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1-08-15高德霞
高德霞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2)
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德霞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2)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高校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针对目前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它具有健身美体、节奏鲜明和广泛适应性的特点,既是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培养良好体态的有效手段,又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大众健身方式。适合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符合大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的需要。健美操作为高等学校学生体育选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无论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美学教育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对普通高校现阶段健美操课程教学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旨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健美操术科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选择了“规定大众等级健美操”和“自编健美操”作为教学主要内容,以传播健美操套路动作为主,即以一套配上固定音乐的套路动作作为健美操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很多健美操教师多年来始终一成不变地只一套操、一本教案、一首乐曲,形成了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这样由于教师所教内容缺乏新颖性,不少学生失去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健美操理论教学内容滞后
健美操作为一项健身项目,具有娱乐、观赏、健身的特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健美操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健美操理论课只包括健美操概述、运动价值、特点、意义及简单介绍竞技健美操竞赛方法等,教学内容过分强调运动技能,偏重运动外在表现形式,缺乏终身受益内容,既不能与中学体育接轨,也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相距甚远。只有少数高校健美操理论课对科学锻炼原理、方法、运动评价、生理卫生及运动保健知识、创编方法等内容有涉及,这些内容正是运动健身的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健身的科学原理、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渗透。
(三)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单调
健美操教学在实现健美操教学任务和目标中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它有传授知识、形成动作技能、指导实践、发展经验、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等作用,因此教学中无论教师进行活动,还是学生进行活动,都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由单纯注重教向重视学与教结合的方向转变以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很好解决。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加之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能力没有特别的要求,对教学方法、手段不加以研究,造成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对一个动作怎么讲、怎么教、怎么改,学生就怎么听、怎么做、怎么效仿,而且强调学生整齐划一地接受学习、机械模仿,过于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偏重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扼杀了学习的创造性,更谈不上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方法缺乏全面性
1.成绩评定缺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由于体育考核制度较为松散,健美操成绩评定本身又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就难免会出现偏差和不合理,使学生对健美操成绩评定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另外,考试时学生作为考核的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评价的方法、原则和内容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主动选择的余地,不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成绩评定一次性化
健美操的考核都是在学期末一次完成,在考核过程中有的学生过于紧张而没有较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导致成绩不理想,影响学生体育课总成绩的评定,甚至影响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学生由此产生不满和难过的情绪,对健美操锻炼丧失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因此不喜欢健美操,害怕上健美操课。
3.成绩评定偏重标准化
现行高校健美操课的成绩评定。绝大多数仍然沿袭过去单一的以运动技术水平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过于强调统一的标准,而缺少学习过程的评定。教师以素质高的学生为榜样,为全体学生树立典范,结果造成一部分运动素质(尤其是协调性)差的学生,虽经过自身很大的努力,但仍望尘莫及,成了她们身心的负担,影响了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对于运动素质好的学生,没有经过多大努力就能达到标准,有可能自鸣得意,造成学习缺乏动力,甚至也会失去兴趣。
二、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确立科学的健美操课程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是构建教学内容的前提,它以体现体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以最终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归宿。要以纲要的指导思想为依据,结合本校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对健美操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了解健美操运动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健美操锻炼方法与健身手段,指导自己进行科学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对美的欣赏力,并为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构健美操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健美操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其内容的科学性突出体现在改变传统的课程内容模式,把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需要的健美操技术和健美操文化成果及时反映在健美操教学内容结构中,科学性还表现在健美操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的周期和速度要不断变化发展。健美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突出体现学生主体的需要,因此,健美操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不仅要涉及健美操概述、运动价值、特点、意义及简单介绍竞技健美操竞赛方法等,还要涉及健美操运动的科学锻炼原理、方法、运动评价、生理卫生及运动保健知识、创编方法等内容。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应选择适宜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和当前社会发展健身需求的有健身价值的内容,并与健康观体系相结合、与中学内容相衔接,构建新的模式,如健美操与生活、健美操与健康等。教学内容可以以步伐组合、动作套路为主,突出健美操的欣赏与锻炼方法,注重动作组合的启发性和娱乐性,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改变后,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显然再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应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外自学与辅导互补,个体学习与集体编训共存,并大胆尝试“小群体教学法”、“课堂社会”等形式。现代健美操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使学生不仅学会健美操动作,而且形成相应的体育能力,使其终身受益。要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学”“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学习——创编——实践——再学习”的创造力教学模式,即首先重点提高学生的认识,包括基本技术、心理训练、科学锻炼原理、动作编排等。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课堂领操实践的锻炼。在培养创编能力、记写能力、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在健美操选修课的最后一个学期,让他们按运动规律和编排原则编排动作,并把动作用文字和图解记录下来,作为实践课的教案交给老师,在实践课后,教师给予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在技术上、心理上进行调整。
(四)改革健美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要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健美操课程考核具有弹性化是健美操教学内容设置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个理念,健美操课程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还应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终身锻炼的愿望和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考核评价要注重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参与运动的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传统体育课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基本是终结性评价,在实践中往往是教什么、考什么,偏重于生物性评价,不能全面反映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结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且还容易挫伤由于遗传等客观原因造成学习运动技能困难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模式与新的课程改革不相适应。根据《纲要》提出的评价理念及高校体育教学经验,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要在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做到“三为主、三兼顾”。即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兼顾过程性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学生自评与互评;以知识技能评价为主,兼顾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评价。
(五)重视学生课余练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课堂内的时间毕竟是很有限的,仅仅就课堂上的有限锻炼和学习,远远达不到我们健美操教学的要求和标准,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继续锻炼。同样,大学期间健美操课的授课时数也是有限的,欲使自己不断溶身于健美操的学习和锻炼中,就需要学生主动积极的自觉进行学习和锻炼,成为健美操运动的热衷者,从而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结语
目前健美操选修课在各高校已经较为普及,如何上好健美操课是每个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健美操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动态过程,通过优化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激发学生自觉从事健美操锻炼,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3)13号,2002.
[2]李沛,马鸿韬,孟宪君.健美操概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433-1435.
[3]宫家秀,郝利玲.安徽省大、中学校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0-112.
[4]李秀华,刘成,杨小红.对普通高校健美操考试改革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4):107-109.
[5]李雯,陶涛,孙婷婷.分析大学健美操教学的考核与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5):127-128.
2011-07-19
高德霞(1983-),女,江苏淮安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