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探析
2011-08-15孙静
孙 静
(滁州学院办公室,安徽滁州 239000)
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探析
孙 静
(滁州学院办公室,安徽滁州 239000)
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其国际化发展理念的滞后、师生员工国际意识的淡薄、经费的短缺、工作中计划性和实效性的缺乏、涉外管理队伍的不足等已经阻碍了外事工作的发展。新建本科院校要通过树立国际意识和开放观念、促进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师生员工的国际交流、改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条件、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加强涉外管理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来促进外事工作的发展,为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外事工作的重要性
一般说来,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指2000年以来整合而成的由省、地(市)投资举办的,主要为本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综合性本科高校。据统计,目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有208所,在校生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量的三分之一,是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的主体[1]。它们已经成为了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外事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外交往的窗口,合作的桥梁,国际交流的枢纽,也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建设,乃至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的开展与提升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2]。
二、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的外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外交流的渠道、领域、层次、规模、效益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外事工作对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改革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约着外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国际化发展的理念滞后。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由专科院校合并或升格而成,在发展理念等方面还受到专科阶段的影响。而且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缺乏国际化办学的视野,对教育全球化认识不够,还认为外事工作仅局限于外事接待、外教聘请等事务性范围,无法理解教育外事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师生员工的国际意识淡薄。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学校能够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具有较高文化品位、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这就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提出严峻考验。然而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中一些教师极少关注高等教育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对教育国际化体会不深,更不能将其转化为国际化教学与研究行为,造成大学教师的角色单一。另外,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生源受地域影响,学生国际意识不强,在日常教学与活动中对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国际化意识培养亦不到位[3]。
(三)经费短缺。外事工作需要一定的人、财、物的支持,也是一个高投入的部门。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外事经费普遍不足,而且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完全依靠学校教育经费的分块划拨。新建本科院校因为资金缺口,涉外专项经费有限。由于资金不足,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相对集中的涉外活动场所;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从而导致无法吸引高层次的外籍专家和更多的留学生。
(四)外事工作缺乏计划性和实效性。例如,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许多交流协议签署之后就无声无息成为一纸空文,实际落实和执行起来的很少,有的甚至有名无实;在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学习,聘请外国专家讲学等方面,未能从长远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考虑,取得的效果不理想。
(五)涉外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外事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一支踏实肯干、业务精通、视野宽广、持久稳定的高素质队伍。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涉外人才显得严重不足。有的院校至今还没有专职的对外工作人员;有的虽然设立了独立的涉外职能机构,但人数普遍较少、专业性不强,而且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有时只是凭着工作热情和外语能力在摸索和尝试,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对外工作。这阻挠了学校外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为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扩大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创新观念,抢抓机遇,全面提高外事工作的实效。
(一)增强国际意识,树立开放观念。国际意识和开放观念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特性。高校外事工作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事务性范围,其职能涉及到国外智力的引进与管理、留学生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员工的国(境)外进修培训、主办、承办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中外合作办学、学分互换互认与学位等值、科研合作以及学生互换等项目的协调与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树立国际视野和开放办学理念,不断扩大与国外境外的交流与合作,与国际教育界、学术界和世界一流高校保持接触、建立联系、加强交流,才能跟上世界潮流,才能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开创“外事服务于内事”的学校外事工作的新局面。
(二)促进人员交流国际化,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国际意识。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的师生员工,他们身处教学一线和合作前沿,只有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国际意识,才能提高学校外事工作的效果。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促进他们的国际化交流,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国际交流三个部分。
