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赢模式”社会实践创新方式的探索*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为例

2011-08-15杨辰枝子

外语与翻译 2011年3期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大学生

余 炼,杨辰枝子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多赢模式”社会实践创新方式的探索*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为例

余 炼,杨辰枝子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回顾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情况,结合现状分析,发现医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遇到了制度、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的瓶颈问题,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为分析案例,提出探索“多赢模式“社会实践创新方式是良性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

多赢模式;社会实践;创新方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共青团有广泛影响的品牌活动之一,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1]。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向广大青年学生发出了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全国各地高校学子纷纷以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实践活动积极贯彻落实。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一、回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一代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参与实践,不断兴起社会实践的热潮。1983年10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关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周的通知,得到全国各高校的积极响应。1984年5月,团中央在辽宁召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并正式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为“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1997年团中央明确要求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2004年11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又联合发出了广泛深入地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四进社区”活动的号召。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勉励全国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时隔不到一个月,他又在给北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回信中对青年学子成长成才再次提出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殷切希望,表明了当代青年学子努力的方向与路线。

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不断丰富,已成为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2]。多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立足本校实际积极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为载体的“送医、送药、送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很好收效。

二、综合分析医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困境

(一)社会实践活动形式重于内容,存在走过场现象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正确认识,“利己”观念较严重。在实际活动中,很多学生仅仅因为组织单位的要求或觉得新鲜好玩,其结果是使得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进行管理、监督和引导,在工作考核方面只凭学生递交的一份实践总结报告,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和效果怎么样却没有相关的规定。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社会实践时间的不足,容易造成学生只追求表面的工作而无法深入到调研的实际问题中去,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简单,专业性、针对性不强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势比较单一,内容还停留在粗放型的初级阶段,活动本身的出发点是自身获利,缺乏对基层情况的深思熟虑和身临其境,实践的实际效用不大,脱离基层群众的需要。大学生真正参与了解社会的面还是较窄,缺乏对一些实际问题研究和分析,更谈不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紧,已成为学生“业余”活动的代名词,成为共青团专门负责的工作,这样就使社会实践活动既没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又处于不科学、不规范的状况。

(三)社会实践活动流动性大,实践基地建设不健全

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建设欠缺,活动依然带有一种流动性和临时性。每年学校统一组织活动的地点都不相同,造成人力、物力上的不必要重复浪费,活动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让大学生体验民情、国情,培育爱国的情操,但是学校缺乏有效制度化的保障机制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热情高,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应进一步加强

现代大学生青年的服务意识和爱国情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积极投身回馈社会的各项活动和实践,展示了大学生应有的道德精神,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充满了热情和信心。但当前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由共青团干部或辅导员带队指导,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不纳入到教学计划中,这削弱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也造成有些实践浮躁化。部分地方政府和基层也无心去支持高校的社会实践实践活动,或者只是口头上的言语支持,接受大学生来实践的单位也只是临时抽调几个工作人员敷衍了事,具体的工作全部推给学生自己解决。

(五)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性缺乏,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

资金短缺是制约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才能得以顺利组织和实施,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一般超出他们在校学习期间的消费,有些高校尽管每年有一定的支持,但对于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说是杯水车薪。资金的限制造成很多学生无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

三、“多赢模式”社会实践途径探索

“多赢模式”社会实践途径是指高校、大学生、所服务社会群体都能获得收益,是良性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应立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挖掘社会实践活动深层意义。

(一)大学生实践活动立足于以下四个方面

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

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4、大学生社会实践要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激励和引导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必须不断探索制定切合实际的有关规章制度。一方面,制定完整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把社会实践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同时,注重外部环境的优化,积极拓展实践基地。另一方面,着重完善社会实践考核制度。

(三)探索创新医学社会实践的途径

坚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日常青年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组织医学生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一系列专业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既突出了内容上的重点,又保证了时间上的延伸。其次,探索医疗服务为主,其他形式相结合的实践体系。根据我国边远地区及一些贫困农村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水平低以及部分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尚不健全的特点,开展送医送药送医药知识、社区医疗服务仍是一种切实可行、广受欢迎的实践方式。

(四)拓宽社会实践活动领域

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

(五)构建立体实践参与体系

根据学生特点,构建立体实践参与体系,学校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的特征规律,要根据大学生的年级特点、知识特点、技能特点,分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低年级的军政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形式向高年级的技能服务、专业实践、创业实践等形式转化,使其在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及深度、广度上不断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种模式循序渐进递次上升的发展趋势。

四、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为例探讨“多赢模式”社会社践活动

(一)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构想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是立足开拓“多赢模式”社会实践活动,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拟设立五大模块并计划长期服务(以三年为一阶段)以求大学生、高校、所服务人群三者均能取得收益。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包括:

1、大学生高血压实用综合知识培训及志愿者考核模块;

2、社区高血压知识宣讲及咨询模块;

3、社区居民高血压实际情况普查模块;

4、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监测、跟踪、提醒模块;

5、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综合评价模块。

(二)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计划实施步骤

1、选取重点示范社区并取得相应支持,招募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医药类本科生成为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志愿者;

2、实施高血压实用综合知识培训及志愿者考核模块,根据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目的及要求设置高血压相关培训主题,开展培训工作,并通过模拟宣讲、高血压实用综合知识水平测试等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工作;

3、实施社区高血压知识宣讲及咨询模块,通过集中宣传高血压知识、上门入户普查社区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情况,此阶段重点是:知识宣讲通俗易懂、入户调查全面细致,并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统计社区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等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4、实施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监测、跟踪、提醒模块,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志愿者监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情况,通过提醒就医、血压跟踪监测、提醒服药等志愿服务工作,全面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

5、实施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综合评价模块,每半年对社区居民高血压情况、及高血压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普查,对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形成相关报告提交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三)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开展后的预期效应

1、通过志愿者培训、实施宣讲、跟踪服务等方式,长期反复的实践活动,在校大学生可以对高血压知识“活学活用”,并达到培养大学生的服务精神、“心有患者”的意识、通俗表达医学知识的能力等医药类大学生应具备的相应素质;

2、通过大学生对高血压综合实用知识宣讲、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定期监测、跟踪提醒服务等综合实践服务,可以提高社区居民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对防控此社区高血压疾病有积极推动作用,对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疾病的进程可以有效干预以达到提高其高血压防控水平、生活质量的目的,能让社区、社区居民获得确实的收益,并能普查一定区域内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对卫生行政部门防控高血压疾病提供必要数据;

3、高校通过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服务意思、实践能力,同时能有效地干预一定区域内的高血压患者,让高血压患者获得收益、让社会降低控制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医疗成本,成为“高校——大学生——社区”共同防治疾病的典范,高校可以此践行社会责任,并能树立良好学校形象。

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人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1]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王文华.试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64 -65.

2011-07-20

湖南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课题资助项目

余炼(1983-),湖南长沙人,硕士。

猜你喜欢

高血压社区大学生
全国高血压日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大学生之歌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