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市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8-15李立唤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木本油料文山核桃

李立唤

(文山市林业局办公室,云南文山663000)

木本油料是我国油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作物是有效缓解我国油料紧缺的重要途径,对确保粮食安全、缓解能源危机、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利用全省广阔的山场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决策,并从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保证,在林业发展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为抢抓机遇,文山市提出了利用5年时间发展24万亩核桃、20万亩油茶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为切实有效地抓好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工作,必须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发展对策,进一步推动木本油料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1基本情况

1.1 林地资源情况

根据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文山市现有林业用地202.064 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45.38%,其中有林地面积103.433 2万亩,占林业用地的51.19%,疏林地1.364 5万亩,占0.68%,灌木林地82.704 8万亩,占40.93%,新造未成林地4.187 6万亩,占2.07%,无林地10.374万亩,占5.13%。森林覆盖率为33.6%,活立木蓄积406.832万立方米。森林分布不均,有林地多集中在西南部(薄竹山及老君山)。市城的东北、东南部岩溶地貌充分发育,岩石裸露,多以残存云南松、灌木为主,但均被破坏,生长不良。

1.2 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情况

核桃、油茶在文山市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当地群众有一定的栽培及管理经验,市境内均有零星分布。据2007年统计,文山市分布核桃0.5万亩,油茶约0.06万亩,大部分零星分布于全市15个乡镇,也有少量连片分布,缺乏抚育管理。为确保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稳步推进,文山市先后研制下发了《文山市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文山市关于实施2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资金上给予了大力的扶持。2008年、2009年,文山市通过努力,种植核桃面积达19万亩,比2007年统计面积增长了38倍。从总体看,文山市对发展木本油料产业高度重视,出台政策合理、制定措施有力、扶持资金到位,特别是资金的扶持力度在全州来说是最大的,但是由于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2 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源基础不牢,难于满足种植的需求

文山市要完成24万亩核桃、20万亩油茶的种植任务,需300余万株的核桃嫁接苗,接穗300余万芽;需1 500余万株的油茶嫁接苗,接穗1 500余万芽。根据调查,文山市核桃资源共有17 004株,优良单株仅有15株;油茶资源共有45 305株,优良单株仅有15株,远远不能满足全市24万亩核桃、20万亩油茶种植所需的大批量的接穗,以致文山市的核桃、油茶接穗只能选择外调,而外调接穗受异地适应性的影响,品种的优良特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异。

2.2 特殊立体气候条件,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文山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低纬度高原,整体气候通常是“一年有冷热,久雨变成秋;冬晴如春暖,惊蛰有冬寒”。地域属滇东南岩溶山原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沟壑纵横,西部为高山区,东部为岩溶区,南部为喀斯特地貌区,北部为丘陵区。境内气候随地形变化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部分区域长期干旱少雨,部分区域雨量充沛,洪涝灾害和旱灾时有发生,加之部分区域又易发生低温霜冻灾害,这一系列的气候因素严重制约着木本油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2.3 与其他产业争地,造林难度加大

近年来,文山市大规模发展了烤烟、三七、粮食等种植业,已占据了一大部分的耕地,境内剩余适宜种植木本油料的林地和耕地已远远不能满足全市44万亩木本油料造林用地的需求。在某些区域,各级各部门为完成所属职责范围的工作任务,既要规划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又要规划发展烤烟、三七等种植业,相互间争地现象突出,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加之文山市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耕地、宜林荒山已经很少,适宜的造林地块逐年减少,造林立地条件也越来越差,成本越来越高,造林难度越来越大。

2.4 种植规模偏大,造林质量不高

省、州下达文山市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总任务达44万亩,如此大规模地发展林产业,这在文山市林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造林单位不是以往的“亩”计算,而是“万亩”计算。省、州下达的任务,市级只能贯彻执行,将任务分解下达到乡镇,而乡镇为完成任务,没有充分考虑种植树种的适应性和群众的意愿,盲目划定区域要求群众造林,而群众在造林过程中,受思想认识、资金及劳力条件的限制,草率造林,虽然市林业局编制了一系列的造林技术规程发到各乡镇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并抽调大批的林业技术人员深入种植地块现地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但由于造林规模大,涉及的种植地块点多面广,特别是零星种植,技术员难于全部兼顾到位,以致部分乡镇虽然造林任务完成了,但苗木成活率不高,造林效果不明显。

2.5 重栽轻管现象突出、抚育管护与种植脱节

文山市大部分区域地处山区,受山区传统产业发展观念的影响,群众较热衷于发展经营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如烤烟、三七等产业。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在文山市刚刚起步,还没有产生效益和实惠,以致群众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对已种植的木本油料持人种天养的思想,粗放经营,重载轻管现象突出,“三分造林,七分管护”流于形式,抚育管护跟不上,加之部分木本油料种植村因种植面积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缺乏资金、劳力难于对已栽种的苗木实施管护,以致造林效果不明显,苗木保存率低、长势差,甚至有的种植基地面临报废。

2.6 上级补助资金不到位,市级财政资金压力大

2008年,按照省、州补助标准,核桃种植每亩给予50元的资金补助。文山市完成的19万亩的核桃种植涉及省、州补助资金950万元,但目前仅到位530万元,尚缺口420万元。2010年,省、州下达文山市核桃种植任务5万亩,当年须投入资金1095万元;下达油茶种植任务3万亩,当年须投入资金1 159.8万元。根据省、州已出台实施的核桃种植补助标准,涉及省、州补助资金250万元,至今尚未到位,油茶种植省、州政策补助标准尚未明确,文山市将承担2 254.8万元的资金(仅购买种苗就需承担777.2万元)压力。

