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翻译中对目标语读者信息需求的预测——以文山学院学校简介英译为例
2011-08-15李权东
李权东
(1.文山学院外语系云南文山663000;2.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上海虹口200083)
1 背景介绍
我国的专业翻译教学和培训与欧美国家及港台地区相比,起步甚晚,直至2005年教育部才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为试点,尝试翻译专业硕士(MTI)教学,以满足市场对翻译职业人才的需求。专业翻译是应运市场发展而生的,所以专业培训的任务是“为市场培养高级翻译人员”。[1]长期以来,我国的翻译教学一直隶属于大学里的外语院系,而所开设的课程以文学翻译为主,教学目标则是通过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非为培养分工细致的职业翻译人才。有不少学者以产品说明书翻译、商标翻译、中医翻译、旅游翻译、企业事业单位外宣材料翻译等形式对专业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有所研究,如何刚强曾提出外宣翻译的三策略:“引经译典,力求通俗;删繁就简,拆卸八股;整合原文,重起炉灶。”[2]但是先前学者对专业翻译的研究大多仍陷于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言文字转换层面,极少明确地指出专业翻译中译文读者对信息的期望值这一关键要素,而正是专业翻译的译者对译文读者的信息需求作出能动地预测,打破了传统文学翻译的文字游戏规则。专业翻译与文学翻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类型。专业翻译有明确的亟待传输信息,有确定的译文读者对象,其翻译目的是让读者有效地获得原文本的关键信息,译文的生命力往往是有限的。文学翻译传达的是译者原作者的写作意图的阐释,不同译者对原作者的意图揣测往往不同,所以文学翻译的亟待传输信息是模糊的,没有确定的读者对象,其翻译目的是借助原作的影响力去感染读者,译文的生命力是无限的。然而,中英两种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两个差异极大的文化价值体系,一旦文本通过语言换易,文本含蕴的文化价值判断也随之变化。因此在专业翻译中要让译文读者获得准确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减少文化负迁移造成的误导,译者必须根据原文所含蕴的关键信息和译文读者的接受习惯,对原文结构作调整,以及对原文的主次信息作取舍。本文以文山学院学校简介为语料,描述在专业翻译的操作过程中如何预测目标语读者的信息需求,旨在为外语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外语教学的专业细化改革和培养专业翻译人才提供例鉴。
2 实例分析
文山学院学校简介是具有宣传性质的应用型材料,其功能有二:一是让国内外高校了解学院的基本概况,吸引他们与学院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二是让国内外青年学生知晓学院的基本概况,吸引他们到这里读书学习。由此可见,无论对国内还是国外读者,简介的目的都是一致的。然而,国内外读者是否会对同一简介产生同样的反应?若不会,翻译中该如何处理,下文用例证展开分析。
例1:文山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文山人民大学,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该例是文山学院学校简介的开篇辞,目的是让读者认可学院的可信度。本句的信息点包括:“1958年的文山人民大学”,证明学院历史悠久;“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证明学院是省级辖制的公立大学。这两个信息群就汉语语法结构和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来分析是一种并列共存关系,若将本句直接译为:
Wenshan University was formerly founded as Wenshan People' s University in 1958,and with the approval of People' s Government of Yunnan province was founded as Wenshan University in 1984.
此译法的问题在于:即便有formerly一词作界定,英语读者读了之后一样不知所云,一是两个年代发生的事弄不清楚,二是关于学校的名称也将混淆不清。原因是“人民大学”负载着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含义,即使汉语读者也需要具备相关背景知识才能明白什么叫人民大学;对“云南省人民政府”行政级别的理解要求读者对中国的国家行政机构的构成有所了解,这对于国外读者的要求过高,并且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文山学院的合法性,而不是批准学校成立的行政机构。笔者建议将此句译为:
Wenshan University is a public university which provides undergraduate course.
此译法可行之处在于:public表明了学院的国家公立性质,因为中国的公立大学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辖制,并有政府财政支持;public university在英美国家通常指的是受政府财政资助的开放性公立大学;which provides undergraduate course表明学院提供的是四年学制的本科教育,因为在学校简介的下文中提到学院的前身是文山师专,不说清楚会造成读者的误解,加之国内译界通常把专科学校译为college,本科学校译为university,而事实上college在英美国家可指三年学制也可指四年学制。“1958年的文山人民大学”可以省译;“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调整到简介的下文。这样的译文将学院的性质和教学机制清晰的呈现在译文读者面前,他们一看就知道文山学院能否满足基本的工作或学习要求。
例2:文山素有“三七之乡”的美誉,境内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其中尤以丘北普者黑(国家AAAA级景区之一)的万亩荷塘和广南坝美的“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为最。
该句的目的是让译文读者知道,如果他们到这里学习工作,可以就近享受自然美景,体验怡然生活。本句信息点包括:“三七之乡”;普者黑(国家AAAA级景区之一)的万亩荷塘;广南坝美的“世外桃源”田园风光。若将本句直接译为:
Wenshan has a reputation of the Hometown of Pseudo-ginseng and the weather here is agreeable.There is plenty of natural beauty,particularly Puzhehei—a 4 -star national park in Qiubei County,and Bamei—a tourist destination of idyllic peace and beauty in Guangnan County.
此译法的问题在于:第一句以Whenshan为主语,这样的行文不符合和英美读者的文化思维习惯,使原本用于介绍文学山学院的文本突然成了文山州的介绍;文山气候宜人和“三七之乡”可以调整到其他段落,加在这里让译文杂乱,没有重点;“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国自己的评定机制,此处的目的只是为了说明公园的级别高,国外读者并不了解中国的公园评级机制,造成信息传输的信道堵塞。笔者建议将此句译为:
The university is favored by natural places of interest,such as Puzhehei Lotus National Park in Qiubei County,and Bamei—a tourist destination of idyllic peace and beauty in Guangnan County.
