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基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
2011-08-15徐志群倪青山
徐志群,倪青山
(1.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2.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
合肥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基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
徐志群1,倪青山2
(1.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2.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
现代物流业是国家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综合竞争力的新增长点。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现代物流业;经济普查;发展现状;对策与措施
现代物流业被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合肥物流圈,将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近年来,合肥现代物流业发展快速,已成为合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但市场竞争优势还较弱。因此正确全面分析合肥市现代物流业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合肥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合肥市已有安泰物流、华泰物流和迅捷物流等一批本土物流企业,同时也吸引了中外运、宝供物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合肥,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2家。但毕竟合肥市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规模上:2008年合肥市共有628家现代物流企业,市场集中度CR4为10%左右,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1]。物流业增加值为79.1亿元,为全市第三产业的17.2%,物流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地位显著,成为拉动第三产业的稳定因素。但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的比重为4. 7%,低于同期全国现代物流业增加值比重的2个百分点,说明合肥市现代物流业总量严重不足,市场空间较大。
在结构上:从行业分布看,2008年合肥市道路运输业法人单位数占全市现代物流业单位总数的59. 5%,主营业务收入占69.2%,比重最大,说明合肥现代物流业产品(服务)差异度小,同质化竞争严重[2]。从学历结构看,2008年合肥市现代物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总数为7.3万人,占全市第三产业的10. 9%,是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对应学历就业人数的比重为1. 0%,2.9%,6.5%,14.1%,24.5%。可见,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就业人员的教育水平较落后,人才结构性短缺现象严重,高层次物流人才缺乏,本科学历以上只占7%。
在经济效益上:从经济效益总量看,2008年合肥市现代物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05.5亿元,利润总额约为27.7亿元,社会物流总额约为208.5亿元,远远落后于近邻南京市。从经济效益质量与经济贡献看,2008年合肥市现代物流业物流增加值率为38. 3%,产值利润率为10.2%,产值利税率为13.5%,都低于全市第三产业水平。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经济效益不理想。
在经济效率上:2008年合肥市完成货物运输总量为9536万吨,其中公路为7195万吨,铁路为1284万吨,水路为1055万吨,民航为17708吨。可见全市交通运输业的运力结构不太合理,多以公路运输为主,也没有协调好各种运输方式的合作,没有有效地利用运输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合肥市现代物流业近年来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阶段,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过渡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产业整体实力不强
合肥市现代物流业整体实力较弱,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不多,主导市场发展的大型运输企业(目前尚无一家运输企业达到货运一级资质,二级也只有一家)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现代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缺乏。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比较少,目前尚没有一家物流企业进入全国物流业50强。受限于规模与实力,合肥市现代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力还比较弱,更缺乏能对整个产业起推动和引导作用的龙头企业,难以发挥企业的内部规模效益,同时也难以发挥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外部规模效益。
(二)物流成本较高
由于体制等因素,物流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合肥市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从而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运行系统环节多、周转慢、费用高、服务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物流经营仍是粗放式经营,相对滞后的物流发展水平导致资金的大量占用。
(三)物流运营效率较低
虽然近年来合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但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货运主要以公路为主,水运、空运能力有限。多式联运式无缝连接不够,陆路运输较为拥堵,铁路、航空、内河运输运营效率有待提高。全社会货运量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只相当南京的45.8%、武汉的32.7%。
(四)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并不是简单的产品运输,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合肥高等院校物流专业起步比较晚,而且专业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尤其是高层次的规划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3]。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在物流领域,合肥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部门垄断状况,政府应加强干预和管制,对本市物流体系进行规划与设计,建设一个高效开放的各层次物流配送系统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鼓励物流企业进入不同运输服务领域,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4]。市政府宜采取牵头的办法,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合理规划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地理布局,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结合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点,笔者认为,合肥市物流系统应包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与城市配送中心等三个层次。
(二)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引导物流企业树立现代物流观念,优化供应链管理,集聚和有效重组分散的物流业务,大力提高企业物流效率。
整合物流资源,可以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壮大合肥物流企业;可以通过项目融资、股权投资、企业并购等方式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组建跨区域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促进物流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装备改造,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和物流增值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努力降低规模偏小及自营物流企业的退出成本,不断拓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5]。
尤其对物流骨干企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包括对一批适应市场需要、实力较强、管理先进的现代专业化物流企业,要完善包括准入、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各项扶持政策,把它们培育成上规模、上档次的物流骨干企业,尽快形成竞争优势。
(三)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合肥市需要继续加强交通建设,搭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位一体的交通平台的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多式联运,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发挥最大效益。合肥市物流基础设施采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分层次总体布局。建设东部、西南部、北部和西部(空港)四大物流园区;设立工业、建材、农业、高科技物流中心;搭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商贸物流三大平台。重点扶持10个专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围绕合肥新港、空港物流和铁路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公铁、港口和空港等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为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合肥市还需要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打破部门分割,加快建设全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和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实现与本省及周边中心城市的物流信息平台相衔接。
(四)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目前合肥物流市场的物流人才严重短缺,政府在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时应有计划地开展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帮助本地企业引进、留住高层次物流人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实现物流系统的产学研联动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才优势。同时积极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通过人才的引进,加速现代物流技术更新和管理创新[6]。只有有了足够的人才资本积累,合肥市现代物流业才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积极作用
合肥物流协会是安徽省内首家市级物流行业协会,现有会员50多家,该协会不仅促进了商业、物资、运输、外贸等行业之间的合作,而且在制定行业标准、教育规范,以及推广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物流行业协会不仅能为合肥现代物流业发挥服务、引导、协调和沟通的作用,同时也搭建起了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并成为企业间交流合作的纽带,今后将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1]齐昕丽.基于拓展SCP框架下的长三角物流产业组织研究[J].经济论坛,2009,(12):125-128.
[2]苏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SCP范式分析[J].商业经济, 2010,(12):112-113.
[3]殷辉.振兴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 2009,(6):35-36.
[4]杨皖苏,李德明,严鸿和.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运输综合,2006,(11):31-34.
[5]黄群英.加快发展合肥现代物流业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08,(9):8-12.
[6]杨存睿,杨振斌.安徽物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9,(2):29-33.
Research in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Fei and the Countermeasur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econd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Data
XU Zhi-qun1,NI Qing-shan2
(1.An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fei231131,China;2.College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Hunan University,Changsha410079,China)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one of the ten national pillar industries,which has been the new growing poi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The paper utilizes the data of the second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in 2008 and analyses the current sta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fei and offers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economic census;developm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
F127
A
1009-9735(2011)04-0081-03
2011-04-19
徐志群(1974-),女,安徽望江人,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倪青山(1975-),男,湖南祁阳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