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角下的福建省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2011-08-15吴玉珊
吴玉珊
(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比较视角下的福建省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吴玉珊
(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选取了包括福建省在内的31个省级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地区的服务业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通过比较分析挖掘福建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促进福建省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服务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竞争力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最早发生在西方国家,它的理论可以溯源于“比较优势理论”、“聚焦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最早有关竞争力的研究多集中于以“国家”为区域界限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最早对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详细科学的研究。随着对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深入发展,一些学者逐渐把视角转到了产品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等层面的研究。中国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触及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所涉的内容已从不同的层面展开,目前在服务业的竞争力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其中比较权威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2003)建立的包括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管理竞争力5个一级指标在内的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及吴玉鸣(2000)、吴士元(2003)等则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纵观国内学界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某一具体行业竞争力的评价,而从宏观上对某一地区的服务业总体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的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十一五”以来,福建服务业规模总体呈平稳扩大趋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2%,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方面显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快福建服务业发展,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使“服务业成为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是福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因此,本文对福建省服务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对比分析,认清福建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及不足,探寻促进福建服务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对于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使之成为福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依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对服务业的划分,服务业涵盖国民经济20个门类中的15个,按经济大类分达47个,行业分布广泛。因此,对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利用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考量。本文遵循着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等原则,在借鉴和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定指标体系总指标一个,即服务业竞争力;五个二级指标,即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潜力竞争力和效益竞争力;在各二级指标下拟定了19个三级指标。其中,规模竞争力包括的指标有:服务业增加值(x1)、服务业从业人员(x2)、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3)、服务业法人单位数(x4);结构竞争力包括的指标有:服务业占GDP比重(x5)、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x6)、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x7)、新兴服务行业(房地产、金融)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x8);基础竞争力包括的指标有:人均GDP(x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10)、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11)、第二产业比重(x12)、城市化水平(x13);潜力竞争力包括的指标有: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14)、每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x15)、服务密度(x16)、每万人拥有三种专利授权数(x17);效益竞争力包括的指标有:服务业劳动生产率(x18)、人均服务业增加值(x19)。
以上构建的评价体系由于指标数量较多,而且各指标之间可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关系,很难直接用其进行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为了将其综合成不相关的变量,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可以较大限度地克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的影响,以客观评价各地区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的实际情况。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各因子变量的综合得分值进行相对次序排列,从而达到诸因子之间差别明显化和可操作化的目的[3]。
二、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过程
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收集得到全国31个省级地区的19项指标数据后,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进行因子分析,过程如下:
1.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即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KMO统计量的取值是0.766,根据Kaisert提出的KMO标准,0.7<KMO<0.8是一般适合做因子分析的。而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1059.49,显著性概率近似为零,拒绝相关系数矩阵是单位阵的假设,表明19个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
2.因子数量的确定及命名。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入了3个主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8.172>85%,因此,3个主因子代表了19项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具有显著代表性,可以反映各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信息。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的各个因子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值都相差不大,造成因子含义不太好解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对主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经过旋转后,得到主因子正交旋转载荷矩阵。
由旋转载荷矩阵可知,第一主因子F1对各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的贡献率为48.256%,是三个因子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它在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x6)、新兴服务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x8)、人均GDP(x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10)、人均地方财政收入(x11)、城市化水平(x13)、人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14)、每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x15)、服务密度(x16)、每万人拥有三种专利授权数(x17)、服务业劳动生产率(x18)、人均服务业增加值(x19)等指标上具有很大的载荷和解释能力,第一主因子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实力、科技文化教育、服务业发展效益的情况,可以解释为地区经济实力和服务业发展质量因子。第二主因子F2是次重要的影响因子,它在服务业增加值(x1)、服务业从业人员(x2)、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3)、服务业法人单位数(x4)等几项指标上载荷较大,这几项指标与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模紧密相关,因此可命名为发展规模因子。第三主因子F3在服务业占GDP比重(x5)、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x7)上载荷为正,且值较大,在第二产业比重(x12)上载荷为负,但绝对值较大,反映了产业结构中工业与服务业比重的对比,在此因子上得分越高,说明工业与服务业的比重差距越大,反之越小;可以认为第三主因子为服务业比重因子。
3.计算因子得分。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出各地区的3个主因子变量得分。由于选取的3个主因子对各地区服务业竞争力所能解释的能力不同,即它们对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的贡献率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求得一个能够反映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综合水平的分数,以其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建立描述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得到各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
(二)结果分析
因子分析显示,福建省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较高,综合得分为0.106,居全国第9位的位置,处于全国中等偏上的水平,落后于上海、北京、天津这三个直辖市和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这几个东部发达的沿海地区。从影响服务业竞争力的各因素来看,地区经济实力和服务业发展质量因子的贡献率最高,对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力最大。该项排在前10名的分别是上海、天津、北京、内蒙古、江苏、浙江、辽宁、吉林、福建和宁夏,福建省在此项的得分为0.14,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在全国居第9位,与综合竞争力排名相同,这表明福建社会经济基础较为厚实,服务业发展效益良好。福建省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相对来说处于劣势地位,落后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湖北、北京、湖南、安徽和辽宁,居全国第13位,可见福建服务业的市场消费需求不够旺盛,总体规模较小。服务业比重因子主要反映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福建省在此项排名全国第13位,落后于北京、海南、西藏、贵州、上海、云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和浙江,说明福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还较低,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结果以及福建省的具体情况来看,福建由于具备良好的地理环境、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等基础条件,其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综合竞争力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但由于福建城市化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服务业比重偏低,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等等,导致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与上海、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相比,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不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仍需加快,服务业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应根据福建“十二五”规划关于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有关目标和要求,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投资适当向服务业倾斜;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4];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主导产业、重点企业[5],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其它产业互动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服务业培养人才[5],从而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使之成为福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1]武艳卿.浙江第三产业要素投入实证研究[J].浙江经济,2004,(2):50-51.
[2]罗钦文.福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服务业对台合作空间广[EB/OL].2011-03-16.http://www.chinanews.com/tw/2011/03-16/2908446.shtml.
[3]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中央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EB/OL].2008-03-19.http://www.gov.cn/zwgk/2008-03/19/content_923925.htm.
[5]黄诗义.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原因及提升策略[J].商业时代,2009,(15):12-14.
2011-07-19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A09231S)
吴玉珊(1979-),女,福建泉州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