此译法可行之处在于:the university在句中体现了主位的功能,使整个简介保持话题一致,内容连贯,同时避免了主语突变现象的产生。胡壮麟指出“人们在说话时,总是按某些词在交际中所要体现的功能来确定某些话先说,某些话后说。”[3]省去“国家AAAA级景区”直接译为national park,因为在英美国家很多有名的国家级公园直接在名称前冠以national表示级别高,如美国的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黄石国家公园)。用lotus作park定语,来突出普者黑的主题,原文用“万亩荷塘”正是为了彰显该公园的特有风格。这样的译文简洁清晰,读者一看就明白,在文山学院读书或工作之余,可以就近休闲度假,很方便。
例3:州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学校前临盘龙河,后依西华山,校园内风光别致,树木葱郁,花繁锦簇,生态和美,是育人的佳园。
这两句的目的是通晓译文读者,文山民族众多,在这里以领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获得别样的精神享受;文山学院周围环境好,校园里园林布置优雅,在这里可以轻松自在地学习或工作。这两句话的信息承载量没有先前所举两例复杂,但却是典型的“意在言外”的“隐化”型汉语言文化思维。若将这两句直接译为:
Wenshan is blessed with diverse ethnic cultures,as here live eleven ethnic groups including Han,Zhuang,Miao,Yi,Yao,Hui,Dai etc.The university faces forward Panlong River and stands backward Xihua Park.Its campus is as peace and as beautiful as a garden full of plants and flowers.This is the very university for you to fulfill your study.
此译法问题在于:句子间主语转换过于突然,句子间衔接被打乱,因为在同一段落中,信息的组织必须做到浑然一体;隐含在句中的意图没有被“显化”出来,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因为英语的文化思维是直线型模式,“西方人认为思想和观念之间存在直接联系”。[4]笔者建议将此段译为:
Students and teachers here can benefit from diverse ethnic cultures,as the whole prefecture is populated by eleven ethnic groups,like Han,Zhuang,Miao,Yi,Yao,Hui,Dai etc.They can enjoy a bank view or park visiting whenever they want to,as nearby the campus there are a river and a park.The campus is as peace and beautiful as a garden full of plants and flowers.This is the very university for you to fulfill your study.
此译法的可行之处在于:用students and teachers做主语,直接将现有师生的亲身体验告诉读者,可以拉接近学校与读者的距离;用there替代上文的university,进行语义重复,确保句子与上文自然衔接;省译了盘龙河和西华公园的名称,因为对文山城一无所知的外国读者根本无法对它们的名字产生联想,让他们知道学校附近有河岸可供散步,有公园可以游玩即可。因此汉英翻译时把汉语中“隐化”的原文意图“显化”是必须的,“显化翻译思维有助于消解‘原著中心论’的束缚,可以较好地处理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的语码转换”。[5]
鉴于衔接和连贯对语篇组织至关重要,本文三个例子均选自文山学院学校简介第一段①。以上例子的分析,是对专业翻译操作过程中如何预测目标语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描述,证明专业翻译是有明确亟待传输信息和确定读者对象的过程导向型翻译。专业翻译的译者在策略选择、信息取舍、语篇组织和译文校对的整个过程中都以目标读者的有效接受为终级目标,与“案本—求信—神似—化境”[6]的结果导向型的传统翻译观截然不同。根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家赖斯的四种文本分类,专业翻译应对的是“告知型文本(informative)②,这类文本承载的是交际事实,如信息、知识、观点等。用于翻译这类文本的语言必须脉络清晰,指称明确,内容或话题必须以交际为目的。”[7]
3 结束语
专业翻译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服务产业。专业翻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是动态的,因为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变化极快,也正是这种动态性给专业翻译学科建设、职业译员培养和理论构建带来了挑战,因为实践的超前性与理论研究的滞后性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近年来,教育部经过试点教学研究,现已批准逾百所高校招收专业翻译硕士(MTI)和翻译专业本科生,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职业翻译人才需求。然而,东西部地区的翻译专业教学水平和资金投入差距明显,以及西部地区业界与学界联合培养职业译员的条件不足,成了西部高校培养职业翻译人才的障碍,所以西部高校必须结合现有的资源,努力探索既适合自身教学和地理条件,又能根据本地区发展需要来培养职业翻译人才的道路。
注 释:
① 文山学院学校简介第一段:文山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文山人民大学,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学校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文山城西。文山东临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通云南省会城市昆明,南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与云南省曲靖市相毗邻。文山素有“三七之乡”的美誉,境内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其中尤以丘北普者黑(国家 AAAA级景区之一)的万亩荷塘和广南坝美的“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为最。州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学校前临盘龙河,后依西华山,校园内风光别致,树木葱郁,花繁锦簇,生态和美,是育人的佳园。http://www.wstc.net/files/1.html。
② 译自“Plain communication of facts”:information,knowledge,opinions,etc.The language dimension used to transmit the information is logical or referential,the content or“topic”is the main focus of the communication,and the text type is informative.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o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y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Routledge.2001:73。
[1]达尼尔·吉尔著,刘和平等译.笔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6.
[2]何刚强.单位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之策略:以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几篇文字材料为例[J].上海翻译,2007,(1):20-22.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36.
[4]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278.
[5]姜菲,懂学洪.翻译中的显化思维和方法[J].外语学刊,2009,(4):106 -110.
[6]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9.
[7]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o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y and Applications[M].New York:Routledge.20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