2.7 配套政策单一,有待进一步完善

木本油料产业是一项经营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可持续产业,经营期间涉及基地建设、抚育管护、加工等多道环节。然而对文山市来说,木本油料产业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不成熟,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产、供、销等环节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延续性政策引导机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作保障,引导产业发展不走弯路及早步入市场化建设轨道。虽然文山市制定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用于促进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但所制定的配套政策只针对木本油料产业前期基地建设阶段,产业后续发展的配套政策至今尚未制定,抚育管护、产品加工等环节的引导还处于盲期。

3 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进年来,中央到地方对油料产业的非常重视,为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文山市应把握良好时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转变方式,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全面推进以油茶、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生态增量、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3.1 强化种苗培育,打牢种苗基础

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种苗是关键。针对当前文山市木本油料种质资源难于满足需求的问题,须根据发展规模,按照就近育苗、就近取苗的原则,由市林业局负责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在文山市境内选择适宜的区域建设良种苗圃和采穗圃,培育大批良种苗木和接穗,打牢种源基础。在种苗生产过程中,严格审核生产经营申请人的资格和条件,按照《种子法》严格实行种苗生产市场准入、“一签四证”等制度,实行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做到品种、种源、销售去向三清楚,从源头上堵截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因种苗质量不合格造成财政资金耗费,损害群众利益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3.2 科学规划地块,合理界定规模

科学规划,合理界定规模,是做大做强木本油料产业的重要基础。结合文山市特殊的自然立地条件,在规划过程中,一是树立“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理念,两头兼顾,在考虑经济效益优化的同时又要兼顾生态效益的提升。二是尊重植物生长的规律,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品种、市场等因素,突出山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科学界定适宜本地区生长的优质品种和种植规模。三是坚持种植数量服从种植质量,尊重群众意愿,杜绝搞强迫命令或“一刀切”,导致哄哄烈烈上,冷冷清清下的结局,杜绝盲目扩大计划面积、使用不合格苗上山造林和破坏原有的野生木本油料资源。四是结合中低产林改造工程组织实施,拓宽基地建设发展的空间,逐步解决文山市因宜林荒山少,不能满足大面积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且与其他产业争地的问题。

3.3 加大宣传,全面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群众是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主导力量,只有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才有保障。当前,文山市大部分群众对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一是大力宣传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帮助群众算经济帐、生态帐和市场帐,转变群众传统的思想观念。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文山市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及相关优惠政策,引入社会资金创办基地和建设加工厂。三是注重打造亮点发挥示范带动效能,编发实用生产技术手册、组织技术员现场指导服务等办法,广泛开展对群众的技术培训,尽可能让群众了解掌握木本油料林的丰产栽培技术,逐步改变人种天养、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经营方式,从而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3.4 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产能效益

木本油料产业能否得到优质、高效的发展,与能否把好栽培和抚育管理技术关口密切相关,技术标准执行不到位,将严重影响木本油料生长、产量、盛果期。文山市建设基地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采取相应的栽培、抚育技术和便于操作的管理措施,实行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在采种、育苗、整地、栽培、护育等环节要严把技术质量关口,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采用优质种苗,实施标准化整地、标准化种植、标准化施肥、标准化修剪、标准化防治病虫害,确保种植一片、成活一片、产生效益一片,实现木本油料产业的高产能高收益。

3.5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层次

文山市现有的木本油料林之所以产量低、效益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群众科技意识淡薄、管理粗放、品种老化、良种推广不力,科技支撑能力弱。针对这一问题,市林业局要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改变以往监管引导模式,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实施科学种植、科学管护,同时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加大丰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实际转化,切实提高木本油料的科技含量。

3.6 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监管力度

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文山市属山区贫困市,每年能用于投入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资金不多,加之省州扶持政策资金不到位,资金缺口较大。为此,文山市须完善思路,创新体制、机制,采取多渠道的办法筹措资金。一是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二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以补代投等方式,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吸引市内外投资者和社会资金投入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强沟通协调,以林权证抵押等方式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投入。四是整合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项目资金投入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五是完善财政扶持资金使用办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群众种、管、护的责任意识。六是对近年来涉及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审计查出的各种违纪违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七是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堵塞漏洞,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规范使用。

3.7 完善配套政策、壮大产业的发展

文山市当前的木本油料产量还达不到引进龙头企业大规模加工需要,很难与市场对接。因此,文山市须坚持资源培育与产品开发加工同步发展,即结合国家、省、州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着力创建促进木本油料产业资源培植和产品加工的机制和环境:一是在资源培植上,推行“企业+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促进基地建设,同时应用科学技术和方法,适度开发立体林业,以短养长,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借鉴“烟草产业”的成功模式,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外引、内联、育新”的原则,完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植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龙头企业,与国内、国际木本油料市场对接起来,着力开展深加工、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猜你喜欢

木本油料文山核桃
诗与象
诗与学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衢江区成立木本油料产业协会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湖南省林科院“南方木本油料利用科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通过审批
我国木本油料家族再添新成员
2020年建成800个木本油料重点县
取仙核桃①
取仙核桃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