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三"模式的创建与架构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系研究

2011-08-15胡子鸣邬宗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胡子鸣,邬宗明

(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四三"模式的创建与架构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系研究

胡子鸣1,邬宗明2

(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四三”模式的创建与架构,就是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三全”理念,构建学生党员互动团队、政治导师、组织员三级联系的“三联”机制,狠抓党的启蒙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与系部专业教育相结合、党性修养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三合”培训,严把发展程序关、群众公认关、实习表现关的“三关”环节,切实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体系;“四三”模式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其学制偏短、生源层次偏低、培养力量偏弱等不利因素给高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的困难日益凸显。以高职教育体制为依托,根据高职党建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合理规范的发展工作体系,成为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笔者在“三全、三联、三合、三关”的高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四三”模式的构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围绕中心,树立“三全”理念

紧紧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把学生党员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整体设计,通盘考虑,树立“三全”理念。

1.全过程

把学生党员的发展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再到校外实习全过程中,党组织根据各阶段不同特点统筹开展选苗、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体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阶段性和连贯性的统一。特别是基于高职学制较短的特点,保持高中与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连续性,对于符合要求的学生培养教育时间应连续计算,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有效推进在大学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全方位

不断完善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位一体的体制,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团委齐抓共管,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全方位参与的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组织体系,使各部门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党员的成长。在工作队伍方面,积极选拔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党务工作的党员教师和党员政工干部担任专职基层党务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两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鼓励“两课”教师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或参加学生党支部的工作;积极探索聘请政治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离退休党员干部兼任组织员的工作机制,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力量参加到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中来。

3.全覆盖

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特点,在传统的按班级、年级或专业划分党小组或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把党支部建到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公寓甚至实习企业等新形式,拓展党员发展工作空间,做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全覆盖。

二、改革创新,构建“三联”机制

建立健全一套适应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有效工作机制,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关键。面对繁重的发展工作,我们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建设一套“三联”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

1.紧扣学制特点,构建学生党员互动的“1+3+9”团队联系制度

遵照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与管理学原理,结合高职学生大一积极分子、大二预备党员、大三正式党员的结构特点,构建“1+3+9”学生党员团体互动联系制度。具体做法是:由1名学生正式党员、3名学生预备党员和9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互动联系的团队。1名正式党员在所在支部的指导下负责团队的整体工作,3名预备党员根据分工,在配合开展团队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9名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工作,定期向团队负责人及党支部汇报培养联系工作情况。借助团队化管理,弥补了因实习、实践所造成的时空局限。学生互动团队联系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发挥了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传帮带作用,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加个性化和全面化。

2.发挥育人优势,构建学生党员培养的导师联系制度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师资优势、学术优势和团队优势,以党员教师为主体建立政治导师制度,聘请高素质、高水平的党员教师作为学生的政治导师,帮助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每一名政治导师联系1至2个“1+3+9”学生党员团队,经常性地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学习、工作及生活等情况,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对团队的培养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团队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遵循党建规律,构建学生党员发展的组织员联系制度

组织员制度是党员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繁杂的工作,高职院校党委可建设一支“专兼助”相结合,熟悉党的组织工作业务,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组织员专门队伍,即兼职组织员、助理组织员。兼职组织员一般应在学院院领导和中层领导干部中聘请,且党龄在5年以上;助理组织员一般应在学院党政部门科级干部中聘请,且党龄在3年以上。在党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以专职组织员为核心,兼职组织员、助理组织员协同履行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指导、协助、监督和检查的职责。组织员与政治导师经常进行交流讨论,贯彻落实院党委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政策,指导政治导师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拓展党建空间,及时总结、推广发展党员工作方面的经验。

这套机制适时、适地地将党务工作拓展到高职教育的各个层面,将各层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既有利于缓解基层党务工作力量人手不足的困难,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能动作用,又有利于弥补因实习、实践所造成的时空阻隔问题,更好的发挥组织员与政治导师的指导作用,提供了解决当前学生党员发展中困难和问题的一种工作思路。

三、突出实效,狠抓“三合”培训

高职院校应当在现有两级党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学习不断线、分层能递进、知行共统一”的连续教育培训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逐层深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为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提供保证。

1.党的启蒙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

坚持早启发、早引导、早发现,做好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把党性启蒙教育和入学教育结合在一起,联系专业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新生了解党、认识党,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通过查阅新生档案,观察他们入学阶段参与社会工作、集体活动的表现,及时发现思想表现好、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做到从思想上早熏陶,从政治上早引导,从理论上早灌输,从培养上早着手,尽早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入党申请人队伍,夯实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

2.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与系部专业教育相结合

由各二级学院(系)分党校负责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进行培训,通过党建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大学生使命感及责任感教育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不断实践,争取早日入党。同时,党校还应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长才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增强学习教育的效果。

3.党性修养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

青年学生入党后,有极少数存在着“歇口气”、“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想法,出现“入党前使劲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为此,加强党员的后期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院系两级党校应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组织研讨会、专题报告、社会实践、企业调研等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党员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帮助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党性意识。在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和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通过“学生党员一站式服务岗”等活动,对学生党员交任务、给机会、压担子,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调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注重质量,严把“三关”环节

质量是党员发展工作的生命。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发展党员工作检查办法、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和共青团推优、公示、谈话、预审、责任追究、民主测评等一系列发展党员工作相关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突出把好“三关”,切实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1.注重把好“发展程序关”

严格程序,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党组织要始终遵循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严格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抓好发展的两级预审,对基层党支部吸收的新党员,基层党总支、校党委组织部逐一进行发展程序审查,坚持做到培养时间不够不发展,培训或政审不合格不发展,未列入发展计划或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程序合格方可提交党员大会进行讨论,使发展党员工作做到严谨、规范,保证新党员质量。

2.注重把好“群众公认关”

在发展党员中,坚持发扬民主、群众公认原则。确定发展对象时,推行“两推一定”,在党员投推荐票和群众投信任票后,由支委会集体票决确定。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坚持“两次公示”,在预备党员入党前、转正前进行两轮考察公示,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全面掌握他们的现实表现和群众基础,切实提升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效性。

3.注重把好“实习表现关”

在校期间,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在集体氛围下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由于高职的学制特点,学生中许多人还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期或预备党员时期,就要面临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在此期间对他们表现的考察,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高职院校应实施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管理教师的双重管理考核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岗位实习的情况并进行跟踪反馈,将学生党建工作融合到学生实践教育管理中,将学生顶岗实习表现纳入学生党员发展考察体系中。给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设置专门的实习鉴定表并给实习单位发函,让实习单位明确这些学生的特殊身份,协助监督、考察和培养。充分重视互联网便捷性的特点,建立起网络育人平台,如建立二级学院党员公共邮箱或QQ群,定期通报学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的学习部署或工作要求,要求学生每个季度通过网络平台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并定期与入党培养介绍人谈话。通过一系列举措考察他们的实习表现与政治态度,严把党员“入口关”。

“四三”模式提供了解决当前高职学生党员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一种工作思路。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面对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挖掘潜能、整合资源,构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工作模式,是学生党建工作者应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EB/OL].[2002-11-15].http://www.jhu.cn/djw/newsview.asp?ID=310.

[3]范洁梅.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全程培养教育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4]李宗玲.高职高专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6).

[5]郭平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编辑:林钢]

G 711

A

1671-4806(2011)02-0067-03

2011-02-20

胡子鸣(1981— ),女,安徽绩溪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教育管理;邬宗明(1984— ),男,安徽六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