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综述*
——兼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2011-08-15陈素红

外语与翻译 2011年3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陈素红

(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湖南岳阳414000)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综述*
——兼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陈素红

(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湖南岳阳41400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产生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影响至深的两大理论成果。总结中国共产党90年来理论创新的典型特征和经验启示,有利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水平。

中国共产党;9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经验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针对不同历史阶段面对的不同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强大的生命力。

(一)毛泽东思想:20世纪前中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论著,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此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继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向前发展。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毛泽东始终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聪明才智,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进行伟大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的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建设和发展理论的总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面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新的时代主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开辟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世纪,着眼于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坚持邓小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发展对于共产党执政的意义,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大大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和发展道路,成为全党引领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借鉴国内外发展的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对“要不要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为了谁”、“怎样才能发展”这四个关系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回答,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又一伟大成果。

二、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典型特征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做好“相结合”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理论创新的鲜明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光选择了还不行,必须能正确运用马列主义。事实使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懂得:马列主义要发挥作用,首先要使其中国化。党的理论创新就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涵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二是把中国的丰富实际经验加以概括提炼,使之理论化、马克思主义化。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做“相结合”这篇大文章。新中国成立以前的28年中,共产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结合”中的第一次飞跃,集中表现为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的胜利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继续做好“结合”的文章,实现了“结合”中的第二次飞跃,集中表现为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继承真理与批判错误相结合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列宁也谈到:“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2]这些论述无不表明,对马克思主义一般真理的坚持和弘扬必须随时随地地以实际条件为转移。但在具体的做法中,我们犯过不少错误,党的理论创新就是在同各种错误作斗争中不断展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王明等人把马列主义当教条,死记硬背马列主义的个别词句,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和特点以及革命斗争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分析,险将中国革命引入歧途。毛泽东对此作了深刻批评,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3]“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批评“两个凡是”,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全党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迈开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步伐。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动力和条件、政治保证、领导核心、依靠力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开拓了理论创新的新境界。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认识、观点纷至沓来。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和盲干,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时扭转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偏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

(三)开拓创新与总结经验相结合

理论创新重在开拓,总结经验是进行创新的重要前提,离开总结经验,发展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正是善于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学习,从而得以不断地推陈出新,进行理论的再创造。

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革命经验深刻总结的产物。1962年毛泽东在回顾历史时说:“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4]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理论上准备不足,而且缺乏实际经验,结果走了不少弯路,教训惨痛。正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追求什么样的发展、发展为了谁”等问题,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继往开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经验启示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理论创新成功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被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以及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国内也有一些人产生了“中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困惑。面对种种蛊惑和疑虑,邓小平同志坚定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5]20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历经时代的洗礼,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偏离马克思主义轨道,则会导致政权丧失,国家解体的深刻教训。中国人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正是因为我党做到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我们的理论创新才能取得巨大成果,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理论创新成功的关键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关系到党的理论创新的成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联系中国具体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从而使得理论创新取得成效。

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教条主义就是不顾本国的具体实际,照抄照搬马列主义,用马列主义的个别词句来指导本国的实践。如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前期的陈独秀右倾错误,还是后期的王明“左”倾错误,都是典型的教条主义。他们把苏联经验神圣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绝对化,把马列主义教条化。看起来好像很“坚持”,实际上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教条主义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不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是理论创新的最大障碍,其不仅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只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甚至误党误国。另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拘泥于具体词句,而是要坚持它的基本原理,并把它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在这方面,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顶着前苏联等的怀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理论创新成功的保障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理论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实践是理论认识的来源,实践还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广大的人们群众则是最大的实践主体。因此,人们群众的火热实践和利益诉求不仅是党开展理论创新的源泉,还是检验理论创新成败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走群众路线。毛泽东特别强调群众作为整体的作用,他说:“事业是多数人做的,少数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应当承认少数人的作用,就是领导者、干部的作用,但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有了不起作用的还是群众。”[6]邓小平把群众利益的实现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江泽民多次明确强调:“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求“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7]胡锦涛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要求党的干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不彰显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的纯真情怀。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把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作为党自身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收营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党的理论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前进,并取得巨大成功。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列宁全集(第2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011-06-21

陈素红(1975-),女,湖南华容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