法、手段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加设计理论课程课时量,以确保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

为了确保设计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根据理论课的重要性、基础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必须相应地增加设计理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保证了理论课程的授课时间,教师才能对设计理论和设计思想向纵深拓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理论素养。所以,建议在原课时基础上增加一倍,将原来的每周2课时,增加为每周4课时,以加大理论课教学密度并加强连续性。

(二)合理安排设计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开设时序

艺术设计学院开设设计理论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为其艺术设计、专业创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开设设计理论课程与操作性强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顺序上,要科学把握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遵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地安排课程开设的先后时序。

(三)提高学生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设计理论课程

学生之所以对设计理论课程不感兴趣,原因在于误认为理论课程讲的是空头理论,对其艺术设计没什么帮助;再加上艺术生理论功底差和受市场经济实用主义影响,只是为了取得学分、完成学业而被动听课。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中通过讲述范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设计理论课程,要使学生知晓一个艺术大师或者卓越设计师如果缺乏设计理论和思想支撑,其设计极易流于世俗、甚至庸俗,艺术之路难以走远;要多讲解优秀设计作品或设计师背后的理论指导,引导学生热爱设计理论课程,提升和丰富其设计思想,提高其设计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确保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鉴于理论课抽象性、枯燥性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问题,教师必须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力争将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案例示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集成创新运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讲到设计原则时,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分小组讨论并进行理论概括,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出艺术设计原则,其效果比老师直接讲解灌输要强,容易使学生接受。案例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结合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肯定会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很多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学院的设计理论课程是大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选择若干个不同的专业作品进行阐释,这样既能结合实例来讲解,又能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改变学生对设计理论的模糊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设计理论学习能够推动专业创作,促使学生成长为卓越设计师。

(五)理论教师必须提高艺术素质,广泛涉猎设计专业优秀作品,正确处理艺术技巧和理论学习的关系

理论教师的素质必须根据教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只有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设计理论课教师。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接触和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艺术水准、所学专业的内容等,在讲授理论课时联系学生的实际和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建议理论课教师遵循“教学相长”的规律,学习一点学生的专业技巧课,就更能深刻体验、把握专业技巧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将自身的心得体会融入教学之中。一方面设计理论课程将更形象生动,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理论要点,增强其理论素养。

当代中国著名的艺术学家李砚祖认为:“在一个优秀的设计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或群体,他们之所以优秀,不仅在于有高超的设计技能和良好的创意,在深层次上,还有深刻的理论和思维作为决定性的基础。”作为培养设计师的本科院校,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我们重任在肩,只有改革创新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才能培养出有着深厚审美素养、文化素质的大师或卓越设计师。

[1]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香港设计中心艺术设计出版联.设计的精神[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2008.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011-05-16

李英(1981-),女,河南南阳人,讲师。

猜你喜欢

理论课艺术设计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星.云.海》
《花月夜》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