教师的国际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部分,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条捷径。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可以推动教学、科研向国际化方向发展[4]。教师的国际交流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走出去”,即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选派学校教师出国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开阔知识眼界,还可以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带到国外,促进文化的交流。二是“请进来”,即引进优秀的国外智力资源,面向世界招聘教师和学者,重点聘请那些具有与本校学科建设方向相吻合的外籍专家。通过他们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来解决学校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要注意提高聘请效益,要利用外籍教师资源,培训学校教师,提高教师外语水平;邀请外籍教师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交流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方面,是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招收外国留学生。留学生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外事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招收留学生不仅可以为学校增加经济创收,同时也可为丰富校园生活,发展多元文化,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强自身建设,使自身具备吸引和接受外国留学生学习的资格和条件,积极开展招收海外留学生的工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另一种是让本校的学生到海外学习。让学生到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的国家去生活、学习,增加学生跨文化学习的机会,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理解国家间的文化、观念和生活差异,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在科技、思想、文化诸方面的交流,促使人们相互理解、沟通,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5]。新建本科院校应利用校际合作关系,与国外境外大学建立学生交流机制,可采取交换生、暑期夏令营、文化体验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交流,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在人员的国际交流中,管理人员的交流往往被忽略。新建本科院校应重视并逐步开展高校管理人员的海外学习,选派管理人员到国外境外大学进修学习,让管理人员了解国外大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方式,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学习可以借鉴的内容,使之具有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另外,也可以尝试聘请短期外籍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
(三)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改善对外交流条件。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资助力度,加强同国内外大企业、教育机构、国际组织、民间团体、慈善机构等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或捐赠。尤其要注意与所在地的互动,把学校的对外工作融入地方的对外开放,密切与当地政府外事部门联系,协助做好外事接待工作,这样既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又能扩大学校的对外宣传,打开新建本科院校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世界窗口[6]。另一方面,要注意加强特色建设,发挥自身优势,以高质量的工作效率、优质的服务、优美的校园环境、独特的校园文化,为外国专家、教师和留学生提供比较完备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支持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四)稳定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注重对外交流的实效性。新建本科院校找准国际交流的定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外事规划,对提高国际交流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分析自身的优劣势,积极寻求广泛的合作伙伴。其次,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有区别、有重点、有层次地选择国外合作伙伴,弥补学科专业建设的不足。再次,要从一般性的对外交流逐步发展为实质性和实效性交流,稳定开展学校的外事工作。过去许多交流协议签署之后就无声无息成为一纸空文,实际落实和执行起来的很少。今后更要注重实效性,做到签订一个协议就要有实质性内容,就要具体落实[7],以保证对外交流的延续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涉外管理队伍建设。涉外管理队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外事工作中一支最前沿的不可替代的服务性力量,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外事工作的成效。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文化知识底蕴、精通国际合作业务、勇于开拓进取、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学校外事管理干部队伍[8]。一方面要加大对涉外管理人员的进修、学习和出国培训力度,强化对外语、涉外法规与政策以及跨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对涉外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增强知识素养和服务意识,保持外事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保证外事管理工作的连续性[9],使外事工作真正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此外,学校外事部门还可借助学校的外语院系力量,选拔兼职人员,构建外事兼职人才库,以备外事活动的急需。
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成为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建本科院校在开展外事工作时,只要注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就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就能更好地为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韩延明.创新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体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100-104.
[2]高登亮,陈丽英.对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44-146.
[3]崔旭.地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策略[J].理论界,2010,(8):194-195.
[4]孔爱峰.新升本科院校外事工作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3):96-98,101.
[5]马相明.国际学生交流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100-102.
[6]马应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对策[J].枣庄学院学报,2008,25(4):108-110.
[7]王曼丽,欧强,孟大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J].中国地质教育,2005,(3):112-114.
[8]罗萍.论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51-54.
[9]张晓杭.论高等学校外事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15-317.
On the Foreign Affairs of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SUN Jing
(General Office,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239000,China)
Foreign affai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But there are some factors hindering their development,such as the lagging behind in international ideas of development,lack of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of staff,short of money and work planning and effectiveness,understaffed management team.The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ffairs including setting up international and open consciousness,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ing of staff,improving the condi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and enhancing the foreign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so that it coul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and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foreign affair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G647
A
1009-9735(2011)04-0057-03
2011-06-07
孙静(1984-),女,安徽阜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外事管理、高等教育。